03.05 全球收入最高的人才揭祕:未來20年,是這些專業逆襲的最好年代

昨天,QS發佈了最新的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引發了許多家長對專業選擇的思考。


對於申請的專業而言,到底什麼才是未來的香餑餑,文科相比理科是不是在未來沒有競爭力?
即便孩子很喜歡文科,家長也會告訴他們:學文科工作不好找啊,文科就業率太低啊,文科沒有什麼用啊,之類的話。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建議大家耐心看完下文,我們一起跳出時代的侷限,先去看一下全貌。

文科,曾經的“高富帥”

工業革命以前,沒有所謂的文理科之分,像牛頓這種我們後世定義為科學家的人物,在他自己那個年代,都是以哲學家自居。 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1830年,科學家這個詞被創造出來,和“藝術家”、“哲學家”區分,這下才有了文理之分。

全球收入最高的人才揭秘:未來20年,是這些專業逆襲的最好年代

但工業革命前期,歷史、文學、語言學和哲學在內的人文科學仍然是被貴族和上層社會追逐的學科,是高大上的代名詞。

相比較而言,與人文學科的“高富帥”屬性相比,理科才是真正的“屌絲”,所以像改良蒸汽機的瓦特,發明蒸汽機車的史蒂芬孫,他們都是窮人家的孩子。

工業革命推動理科逆襲之路

直到工業革命在歐洲發展了100多年之後,1860年,工業革命的影響也逐漸的蔓延到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霍普金斯大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們創立的目標就是培養能夠從事科學工作和工程建設的專業人才,也即理科生。 艾略特也是在這個階段,成為哈佛大學史上最偉大的校長之一,開始改革哈佛大學,改變哈佛大學以人文科學為主的教育,主張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並重。

全球收入最高的人才揭秘:未來20年,是這些專業逆襲的最好年代

查爾斯·W. 艾略特

即便如此,在艾略特改革的20年之後,理科的境遇也沒有完全改善:
1883年,美國物理學家亨利.羅蘭(Henry A. Rowland)還在抱怨,純科學家與數學家的生活境遇難以和雕塑家、畫家、小說家、詩人和音樂家相提並論,前者缺乏同等的激勵條件促進他們的工作。 直到二戰期間,大量的科學家從歐洲來到美國,美國的工業化如火如荼的發展,理科從業者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形成了強大的話語權,理科才真正完成了對文科的逆襲。

下一波技術浪潮會再次觸發變革嗎

由此我們知道,工業革命的發展推動了理科的“逆襲”之路。這就是技術浪潮帶來的教育大變革

而且,你會發現,任何事物一旦運動起來,都有慣性。工業革命開始,對理科的需求成倍增大,但是人們仍然不相信理科能夠帶來財富和社會地位,仍然熱衷於追求學習文科。

而現如今,變革已經開始顯現,但人們已經形成了學習理科的慣性,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都要把他們送去學理科。

為什麼說變革開始顯現?還是要看技術

下一波技術革命的浪潮是什麼?是人工智能

全球收入最高的人才揭秘:未來20年,是這些專業逆襲的最好年代

給大家看幾個數據:

一個數據是美國勞工部的調查數據,該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美國新創造了101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90%的新增行業,都和文科有關係,也就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數據科學家Alice Ma對Linkedin上的科技企業現在在職人員的學歷進行了分析,發現:

從2010年到2013年,在這些高科技公司中,擁有文科學位的受僱傭人員增長速度比擁有軟件、工程學等理工科學位的高10%.

全球收入最高的人才揭秘:未來20年,是這些專業逆襲的最好年代

另一個數據是: 2013年,牛津大學馬丁學院教授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A.Osborne發佈的研究,預計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美國約47%的工作崗位有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風險。 根據以上牛津大學教授的研究結果,摩根士丹利首席歐洲經濟學家ElgaBartsch為首的分析團隊用以下圖表展示了15種職業被機器人替代的可能性。

全球收入最高的人才揭秘:未來20年,是這些專業逆襲的最好年代

如圖所示,信貸員,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是98%;個人財務顧問被取代的概率是58%,程序員被取代的概率是48%。

銀行信貸員,那可是曾經的金飯碗,工資高福利好,被取代的概率竟然是98%。

這個數據會不會是拍腦袋得出的?不是。

像阿里巴巴旗下的網商銀行,一年服務上千萬家小微企業,使用的全是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零人工干預的放貸流程,可以做到3分鐘內完成申請,貸款10秒鐘內到賬。在網商銀行沒有一個信貸員。

再看一下上面那個表:

通訊員和記者被取代的概率是11%,音樂家和歌手被取代的概率是11%,律師被取代的概率是4%,內科與外科醫生和小學教師,被取代的概率只有0.4%。

這些不容易被取代的,大部分都是人文相關學科。

你的工作,是否可被編碼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趨勢?

