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以因明推理“前生後世”必定存在,絕不會“人死如燈滅


以因明推理“前生後世”必定存在,絕不會“人死如燈滅


一、前言

甲:佛教說前生後世存在,雖然聽說過一些回憶前世的例子,但我和周圍的人沒一個能回憶前世的,所以也不知真假。怎麼能說明前後世存在呢?

乙:這樣的事例古今中外都有很多記載,若沒有理由一概否定肯定不合理。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史蒂文森博士和塔克爾博士等一批科學家,以嚴謹的科學態度調查了幾千個事例,最後他們也完全相信前後世的確存在。

甲:這些我也瞭解一些。但如果前世存在,為什麼我們周圍都沒有人記得呢?

乙:不記得是正常的。你小時候的事情大部分都不記得,前世更久遠,而且經過一次生和死,更不容易記得。就像有的人受到強烈刺激而得了失憶症一樣。因此不記得也不能說明不存在。

甲:話雖如此,但沒有親眼見到、親身經歷,還是難以相信。

乙:你的爺爺的爺爺你也沒有親眼見到,為什麼你會相信他存在呢?

甲:這從道理上也可以知道,我是我爸爸媽媽生的,如果沒有我爸爸就沒有我,沒有我爺爺就不會有我爸爸,這麼往前推,肯定有我爺爺的爺爺。

乙:前後世的存在,雖然你沒有親眼見到,但也一樣可以推理推出來。

甲:是嗎?那你怎麼推?

乙:佛教的內容很廣,其中有一部分叫做“因明”,以推理方式抉擇很多重大問題,包括前生後世的存在。

甲:那請你儘量通俗地講一講。

以因明推理“前生後世”必定存在,絕不會“人死如燈滅


二、明前生後世是心識的流轉

乙:首先要明白前生後世究竟是怎麼回事。人有身體和心識。如果沒有心,就和屍體沒有差別了。人死了以後身體火化或者安葬了,肯定不會帶到後世,最關鍵的,就是這個心識,心識會和生前一樣繼續存在,延續到後世。

甲:心識怎麼延續呢?

乙:你從小到大一直到今天,每天這個心識都在感覺顏色聲音、回憶過去、計劃未來,明天后天、明年後年也這樣延續下去,這就是心識的相續。人死的時候,身體雖然壞了,但這個心識的相續不會因此中斷,而會遷移到下一個身體,這就是轉世。就像一個人住在一個房子裡,過一段時間可以換一個房子住一樣。

三、破以身體死亡推知心識斷滅

甲:這怎麼可能呢?人有了身體才有心識,身體死了心就滅了,就像油沒有了燈也就滅了一樣,所以心識不可能繼續延續。

乙:我們分析一下。你說人有了身體才有心識,身體死了心就滅了,這是什麼緣故?

甲:人活著的時候能說會笑,死了以後像石頭一樣沒有反應,這不就是沒有心識了嗎?

乙:這隻能說明心識不再和這個屍體有關係,但不能說明心識根本就沒有了。好比一個房子裡有人住的時候,房子裡會傳出音樂聲、發出燈光、冒出炊煙。但如果有一天房子不再有音樂聲、燈光和炊煙,你能肯定說裡面的人死了、消失了嗎?

甲:那倒不一定。裡面的人可能是搬家了。

乙:人死也是一樣,心識離開這個身體,這個身體就不再說笑,但心識還會投胎到下一個身體裡。這邊雖然死一個人,其他地方還有哇哇哭著生下來的小嬰兒,這就是心識轉移了。

以因明推理“前生後世”必定存在,絕不會“人死如燈滅


四、破心識為物質運動,明心識明知之法相

甲:可是科學證明,心識根本就不能離開大腦存在,它是大腦的一種活動而已,所以腦死亡了,這種活動停止了,心識自然就滅了,哪兒能轉移呢?

乙:這是個關鍵問題,不能含糊,我們來看科學是否真的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你說,大腦是不是物質的東西?

