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揭秘“国宝帮”的一次惊天大骗局


揭秘“国宝帮”的一次惊天大骗局


讲到“国宝帮”,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因为前几年爆出的“冀宝斋”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接受校友捐赠古陶瓷器事件,使得“国宝帮”声名远播。

有人可能会认为,“国宝帮”所关注的可能都是字画、瓷器、青铜器这些大件文物。钱币是收藏界的小众,数量又多,“国宝帮”们应该不回去涉足吧。实际上,这种判断是错的,“国宝帮”早已涉足到了钱币领域。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里我结合一段亲身经历,给大家说说“国宝帮”策划的一场惊天大骗局是如何破产的。

首先要介绍一下什么是“国宝帮”?文物收藏圈中特有的这一群体,到底都是一些什么人?

揭秘“国宝帮”的一次惊天大骗局


所谓“国宝帮”,大致可分为三个群体:

是有着强烈的投机心理,在文物鉴别知识不完备的情况下,盲目听信他人,或者自以为是,将赝品当成国宝的、狂热的文物收藏爱好者们;

是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受条件所限,接触到的多属赝品,因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即便后来从别的途径知道了真相,但是心理上难以接受,仍然去误导他人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是本身对收藏并没有特别的兴趣,只是将藏品视作牟利的道具,高价聘请所谓“砖家”站台、出具鉴定证书,或通过电视鉴宝节目大肆进行宣传,

最后择机变现或者有偿捐献国家,获取暴利

“国宝帮”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宣传口号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遗留在民间的好东西不可胜数,以前没看到、或者是博物馆没有收藏的东西,并不能说明它们不存在。这样的文物更有收藏价值,才是真正的国宝级文物。

揭秘“国宝帮”的一次惊天大骗局


了解“国宝帮”这一群体之后,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在钱币领域策划骗局的。

这要从2014年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联合中国价格协会,邀请中国钱币学会推荐钱币专家,召开的一次“辽金钱币价格鉴定技术操作规范”课题研讨会说起。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感到很好奇:

在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当时,有多少直接涉及民生领域的价格问题需要去关注。但是,国家发改委怎么偏偏就选择了“辽金钱币的价格”,这样一个看起来完全是社会上收藏爱好者们自娱自乐的事来大做文章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我当时负责中国钱币学会秘书处的工作,当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原主任、时任中国价格协会副会长、价格评估鉴证分会的陈会长找到我,想邀请中国钱币学会出面推荐钱币专家,参加“辽金钱币价格鉴定技术操作规范”研讨会时,我非常疑惑,就问他: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为什么要选择“辽金钱币的价格”这样一个看起来完全

与现实无关紧要的题目召开座谈会呢?

听了陈会长做的一番解释之后,我才发现事情并不是想的那么简单。

原来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以及中国价格协会,自2011年开始,启动了一项以“不可再生物品价格鉴定技术操作规范”为题目的课题研究,这是为将来征收遗产税以及给司法部门核定受贿文物及艺术品作价值评估做准备。他们认为古代的钱币遗存的数量比较大,并且在市场上已有相对稳定的价格。因此,决定选择钱币作为调研的对象,总结经验后再推广到其它的“不可再生物品”。但是,因为他们对钱币收藏界并不熟悉,在随后的调研工作中,选择的调查对象以及参与研究的人员,基本上都是相关省市物价认证部门推荐的个体钱币经营者,而不是懂钱币的专家学者,这就给“国宝帮”们以可乘之机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在“国宝帮”们的精心策划之下,该课题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即作为辽金钱币“标准器”的钱币样品,基本上都是近年来出现的赝品和臆造品。他们根据元朝修《辽史》《金史》时,因为时间仓促,不够精细、多有遗漏的情况,设计铸造了辽金时期全部年号的金银铜材质的钱币。他们利用参加国家发改委此项课题的机会,在社会上招摇撞骗,运作参加央视的“鉴宝”节目,以期扩大影响。

不仅如此,他们还申请政府资金,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名,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筹建了“辽金钱币博物馆”,馆名都已经请专家题写好了。就等发改委的课题结项后,直接将这批赝品以捐献的名义,卖给当地政府。

揭秘“国宝帮”的一次惊天大骗局


但是,天算不如人算,后来在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组织的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假“李鬼”遇上了真“李逵”,“国宝帮”们碰到了麻烦。因为应邀出席会议的代表中,有辽宁、吉林两省的一些钱币学会会员,他们非常熟悉辽金钱币,对赝品提出了质疑。同时指出该课题组所依据的四部参考图书中,有三部都是“国宝帮”们的个人自费出版物,极不严谨,假钱赝品充斥其中,这是钱币界有目共睹的。他们特别指出,如果以此作为辽金钱币鉴定的标准器,就是天大的笑话,必将成为钱币界的一大丑闻!

这次座谈会给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以及价格协会的领导很大的震动,他们这才发现看似简单的辽金钱币,实际上很复杂,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此前因为“国宝帮”们在社会上的大肆宣传,这项调研课题在全国钱币界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如何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挽回在社会上已经造成的负面影响?于是,他们想到了

中国钱币学会。这就是陈会长找我,希望中国钱币学会出面召集钱币专家,出席他们召开的“辽金钱币价格鉴定技术操作规范”研讨会的缘由。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报经中国钱币博物馆领导后,我在全国挑选了14位有关辽金钱币领域的专家,他们都是既有理论学术功底,又熟悉钱币实物的鉴定收藏家。我带队于6月23至24日,参加了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的“辽金钱币价格鉴定技术操作规范”研讨会。

会上14位专家充分发挥了他们在辽金钱币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他们带来的大量的实物标本以及文献资料,介绍了辽金时期货币发展的总体特点,论证并指出了“国宝帮”们所提供的很多臆造的金银币,辽金时代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同时揭露了“国宝帮”们在钱币界的一些活动情况以及造成的危害。最后,经过大家加班加点,帮助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鉴定了“国宝帮”们提供的钱币目录,仔细甄别了真假并列出了存疑的部分,还特别标注了每种钱币当前市场上的参考价格。

揭秘“国宝帮”的一次惊天大骗局


14位专家通过扎实、专业的工作,解决了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有关辽金钱币鉴定以及价格评估中遇到的难题,使他们了解了真相,揭穿了“国宝帮”们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最大范围地消除了在社会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获得了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领导的高度认可,会后就对“辽金钱币价格鉴定技术操作规范”课题进行了重新调整。

研讨会的内容通过媒体报道之后,在社会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反应,引起了有关领导的警觉,“国宝帮”们所策划的“辽金钱币博物馆”最后也搁浅,不了了之,避免了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揭秘“国宝帮”的一次惊天大骗局


这项工作后来还受到了总行分管行领导的表扬和肯定,被认为是中国钱币学会服务社会、服务现实工作的

经典案例,提高了中国钱币学会在社会上的公信力及影响力。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项工作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是,“国宝帮”们的胆大妄为给我的震惊至今记忆犹新。同时也为自己当年组织钱币专家,通过专业的钱币知识,揭穿“国宝帮”们策划的精心骗局,避免了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而感到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