因為工業革命是機械大量的替代人力,理科相關的工作更好被拆解成指令化的小任務,對學生進行技能化培訓,他們便能通過操縱機器而極大的釋放產能。

通過這種標準化,社會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現在情況不同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那些容易被拆解成指令化小任務的工作,非常容易被計算機算法進行編碼,形成程序——這種工作就叫做“可編碼”工作,從而被人工智能取代。

不容易被編碼的工作是那些很難被拆解和技能化培訓的,這種工作需要複合技能,需要解決複雜問題,需要與人交往。就像工業革命時代,你很難把一部文學作品拆解後讓很多人複製,同樣的,在人工智能時代,不容易被流水線化的工作反而會成為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優勢。 當然如果你對文科的理解停留在背誦與記憶,那對不起,這個技能太容易被AI替代了。真正的文科思維是批判性思維,是對人性和歷史的理解,是哲學層面的思考,是由此形成的一系列進行復雜決策的綜合體。

同樣的,也並非所有理科工作都會被取代,融入了大量思考和複雜決策的工作是無法被編碼的工作。

文科的拐點 文科在重拾昔日的榮光。

Paypal聯合創始人,Facebook,Linkedin投資人,《從0到1》的作者Peter Thiel,是哲學和法學專業;

職場聊天應用Slack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Stewart Butterfield,是哲學專業;
Youtube首席執行官Susan Wojcicki,是歷史與文學專業;
惠普前首席執行官,多次被《財富》雜誌評為“全球商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的Carly Fiorina,是歷史學專業;
Pinterest聯合創始人Ben Silbermann,是政治學專業。
華爾街之狼,金融之王卡爾·伊坎,是哲學專業;
金融大鱷索羅斯是哲學家卡爾·波普的弟子。索羅斯一直致力於成為哲學家,他將他在金融領域的成功,也歸功於他的哲學研究。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正如漢密爾頓項目考察各專業最成功的人才一生的總收入,前十名裡面

第一位就是政治學,一生收入481萬美元;第二位是歷史,375萬美元;哲學排第四,346萬美元。

全球收入最高的人才揭秘:未來20年,是這些專業逆襲的最好年代

這些頂層的職位,不是“技能驅動”,而是“以人為本”的。 就像一位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碩士Tracy Chou所說:在她加入Quora後發現,

技術問題很多時候其實是哲學和道德問題。比如:要是信任用戶,就會有很多“低素質”用戶湧入平臺,這樣的用戶多大程度是合適的?又會對平臺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如果不信任,網站是否又會變成一個固執己見,反對新人新思想的小眾社區?能夠思考到這個層面,並相應的提出方案,這些人才的向上通道就是被打開的。

在未來,沒有人文素養,你跟機器人無法做出區隔。

為什麼文科進入強基計劃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更能理解文科為什麼跟理工科一樣進入到強基計劃這樣的國家戰略之中。 這不僅僅是為了意識形態的建設,更是技術驅動國家頂層架構必然面臨的選擇,人文素養是未來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制勝法寶。未來,與人相關的工作會越來越重要。

全球收入最高的人才揭秘:未來20年,是這些專業逆襲的最好年代

馬雲在一次雲計算大會上演講:“未來的一百年機器將會取代我們過去兩百多年依賴的技術和科技積累的一切的東西。我認為我們要讓這些孩子做最好的人,人與機器之間,未來的競爭就是人是有智慧的,機器只能是智能。”

想要智慧,離不開文史哲,這從古希臘文明開始就沒有改變過。因為哲學讓人思辨,歷史給人大局觀,文學更是想象力的大腦源頭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這就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文科的生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