甲:是啊,大腦實際上是一團神經細胞,神經細胞就是物質的。

乙:你說心識是大腦的一種活動,既然大腦是物質的,那麼大腦的活動就是一種純粹的物質活動,比如像水變成蒸汽這樣的物理變化,或者酸鹼中和變成鹽這樣的化學變化。這怎會是心識的活動呢?二者根本不一樣。

甲:那麼你說的心識的活動是什麼?感覺、思想到底是什麼呢?

乙:這個實際上不需要問別人,自己就知道。比如,你現在聽到我說話嗎?

甲:聽到。

乙:你看到我的臉嗎?

甲:看到。

乙:你感覺到這個房間裡的溫暖嗎?

甲:感覺到。

乙:你知道自己在思維我們說的這個話題嗎?

甲:知道。

乙:那好,就你現在明明白白了知顏色、聲音、冷暖、所想的事情的這個,就是心識。

一句話:心識即是明知者。

你明知,這就是你自己的心識,我明知,就是我的心識,我們各自都明明白白地知道。這就是心識。

《量理寶藏論》說:識之法相即明知。所以,如果心識的活動就是物質的活動,那你還有什麼感覺、有什麼思想呢?人整個就和一個會動的屍體沒有區別了。

甲:這太模糊、太抽象了。能說具體一點嗎?

乙:比如,你明知顏色形狀的這種心識叫做眼識。雖然看顏色要藉助眼睛,但眼睛本身不是你這個明知顏色的心識,好比盲人也可以知道有黑暗,而不是連黑暗也不知道,而且也可以做夢,夢裡也可見到各種景象。顏色本身也不是你的心識,比如桌子的顏色在桌子上,如果這個顏色自身就是明知,那應該桌子自己知道,而你對桌子的顏色應該一無所知。但你明明白白地“知道”它,這個不是眼睛、不是桌子的顏色,就是你見顏色的、明知的心識。

甲:可是這個心識存在在哪兒呢?它是腦電波或者電磁場嗎?

乙:你這麼想的話就弄不清楚心識是什麼了。如果說心識是電磁場、是腦神經,或者說心識像霧、像虛空或者像任何別的什麼東西,那這些是電磁場、是腦神經,是霧、是虛空或者是別的什麼東西,偏偏不是心識。為什麼呢?它們全都不是你當下最親切的這個明明白白的了知。你仔細體會一下。

甲:…(體會這種“明知”)。嗯,明白你說的是什麼了,這個“明知”就是現在這個,這都不用問別人,自己清楚。還真得要體會一下,一想是不是電磁波什麼的反倒想遠了。

乙:對。另外,除了眼識,還有聽到說話聲音的這種心識叫做耳識,明知冷熱痛癢的叫身識,明知香臭氣味的叫鼻識,明知酸甜苦辣等味道的叫舌識,明知所想、所回憶的事情的是意識。這些不是外在的聲音氣味等,都同樣是你明明白白的了知。

甲:心識是明知的,這可以理解。但怎麼就不能同時是大腦的活動了呢?比如既是腦電波之類的,同時也是明知的,就象一個人既是人,又是教授。

乙:一個人可以同時是教授這一點,我們可以現見,所謂教授就是這個人上班時做相應的教學、研究工作,並因此有這個頭銜,若離開這個人,其他地方不存在他做教學、研究工作。而你說既是大腦的活動、又是明知的這一點卻根本沒有理由。比如像剛才說的,大腦的活動是水變成蒸汽的物理變化或者酸鹼中和變成鹽的化學變化等這一類物質的活動,那麼你見到明知在腦的酸鹼中和這類物質活動中嗎?或者,在儀器測到的腦電波上有你的明知嗎?

