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新疆城鎮發展歷史及城市變遷


新疆城鎮發展歷史及城市變遷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由於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使得新疆的城鎮佈局與其他省份有著巨大的不同。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的城鎮體系更加科學完善,天山南北的城鎮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初步形成了以烏魯木齊為核心的“一主三副、多心多點”的城鎮佈局。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新疆、建設新疆,由我為大家詳細梳理新疆的城鎮發展歷史和城市變遷:

一、西漢及以前

西漢以前,從歷史記載和考古發現看,在距今3000年前後的青銅器時代,西域已經有城邦國家出現。南疆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西漢時南疆地區已經形成了以西域36國為主的城廓諸國,多一國一城(西域36國分別為:1、烏孫----現新疆伊寧市附近及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的部分地區。2、龜茲----現新疆庫車、拜城一帶。3、焉耆----現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一帶。4、于田----現新疆和田一帶。5、若羌----現新疆若羌東南,羅布泊西北,離古陽關最近。6、樓蘭----現新疆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羅布泊旁沙漠中。後改國名,為鄯善。現存有樓蘭遺蹟。7、且末----現新疆且末縣西南,現有周圍二十里古城兀立,牆垣斷續。唐玄奘取經,在此停留過。8、小宛----現新疆且末縣西南,車爾臣河南,有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國家最小。9、戎盧----現新疆于田縣南。10、託彌----現新疆南疆策勒縣東。11、渠勒----現新疆策勒縣南。12、皮山----現新疆皮山縣東南,藏桂附近,尚有漢皮山國城墟,當地人叫破城子。13、西夜----現新疆皮山西南。14、蒲犁----現新疆葉城東一帶地方。15、依耐----現新疆英吉沙東南東勒庫爾依耐和蒲犁兩國雖小,但是漢唐以來東西交通要道。唐玄奘從天竺取經回國,取道於此。16、莎車----現新疆莎車縣,後被于田吞併。17、疏勒----現新疆喀什市和疏勒縣一帶。18、尉頭----現新疆南疆烏什、巴楚地。19、溫宿----現新疆阿克蘇和溫宿一帶。20、尉犁----現新疆庫爾勒、尉犁地方。後被焉耆吞併。21、姑墨----現新疆南疆拜城一帶。22、卑陸----現新疆阜康縣以北。23、烏貪訾----現新疆離現瑪納斯北和昌吉附近。24、卑陸後國----現新疆阜康縣東。25、單桓----現新疆瑪納斯東北。26、蒲類----現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27、蒲類後國----現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28、西且彌----現新疆烏蘇縣東南。29、東且彌----現新疆昌吉縣以西。30、劫國----現新疆呼圖壁東北。31、狐胡----現新疆吐魯番以北。32、山國----現新疆南疆尉犁縣東。33、車師前國----現新疆吐魯番交河城。34、車師後國----現新疆烏魯木齊及附近地方。35、車師尉都國----現新疆吐魯番東南。36、車師後城國----現新疆奇台周圍)。西域36國以後逐漸分裂成50餘國,人口合計有30多萬,其中實力最強的當屬龜茲國。龜茲國都在今庫車縣,全國人口8萬餘。北疆地區以遊牧為主,有山北6國和烏孫等國家。山北6國有人口14000餘人,最大的烏孫國有35萬人。漢景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在烏壘設西域都護府。它是西域地區的最高行政管理機構,統轄大宛及其以東的城廓諸國,兼督察烏孫、康居等行國。

新疆城鎮發展歷史及城市變遷


新疆城鎮發展歷史及城市變遷

西漢時期城鎮分佈具有以下特點:(1)南疆城鎮環塔里木盆地分佈,北疆城鎮沿天山北麓分佈。漢經營西域的中心放在吐魯番地區和南疆庫車與輪臺之間,此種佈局奠定了新疆城鎮佈局的基本框架。(2)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後,新疆城鎮在性質上具有二重性:一種是以行政管理為主要功能的城鎮,如烏壘和一些屯田中心;二是區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城鎮,主要為當時城廓國家的中心城鎮。自西漢起,中央王朝大多采取屯墾戍邊形式維持對西域的控制。(3)當時整個西域的城廓國家的中心有三個地方,即龜茲、車師和烏孫的赤谷城。從烏孫國的人口和經濟實力看,赤谷城是西域當時最大的城鎮。

二、東漢至明代

東漢時期,于闐、疏勒、莎車、龜茲為南疆主要的城鎮國家,力量強大。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恢復西域都護府,治所為它乾城(在今庫車城西南)。此時的城鎮仍為二種形式:一種是軍事兼屯墾形式的城鎮,二是地方政權性質的城鎮。魏晉南北朝時,採取同樣的管理體制,較大的城鎮有疏勒、于闐、鄯善、車師後部等。

