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鈕文新:中國金融必須率先“對錶”

鈕文新:中國金融必須率先“對錶”

被稱為中央政治局“423”會議的公告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表述,原文是:會議強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關鍵是要主動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錶,對得上的加緊推,對不上的及時改。會議同時提出要求:要加強頂層設計,抓緊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辦法,使各地區各部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有所遵

為什麼認為這樣的表述非常重要,因為我們一直認為,強調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需要強調中國金融市場的高質量發展。而且,沒有中國金融市場的高質量,就不可能有中國經濟的高質量,這其中的邏輯關係毋庸贅言。

那什麼是高質量的金融市場?目前沒有權威定義,但我們認為,高質量的金融市場至少該有以下三大特徵:第一,市場層次與功能定位清晰,價格體系完備而規範;第二,以“更加有利於大量生成資本”為前提的適度槓桿,同時從機制上可以自動排斥過度的貨幣套利和金融空轉;第三,對非法金融保持高壓,對實業金融保持激勵的、強有力、但絕非過度的金融監管體制。

鈕文新:中國金融必須率先“對錶”

對照這樣的特徵,我們應當看到差距,看到中國金融市場根本談不上優質,相反卻長期表現出諸多劣質特徵。比如,無風險的國債收益率長期高於有風險的儲蓄利率,低風險的同業拆借市場利率——貨幣市場利率長期高於風險相對要高的儲蓄市場利率;在貨幣基金市場大幅膨脹的同時,銀行儲蓄市場大幅萎縮,它迫使直接面向實體經濟提供信貸資本的機構不得不依託極不穩定的短期資金去支撐必要的流動性;非法渠道、甚至是騙子金融公司大量套取、消耗著業已非常稀缺的百姓儲蓄資源;直接面向實業經濟企業信貸市場、債市、股市得不到“與其期限性質相匹配”資本支持——投資資本稀缺,但貨幣套利、金融空轉資金卻在無度膨脹(見下圖);等等。這些難道不是中國金融市場的“質量現狀”嗎?

鈕文新:中國金融必須率先“對錶”

儘管,上述問題最近已經著力解決,但目前還無法判斷最終的成效。正因如此,中國金融業界更需要儘快“向高質量對錶”,尤其需要儘快制定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辦法。我們說,中國金融業需要的不只是風險意識,而更需要的是對中國經濟整體的大局意識、憂患意識、實體經濟意識。

金融業必須意識到,許多金融問題必須跳出金融圈子才能看清楚。比如金融短期化,站在金融運行角度根本不是問題,因為金融只怕流動性中斷,而並不怕期限短,無論資金期限多短,金融經營者都可以為它找到適宜的市場去套利;但對實體經濟而言,資金期限過短還有什麼使用價值嗎?如果金融市場只能提供短期資金,實體經濟無法以之從事商品產生,那會不會迫使或誘使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一樣去從事套利經營?

鈕文新:中國金融必須率先“對錶”

還有股票市場,所有人都看到大量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利用借貸資金進行股票投資,這當然是“槓桿”行為,當然會給市場帶來風險,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僅僅是監管問題?僅僅是投資者風險意識淡漠的問題?我們認為,關鍵而根本的問題是短期套利盛行,而擠壓了中國金融市場資本創造功能。誰在意這件事?只有中國證監會在意這件事能否扭轉中國金融市場短期化趨勢?能否轉變資本稀缺的現實狀況?

我們必須明確提出這個關鍵認識:既然金融學理論已經明確告訴我們“股權資本是企業的核心資本”,那為企業籌集“核心資本”的股權資本市場就該註定在所有金融市場中擁有核心地位。既然如此,全體中國金融業界都必須合力於中國股權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這不只是理論問題,而是歷史賦予中國金融業界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更是中國經濟降槓桿、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要求。

所以我們有必要一再強調:擁有以股權資本為核心的高質量金融市場,這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儘快構建這一前提,容不得全體中國金融人的絲毫怠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