甲:見不到。

乙:所以說明知是明知,物質活動是物質活動,把二者混為一談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如果把一對長得很像的雙胞胎姐妹弄混了還可以理解,然而明知的心識和物質的腦的活動迥然不同,把二者當成一回事,這錯得太厲害了。

以因明推理“前生後世”必定存在,絕不會“人死如燈滅


五、破心識為物質的產物,明心識唯依自之前因而生

1、觀察近取因與俱有緣,明大腦產生心識為不定因

甲:雖然心識的特徵和物質很不一樣,也不是物質活動本身,但可以是腦的物質活動中自然而然具有的一種作用。這個方面科學家有很多有力的證據。

乙:請你說一說。

甲:比如你看見一朵花的時候,視覺怎麼產生的呢?就是這朵花的反光通過眼球照到視網膜上形成影像,光影刺激視網膜上的視覺神經末稍,發生電化學反應產生電化學信號,信號通過視覺神經纖維傳導到大腦的視皮層,視皮層對這些信號做了綜合處理以後,就產生了見到花的視覺。這只是大概講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具體什麼化學物質起什麼作用,科學家們都研究得很清楚。

乙:科學家們很不簡單。

甲:不僅如此,科學家甚至對人的感情的大腦機制也有很深入的研究。比如腦垂體下部所分泌的一些化學物質作用於神經系統,就會使人對異性產生愛情。內啡肽則可使人產生愉悅感、減輕疼痛。還有些例子,腦部受損傷的人性格發生很大的變化。還有吸毒的人由於毒品的化學作用,會產生各種幻覺。而所謂“酒後吐真言”就說明酒精對人的意識的直接影響。

乙:...

甲: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還成功地做了一個實驗,一個人意識裡想手做一個動作,此時把他的腦電波記錄下來傳到另一個那裡,並轉換成磁信號刺激那個人的腦,結果前者想的動作就真的由後者做出來。

乙:...

甲:這都是實際情況,你不得不信。由這些發現足以證明心識的明知、意識的活動不外乎腦細胞的活動,而且意識可以通過腦電波來傳遞。如果腦死亡了,這些作用都停止了,視覺、感覺、意識也就徹底消失了。

乙:謝謝你的介紹。科學家們的這些研究顯示出意識和腦之間的確是有密切聯繫。但有一點,“意識本身就是腦神經的活動、作用或產物”這個結論卻是得不出來的。

甲:科學實驗如此可靠,你為什麼還不接受呢?

乙:可靠的科學實驗結果我完全接受,這和佛法也完全相容。但你知道嗎,“意識本身就是腦神經的活動”這個結論根本不是這些實驗結果的必然結論,而只是一種設想!他們的實驗結果可靠,不等於他們的設想就對。這二者一定要區分開,很關鍵!

以因明推理“前生後世”必定存在,絕不會“人死如燈滅


甲:為什麼你說這只是設想而不是必然結論呢?

乙:我們仔細分析。首先要明白,兩種事物現象之間的關係有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一體,另一種是他體。比如這張桌子的桌腿,它有支撐桌面使之不掉到地上的作用,這種支撐作用與桌腿一體,如果桌腿沒有了,支撐作用不可能還存在。他體的情況就如桌腿和桌面的關係,桌腿可以支撐桌面,如果桌腿沒有了,桌面會落到地上,但不會隨著桌子腿的消失而消失。所有的事物或現象之間的關係不外乎這兩種,再沒有第三種。這在佛教的因明之中稱為同性相屬和彼生相屬

甲:嗯,那麼這和腦和心識的問題有什麼關係呢?

乙:你剛才講到的很多實驗現象說明腦和心識的確有密切的關係,這一點我們完全贊同。但很多人不加思索地就認定二者是一體的關係,也就像桌腿和桌腿的支撐作用之間的關係一樣,認為心識和腦屬於一體,不可分割。但二者他體的可能性怎麼就沒有考慮呢?如果心識和腦不是一體,而是如同桌腿和桌面那樣的關係,你所說的這些現象仍然全部會發生,也絲毫不會有不合理之處。

甲:這不可能吧?如果是他體,怎麼作用呢?