吉木薩爾作為管轄北疆地區的中心,其地位和影響力逐漸增強。東漢曾在吉木薩爾金滿城設立以軍事及屯墾為目的的戍部侯城。魏晉南北朝時,天山以北多為遊牧民族統轄,城廓建築多衰敗。

唐朝初期,在西域推行州縣鄉里制度,分別在哈密、吐魯番、吉木薩爾設立伊州、西州、庭州,使這三個地方的城鎮地位增強。中期,又分別在龜茲和庭州設立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基本形成了龜茲和庭州兩個中心城鎮,安西四鎮(即龜茲、碎葉、于闐、疏勒)是安西都護府下的四個主要城鎮。龜茲和北庭城,已發展到鼎盛時期,城池規模龐大,街巷、工業、手工業已出現,具備了城鎮的條件,是區內最早的城鎮。宋元時期,東疆城鎮衰退,南疆西部城鎮,尤其是喀什、和田一帶城鎮的地位上升,以喀什為代表的南疆城鎮在人口規模和城鎮密度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北疆地區,元在吉木薩爾設立別失八里行尚書省,置元帥府,吉木薩爾在自治區具有一定的地位。

唐、元時期,從北疆地區城鎮的設置可以看出,區內的城鎮進入了形成期,出現了以北庭為中心的城鎮體系,周圍可延伸至昌吉、瑪納斯、奇台等地。從地域上看,這一時期城鎮分佈的數量、規模和地位差別懸殊,東部多而西部少。東部地區以北庭為中心,主要有北庭、彰八里、仰吉八里等城鎮;西部地區以伊犁河谷為中心,主要有阿里馬裡城、赤木兒城、亦力八里等城鎮。從時間跨度來看,以北庭為中心的城鎮群持續時間長,前後達1500年之久。從城鎮的功能上看,大部分城鎮功能已趨於多樣化,城鎮除以政治、軍事、交通功能為主外,還具備經濟、文化和貿易的中心功能。北庭已具備當時國際都市的地位,在中原與中亞、西亞地區有深遠的影響力。

三、清代至民國

清末民初,新疆城鎮逐漸進入成熟期。準噶爾叛亂平定後的移民屯田建鎮,在伊犁設立伊犁將軍府,築伊犁九城:惠遠城(今霍城縣惠遠鎮)、寧遠城(今伊寧)、惠寧城(今伊寧市巴彥岱鎮)、塔勒奇城(今霍城縣境內)、瞻德城(今霍城縣清水河鎮)、廣仁城(今霍城縣蘆草溝)、拱宸城(老霍城縣城)和熙春城(今伊寧市西城盤子),大量移民屯墾戍邊,使西域的城鎮得到了迅速發展,北疆城鎮的地位上升成為主要趨勢。當時在南疆地區的主要城鎮有庫車、阿克蘇、烏什、和闐(和田)、葉爾羌(莎車)、喀什噶爾(喀什)、英吉沙爾(英吉沙)、喀拉沙爾(焉耆)八大城鎮,號稱回疆八城。往往設置回城和滿城兩部分,形成復城結構。城周邊分佈有巴扎(集市)和小的村莊,形成中心地體系。

1884年新疆建省,行政中心遷往烏魯木齊(迪化)。北疆地區形成了以迪化為中心的城鎮群落,其格局與今天的城鎮佈局大致相同。省下置三道,其中鎮迪道下轄五縣,即迪化、昌吉、綏來(瑪納斯)、阜康、奇台五縣,1902年,增設孚遠縣(今吉木薩爾)、景化縣(呼圖壁縣)。各縣相應建城設縣所,形成了相應的城鎮群落。民國時期,迪化於1945年設市,為省轄市,其他各地相繼築城置縣,區內的城鎮佈局進入成熟期。

清末民初,新疆形成四大商業都會,分別是迪化、古城(今奇臺縣城)、伊犁(伊寧)、哈密,已有較大的城市規模和經濟繁榮度。北疆地區的城鎮有三個中心:一是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鎮迪道,主要城鎮有迪化、古城、鎮西(今巴里坤)、庫爾喀喇烏蘇(今烏蘇市);二是以伊犁、塔爾巴哈臺為中心的伊塔道,主要城鎮有伊犁、塔爾巴哈臺(今塔城市)、精河等;三是屬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的阿勒泰地區,主要城鎮有阿勒泰。

清代在北疆的城鎮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因政治軍事的需要而設立的城鎮,如伊犁將軍府和伊犁九城;二是移民屯墾所形成的屯墾中心,如塔城、烏蘇、瑪納斯等城鎮;三是對外開展經濟貿易所形成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如古城(奇台),當時的古城子城市經濟繁榮度冠絕新疆,甚至超過首府迪化。