乙:就像你剛才說的那個華盛頓大學的實驗,一個人的意識導致另一個人的手可以動,前者的意識和後者不是一體,但也可以有作用。同樣,即便是同一個人,他的意識和腦不是一體,但也可與他的腦有相互作用,這有什麼不可以的呢?完全可以。

甲:還是不可以。比如有的人沒有吸毒的時候沒有幻覺,吸毒之後產生了幻覺,那麼這個幻覺原來沒有,不就是毒進入腦神經以後產生的嗎?如果像你說的心識和腦他體的關係,應該沒有吸毒的時候幻覺也單獨存在,就像桌子面在沒有桌子腿的時候可以單獨存在一樣。

乙:你混淆了心識的明知的本體和心識中的各種顯現。好比一面鏡子立在那裡,來一個男人,鏡子裡就出現男人的影像,來一個女人,就有女人的影像,雖然影像隨外面的人不同而有生有滅,但鏡子本身卻並不隨外面的人來往而生滅,而完全獨立於外面的人。明知的心識與腦之間的關係也是類似,腦受到毒品的刺激之後,會引發明鏡一樣的心識裡出現一定的幻像,但心識本身卻不是腦和毒品產生的。

甲: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這樣看來,好像確實不容易排除心識和腦他體的情況。

乙:我看到不少書籍、文章裡面一談到腦對意識的作用,就說大腦產生意識,如此下結論未免太草率了。

2、觀察因果隨存隨滅,明心識在胎兒形成之前不存在為不定因

甲:但人的心識應該是在胎兒的腦形成以後才出現的,胎兒的腦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哪裡有心識?根本沒有心識。

乙:這個說法也是一個假想,沒有任何根據。如果要證明兩個事物中的一個產生另一個,必須先明確前者沒有的時候後者也沒有,而前者有了之後後者才有,而且沒有其他產生後者的原因。比如沒有電的時候,燈泡不亮,通了電燈泡才亮,而又沒有其他使燈泡亮的原因,就說明電是造成燈泡發光的原因。

甲:是這樣。

乙:但一個胎兒的腦形成之前,人們是怎麼知道這個胎兒的心識根本不存在呢?如同我的心識現在明明白白的感受你根本不知道,如果胎兒的心識在胎兒的腦形成之前本來就存在,你也同樣不知道,憑什麼說心識是胎兒的腦形成以後才有的呢?

甲:...

乙:就像前面提到的回憶前世的事例,實際上就是因為胎兒在形成之前,其心識就是其前世的心識,一直就存在的。即便你不承認這些事例,我暫時也不用這些事例證明什麼,但從道理上來說,一口咬定心識就是腦形成以後才出現的作用,這不合理。

以因明推理“前生後世”必定存在,絕不會“人死如燈滅


3、明自宗心識相續之理

甲:那你認為心識是怎麼產生的呢?

乙:心識不需要大腦來產生,也不需要其它因,就是這個明知相續不斷。往前可以追溯到初生時,再往前則是在母胎裡時,再往前是前世,乃至前世的前世,追溯到無始。換句話說,產生此刻心識的原因就是前一刻的心識,如同產生此刻豆芽的原因是前一刻的豆芽,乃至追溯到豆子一樣。而如果往後推,只要沒有令心識滅盡的因,也會一直延續下去。這個道理,就是《量理寶藏論》所說的:心不觀待他因故,依因前際無始成。因聚齊全無障礙,依因後際無終成。

甲:如果這樣,怎麼解釋我剛才說的大腦對心識的影響呢?

乙:佛教裡對心識的本質有小乘和大乘各宗深淺不同層次的揭示,以適應智慧根基不同的人。深的暫時不談,層次較淺的,大概原理可以用DVD播放機來比喻,DVD碟片上是電影內容的編碼,特定的編碼會導致屏幕上出現相應的畫面。同樣,大腦如同DVD碟片,大腦裡的電信號如同DVD碟片上的編碼,心識如同屏幕,大腦的電信號會導致心識裡反映出相應的知覺。而屏幕和DVD並非一體,同樣,心識和大腦也不是一體。

甲:能否用你這個觀點具體解釋一下我剛才說的看到花的過程?

乙:看到花的過程,從花的光線進入眼球、視網膜成像一直到信號傳入大腦,這些都和你說的一樣,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你說的“視皮層對這些信號做了綜合處理以後,就產生了見到花的視覺”。你的觀點是說,視皮層處理信號以後直接從這個物質上產生了明知的視覺。而我的觀點是說,視皮層是物質,它本身不會產生視覺,而是本來就有的心識一直在和視皮層有相互作用,視皮層接受到信號以後,心識就會受到影響而產生對花的明知。這就是關鍵的區別。

甲:就這麼點區別嗎?看上去區別不大啊。

乙:這個區別可是不小啊,而且最為關鍵!按你的觀點,視皮層死了,則見花的心識根本就斷滅了,整個腦死了,人整個心識就消失了。但按我的觀點,腦死了,心識仍然存在,這就是輪迴的主體。所以,你的和我的觀點,一者反對輪迴,一者支持輪迴,由此對我們生活的目標、每天的行為都會有巨大的影響。你能說區別不大嗎?

甲:這倒也是。

乙:而且從這個地方也可以明白,科學研究發現的整套腦的生物化學的機制,對於心識獨立存在、輪迴存在這個觀點沒有絲毫的妨害。因為這一整套生物化學的物質活動機制我們完全可以承認,唯一就是在這些物質活動最終怎樣被心識明知這一點上和你所說的觀點不同。所以我剛才說,從這些科學研究結果並不能得出人死如燈滅、輪迴不存在的結論!

甲:嗯,很有意思。看來確實不能這麼定論。按你的觀點,腦垂體分泌的激素影響感情看來也可以有你的解釋,就是說激素自身的物質上不產生感情,而是會影響原本就存在的心識,感情是心識的,而不是物質的。

乙:對,正是這樣。

以因明推理“前生後世”必定存在,絕不會“人死如燈滅


4、觀察同類因之理,明大腦產生心識為相違因

甲:雖然你說的也有道理,但又怎能排除我的觀點呢?這兩種觀點都有可能,也都不確定。

乙:可以確定。剛才已經詳細辨析過心識和物質活動的不同之處。物質的腦只是這些原子、分子、電磁場機械地活動,這些機械活動怎能變出明明白白的了知——了知五顏六色、冷熱痛癢,還有歡喜、憂傷等等呢?二者完全不同類,根本無法從腦中產生心識。而我所說的觀點中,心識原本就一直是明知,只是物質活動對其會產生影響,這是很合理的。

甲:你說因為不同類,所以無法從腦中產生心識。這不一定。比如冷冰冰的木頭就能生出熾熱的火,太陽光照到土壤上,就可以讓土壤里長出草,這些不都是不同類的產生嗎?腦的物質結構極其複雜,它產生明知心識也是可能的。

乙:分析你這兩個例子之前先說明一些道理。佛法裡面把產生果的因分為兩大類,一類對果的本體起作用,叫作近取因,另一類對果的差別或者說某些細節特點起作用,叫作俱有緣(也叫俱有因)。比如草的種子在土壤裡,遇到水、陽光等合適的條件的時候就會發芽,芽的近取因是種子,從種子到芽是一個本體的相續。而陽光並非種子的近取因,只是促進種子發芽的俱有緣。

甲:這個可以理解。

乙:前面說的同類因,是說近取因必然是同類,如種子和芽,而俱有緣則不一定同類,如陽光和芽。而且同類也不是說一定要顏色形狀等相同才叫同類,但因和果的本體一定是同類。所以陽光不是草的同類因,而草的種子是同類因。

甲:那你怎麼解釋冰冷的木頭能生出熾熱的火呢?

乙:現代科學其實已經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木頭燃燒的過程,實際上是木頭裡的碳原子和空氣裡的氧原子結合變二氧化碳的過程,碳、氧原子結合時原本具有的電子的能量以光能和熱能的形式釋放出來,這就是火。所以,實際上火的近取因是木頭原本具有的能量,二者同類,而木頭作為近取因而生的果是二氧化碳,這也仍然是同類因。這一點和薩迦班智達在《量理寶藏論》裡說的“石及柴等非火因,火因本為火微塵”完全一致。也就是說,木柴不是火的真正的近取因,火的真正的近取因是“火微塵”,所謂“火微塵”,按照佛教的經部宗的觀點來說,是物質微粒上能產生火的這種細微的能力,實際上相當於現代科學中所說的高能級電子具有的能量。