四、解放後至今

解放後的60多年,是新疆城鎮體系變動迅速的時期,一些新興城市不斷豐富了新疆城市的職能類型,也提高了城鎮密度,促進城鎮體系更為完善。

在1950年代,烏魯木齊、喀什、伊寧是新疆三個主要的區域中心城市。隨後,烏魯木齊逐步成長為全疆首位城市,由解放初期幾十萬人口的城市發展成為目前350萬人口的大城市。清代回疆八城中,喀什和葉爾羌(今莎車)為最大的兩個城市,庫爾勒還只是隸屬於喀喇沙爾(焉耆)的一個回莊。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從2000年後,因南疆鐵路的開通,以及塔里木石油基地選址庫爾勒市,使庫爾勒逐步取代喀什成為南疆第一大城市、新疆第二大城市,阿克蘇也後來居上超過喀什躍居南疆第二大城市,喀什降為南疆第三大城市。莎車縣城規模較大,但經濟實力較弱;庫車因石油天然氣的開發,重新煥發光彩,成為了新疆第一大縣城,城市規模甚至超過了阿圖什、吐魯番等地州首府城市;和田市規模不到20萬人,英吉沙、烏什等曾經的八城之一如今只是較小的縣城;而葉城、巴楚等城市逐步壯大起來。

在北疆,天山北坡城鎮發展較為快速。1950年代後的石油開發,促使克拉瑪依在荒漠戈壁中崛起成為舉世聞名的石油城;曾經城市商貿繁榮冠絕全疆的“金奇台、旱碼頭”的古城(奇台)因蘭新鐵路、公路的修建,逐漸沒落下去,1953年設立的奇台市,也因城市蕭條而在1956年被撤銷市制變為了縣,但在2007年世界最大準東煤田開發後,奇台又重新崛起,目前正在積極申請撤縣設市;石河子和奎屯作為兵團首批在戈壁灘上建立起來的軍墾城市,因70年代兵團撤銷後,奎屯市劃入伊犁州,石河子成立石河子地區(包括瑪納斯縣和沙灣縣),在1981年兵團恢復建制後,地方並沒有返還兵團奎屯市,只給了石河子市,石河子市也在此後逐步發展壯大;昌吉、哈密、伊寧、塔城、博樂、阿勒泰、鄯善、烏蘇等城市發展較快。 1945年烏魯木齊建市,1958年喀什、伊寧、克拉瑪依相繼設市,克拉瑪依於1982年升格為地級市,1975年奎屯建市 ,1976年石河子設市,1979年庫爾勒成立縣級市,1983年,昌吉、哈密、和田、阿克蘇4個城市一同設市,1984年又有阿勒泰市、塔城市、吐魯番市成立,1985年博樂設市,1986年阿圖什設市,1992年阜康建市,1996年烏蘇撤縣設市,同年12月米泉建市,並於2007年自治區撤昌吉州米泉市合併烏魯木齊市東山區成立烏魯木齊市米東新區;2012年底博州阿拉山口口岸設立阿拉山口市,2014年9月伊犁州霍爾果斯口岸掛牌成立霍爾果斯市。

2002年,國家批覆同意新疆兵團按照第八師石河子市模式成立“師市合一”的自治區直轄、兵團管理縣級市(六師五家渠市、一師阿拉爾市、三師圖木舒克市和十師北屯市),阿拉爾市、五家渠市和圖木舒克市在2004年順利掛牌成立,新疆兵團第十師北屯市於2011年11月29日正式掛牌成為軍墾縣級城市。此後,兵團建市步伐進一步加快,兵團黨委提出“一師一市、一年一市”的設市戰略,於2012年成立了二師鐵門關市,第五師雙河市於2014年成立,第四師可克達拉市於2015年成立,第十四師崑玉市於2016年成立,第七師胡楊河市於2019年批准設市。

截至2020年2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轄4個地級市(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吐魯番市、哈密市)、26個縣級市(阿克蘇市、庫車市、喀什市、和田市、昌吉市、阜康市、博樂市、阿拉山口市、庫爾勒市、阿圖什市、伊寧市、奎屯市、霍爾果斯市、塔城市、烏蘇市、阿勒泰市,新疆兵團管轄的10個城市石河子市、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鐵門關市、雙河市、可克達拉市、崑玉市、胡楊河市)、67個縣城。

根據新疆城鎮體系規劃,未來新疆構築“一主三副、多心多點”的中心城市佈局。1個主中心為烏魯木齊;3個副中心為喀什、伊寧-霍爾果斯和庫爾勒;其他18個綠洲中心城市為克拉瑪依、阿克蘇、哈密、石河子、奎獨烏、和田、昌吉、博樂、塔城、吐魯番、阿圖什、阿勒泰、北屯、庫車、莎車、奇台、阿拉爾和五家渠。同時培育一批小城鎮,培育70個左右小城市和縣城、62個重點鎮、150個左右一般鎮。新疆兵團城鎮佈局將規劃形成11個城市、6個墾區中心城鎮、52個特色團場城鎮、110個左右一般團場城鎮和400-500個連隊居住區。

新疆城鎮發展歷史及城市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