甲:嗯,這一點的確如此。但你說的同類因太模糊,因和果有同有異,挑同的部分就說同類,挑不同的地方就說不同類,根本說不清。比如木頭是因,燃燒產生二氧化碳這個果,你挑裡面碳原子的部分說是同類。那我說水也能產生二氧化碳,因為我也可以挑出同類來:水和二氧化碳都是質子、中子和電子這些。可是水裡哪兒能生二氧化碳呢?根本不能。

乙:在特定條件下,同類的東西有個同類的基礎。比如木頭燃燒的條件下,同類的基礎是原子。如果你在質子、中子和電子這個基礎上分析同類的話,那應放在核反應的條件下,元素可以改變、可以人工合成,此時水變二氧化碳原則上也是可以的。

甲:雖然如此,不過還是覺得你說的這個同類因界限不清楚,到底怎麼樣就算同類。

乙:你覺得界限不清楚也不影響心識和腦的這個問題。因為界限再不清楚,它也有最低限度的同類基礎。比如木頭、水和二氧化碳在粒子和場的物質基礎上同類,所以相互產生是有可能的。米飯蔬菜和腦也是基本粒子和場組成的,所以腦可以由米飯蔬菜等物質產生。但心識和物質的腦卻沒有任何同類的基礎,腦是粒子、是場,不是明知,而心識不是粒子、不是場,是明知顏色、苦樂等。所以物質的腦再怎麼複雜,還是機械性的物質,產生心識不可能。

甲:嗯,比較有道理。越討論越發現這個心識確實太特別了,跟物質一點也不一樣!

以因明推理“前生後世”必定存在,絕不會“人死如燈滅


乙:再從物理學的角度稍微詳細分析一下。物理學裡所有物質的活動特徵都可以用七個基本物理量來描述:

長度、質量、時間、電流、溫度、物質的量和發光強度,其他物理量都可以用這七個組合運算而得到。再複雜的物質結構和活動,也可以用這七個物理量表達清楚,比如,描述成質量、電流、溫度等隨時間、空間的分佈和變化。

甲:是這樣。

乙:腦的成分結構雖然複雜,但原則上也可用這些物理量完整描述。人腦形成的過程,實際上是米飯蔬菜等被孕婦吃了以後,其部分原子或離子被吸收而進入胚胎並逐漸形成胚胎的腦。雖然具體變化過程很複雜,除了米飯蔬菜還需要母體等很多物質的因素,也需要足夠長的時間,但其中所有細節的本質是完全可以這麼概括的。因此若用這些物理量來描述,就是一堆原子離子,最初其質量、電場、溫度等隨時間、空間的分佈和變化是某種情況,此時稱之為蔬菜,後來這同一堆原子離子的質量、電場、溫度等隨時間、空間的分佈改變了一下成為另一種情況,此時稱之為腦。這個變化前後,沒有不能用這七個物理量描述的部分。

甲:是這樣。物理學家用這七個物理量可以描述從宇宙大爆炸之初一直到現在的整個物質世界。當然米飯變成腦的這些物理、化學變化過程也一樣可以用這七個物理量描述。

乙:對,其實物理學家用這七個物理量描述整個宇宙,這也是同類因的道理,雖然宇宙中物質的具體形態千變萬化,但都能用這七個物理量表示,這也就是同類基礎不改變。

甲:有道理。

乙:我們來看心識。明知的心識能用這七個物理量描述嗎?比如你正在看這張桌子時,桌子質量是20千克,你對桌子的明知是多少千克?桌子的寬度是1米,你明知桌子的心識寬多少米?還有,你很喜歡這張桌子的顏色,但不喜歡它的式樣,你心裡明明白白的這個“喜歡”和“不喜歡”是電流?是重量?還是大小、溫度等等?

甲:好像不能這麼描述心識吧?

乙:當然不能。明知是你自己明明白白的了知,又不是機械的物質質量、大小等。而且假如能這麼描述的話,別人也都能見到你的心識的質量、大小了。但別人能見到的質量和大小也只是質量和大小,卻根本不是見到你的明知。所以說“明知”根本不能用任何物理量描述。

甲:這一點同意。但用物理量描述腦的物質活動,也就相當於描述了對應的心識。比如心裡“喜歡”時,一定是有對應的腦組織的物質活動,如電流的某種分佈或腦電波的某個頻率。

乙:二者有對應關係是有可能,但電流分佈明明和明知的“喜歡”不一樣,描述前者不等於描述了後者。比如前面說的DVD播放機,DVD碟片裡的編碼和屏幕的圖像是有對應關係,但碟片上的1010這樣的編碼畢竟不是屏幕上的人物、情節。如果說描述了碟片的編碼就完全等同於描述了圖像,那麼給一個人直接看這個圓形的碟片,就完全等於看了這個電影,那根本不需要屏幕了。腦的物質活動和心識也同樣,二者可以有一定的對應關係,但各有各的特徵,描述前者根本不等於描述後者。

甲:嗯,確實是這樣的。

乙:這樣的話按你所說,米飯蔬菜原本沒有明知,其原子重組而成為腦的時候卻有了明知。這就等於承認說,米飯蔬菜的原子重組而成為腦的時候,在這一堆原子中竟然出現了七個基本物理量根本不能描述的新的“物理量”——明知!物理學家會怎麼想?

甲:(思維...)是啊,這真是匪夷所思!物理學家恐怕也不會同意物質還有不能用七個基本物理量描述的特徵的。

乙:你有機會的話問一問物理學家們吧。話說回來,由此我們應該很清楚了,原子分子組成的腦,再怎麼複雜也還是原子分子的物質特性。而我們明知的心識原本自己就存在,根本不是這團物質裡出現的,只不過二者有一定的相互影響而已。

以因明推理“前生後世”必定存在,絕不會“人死如燈滅


5、觀察物質活動的假名,明此等未超出物質活動

甲:你說的很有啟發,還需要好好想想。不過還有其他情況。比如說,計算機裡面的電路都是一些半導體器件等,這些器件原本沒有運算功能,但按一定的規則組合起來就具備了運算功能,能做1+1=2這樣的運算。這種運算功能和半導體器件根本不是同類。如果有的關鍵器件壞了,運算功能就消失了。計算機電路可以產生運算功能,所以人腦也可產生意識,與此類似。

乙:這二者不能相比。運算功能本質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半導體器件上的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按一定的規則改變,輸出和輸入電壓之間的關係可以代表1+1=2這樣的運算。除了電壓電流的變化以外,並沒有一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所謂“運算”這種東西。換句話說,計算機的運算實際上是給輸入輸出電壓信號按一定規則的變化的這種功能起名字叫“運算”。“運算”是個名字,本質上是電路上的電壓電流的變化。

甲:心識為什麼就不能說成僅僅是腦裡面的化學變化的一個名字呢?

乙: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在計算機電路上,除了電壓電流的變化以外,並沒有一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所謂“運算”這種東西。而除了腦裡面的化學變化之外,是不是也同樣沒有一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所謂“心識”呢?並非如此。我們前面仔細分析過,我們直接就知道這種性質完全不同於化學反應的“明知”,所以心識並非僅僅是給腦的化學反應起的名字。

甲:但現在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有的機器人下棋比人還厲害,這不完全可以和人相比嗎?

乙:你應該透過表面假象看到裡面的實質。表面上看機器人和人都能做複雜的事情、都能“學習”,但機器人所謂的智能和學習本質上就是剛說的這種“運算”,完全是電路和軟件程序的運作,並起個名字叫做“智能”。而心識與此的本質區別已經講得很清楚,無須重複了。

甲:仔細觀察,不得不承認是這樣的。

乙:總之,明知的心識不可能從物質裡面產生,而是自己前後相續不斷地存在著。這也就是前後世存在的實質。

6、遣此理簡單而科學家不知故不合理之諍

甲:你講的這些道理看來不是很難懂。但為什麼那麼多很有智慧的科學家並沒有持你說的觀點呢?

乙:人的原有觀念力量是很大的,很有智慧的人也會不知不覺地受到這些觀念的左右。不用說科學家,人類和動物生來就會執著身體就是自己,似乎沒有身體就沒有了自己和自己的心識。這在佛法中稱為“

俱生我執”。在此基礎上又受到包括唯物論在內的各種思想的薰陶,比如物質產生意識,這種觀念是後天得到的,在佛法中稱為“遍計所執”。這些觀念很難突破。全知麥彭仁波切在《中觀莊嚴論釋》中對人們的這種現狀說的很深刻:在諸如此類眾說紛紜的俱生鐵鐐上釘上各式各樣遍計所執法的釘子,立宗創派。

甲:但科學家的很多發現、發明創造是非常了不起的。如果你說的這些確實是真理,以他們的智慧也應該不難發現到。

乙:這個道理說出來的話的確不難理解,但沒有說出來的話,人們也不一定會朝這個方向去想,也就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尤其習慣研究物質規律的人,對心識的根本特徵是明知這一點都不一定會意識到,反而一直把心識想成某個東西,並按固有的觀念沿著物質如何產生意識這個方向一直往下跑。好比愛迪生讓學數學的助手測燈泡容積,這位助手自然而然地按數學的方法在那裡計算,很久也算不出來,結果愛迪生簡單地往裡倒滿了水,再把裡面的水倒在量杯裡就測出來了。

甲:是有這個情況。

乙:另外有智慧不等於不犯錯誤。比如剛才說過,很多人因為刺激神經影響到意識感覺,就得結論說物質產生意識,但根本沒有考慮物質和意識他體的情況。我們不論其結論本身對錯,但忽略如此重要的一個可能性,這本身就是個錯誤。可見科學家也會犯關鍵性的錯誤。

以因明推理“前生後世”必定存在,絕不會“人死如燈滅


六、結語

甲:你說的這些的確是有一定的道理。不過說心識能離開大腦而存在,還能輪迴、有前世後世,感覺上還是比較離奇、不容易接受。

乙:認為“離奇”、難以接受,這只是和固有的想法不同,則會“少見多怪”,但這不等於不符合現實。比如相對論剛問世的時候,因為和人們固有的絕對時空觀牴觸,很多人也覺得離奇,並強烈反對。所以我們要依靠智慧觀察分析,而不是跟著感覺走。

甲:雖然如此,對很多人來說要一下子接受你說的觀點還是比較困難的。

乙:這完全可以理解。根深蒂固的成見不是那麼容易動搖的。但只要你為了尋求真理而敢於審視自己原有的見解,並準備接受任何合理的觀點,這也不是很困難。這是佛教的精神,也是真正的科學精神。很多人誤以為科學就等同於唯物論,實際上真正的科學精神不論唯物與否,是唯真理是從。這和佛教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甲:嗯,看來很多人對佛教和科學都不太瞭解呢。

乙:是這樣。而且,面對實際事例的態度也是這樣。不少人一聽到前生後世的事例就毫無理由地懷疑其可靠性。不應該這樣。

甲:前生後世的事例也不容易弄清楚其真實性。

乙:這多半是個藉口。生活中常見到人們對道聽途說的事情或者一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商品廣告很容易信以為真,實際上這些也同樣不容易弄清其真實性。根本上來講,懷疑前後世的事例的真實性,最主要的還是和自己的唯物論的先入之見衝突。

甲:有道理。剛才和你討論過程中,我也試著站到你的觀點上來看這個問題,發現確實是合理的,而且對前生後世的事例也覺得不奇怪了,反倒是可以理解的。而如果一直堅持大腦產生心識的觀點的話,的確會很排斥前生後世的事例,認為不合理。我原來就對前生後世的事例不以為然,也不太重視,但今天跟你討論之後覺得很想再看看這些事例。想想自己的心識如果也真的是從前世延續到現在,一直到死後,那這些事例原來就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乙:很高興聽你這麼講。尋求真理就是應該讓自己站到雙方立場上客觀公正地比較,這不僅對自己沒有任何危害,反而會讓你很受益,因為你會因此得到無價的真理。

以因明推理“前生後世”必定存在,絕不會“人死如燈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