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老爸與土地(原創:牟瑞霞)

老爸與土地(原創:牟瑞霞)

老爸與土地(謹以此文獻給老爸八十三歲的生日,祝老爸生日快樂)

“這個世界上,只有土地與日月同在。土地是世上唯一值得你為它奉獻,值得為它奮鬥、犧牲的事物,因為它是唯一永存的東西!”這是世界十大名著《飄》裡的女主人公斯嘉麗的父親傑拉爾德一個愛爾蘭移民對他的女兒說過的一句話。

每次重讀《飄》,這句關於土地的名言,在我心靈引起的震動不亞於一串串春雷在耳邊滾動所帶來的震撼!

然而,我熱愛這本名著卻遠遠勝過熱愛腳下的土地!

而我的老爸熱愛足下的土地卻遠遠地甚於這本世界名著!

老爸對土地有著難以割捨的終極情懷。

他熱愛土地,眷戀土地,摯愛著他能掌控的每一寸土地。他摯愛土地就像魚兒愛大海,鳥兒愛天空,生命愛陽光一樣強烈,讓我感慨!

其實,早在五十年代末老爸作為中國第一代知識分子已經改變了他農民兒子的身份,而成為一名新中國的普通幹部。

但是幹部的身份完全不能改變他那與生俱來的浸入骨髓的對土地的熱愛。

身為會計師的老爸不僅有神算盤的美譽,除了一手神算盤,他還有四大愛好:讀書、繪畫、唱歌、種地,而種地又排在四大愛好之首。

老爸與土地(原創:牟瑞霞)

也難怪老爸熱愛土地,是土地為他的四個兒女提供了生命的保障,使他疼愛的四個兒女不至於餓死在困難的日子裡。

沒退休時,每調到一個新的單位,勤快的老爸就把小菜園開到哪裡。所到之處不久,我們家房前屋後荒萋萋的百草園,搖身一變,變成了五彩繽紛的小花園:紫色白心的茄子花,像小鳥展翅似的一串串的豆角花,金燦燦的黃瓜花,還有白色的辣椒花,碎如繁星的西紅柿花,拇指蓋大小的豌豆花……倭瓜和角瓜的大黃喇叭花總是盛滿清晨的甘露引來無數蜜蜂的光顧,這些菜蔬的花期一撥撥地在燦爛的陽光下粉墨登場,閃著迷人的光!

老爸與土地(原創:牟瑞霞)

老爸與土地(原創:牟瑞霞)

老爸與土地(原創:牟瑞霞)

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我們幾個孩子垂涎欲滴地想到的是香甜的果實!

所以每到一處,朋友們總是戲謔地送我老爸一個恰如其分的綽號“南泥灣幹部”。

因此,不管老爸調到哪裡工作,他總是把“南泥灣精神”帶到哪裡!開荒種地成為老爸一項雷打不動的業餘活動。

白天工作,老爸只能把種地的時間安排在早晨或晚上,每天他總是三四點鐘就起來,踏著露水在園田地裡鋤禾,收拾秧苗,密密麻麻的汗珠滴在肥沃的土地上,滋潤著禾苗拼命地生長。

春天的夜晚,老爸和老媽在晚飯後會一同去散步。臨出門時,老爸總是抓幾把倭瓜籽揣在兜裡。

他喜歡嗑倭瓜籽,更主要的是老爸一邊走一邊嗑一邊把手裡的倭瓜籽拋向路旁的灌木叢中。

這一拋一撒把無數生命的種子投入到了寬厚仁慈的土地的懷抱,我不清楚這些種子是克服了怎樣的困難在濃密的灌木叢中紮根、發芽、開花結果的,但我知道從春到秋一定上演了一個個動人心魄的生命故事。

一個秋天的週末,老爸老媽領著我們去收倭瓜,老爸抱了十幾條麻袋,我們幾個孩子平時讀書的讀書,上班的上班,並不知道老爸在春天裡埋藏的秘密。

當我知道收穫地是路旁的樹林子時,我撇撇嘴不以為然!心想一麻袋能裝滿就不錯了。

結果是,我們全家鑽進公路旁邊的榛材棵子,就聽見公路上傳來砰砰砰……倭瓜砸到地上的聲音,等我們一個個捶著要折了的腰,哼哼嘰嘰地回到公路上時。

老爸與土地(原創:牟瑞霞)

我們驚訝地看到公路上好像在搞“破襲戰”,無數的倭瓜密密麻麻地擺在哪裡像一顆顆地雷,倭瓜們深綠色、桔紅色的老皮在秋陽下閃爍著神秘的光澤。

這一年我們收穫了二十多麻袋的倭瓜,僅倭瓜籽換來的錢就供了我一學期!

啊!富饒美麗的黑土地啊,你又一次奉獻給我們以美妙的食物!

至此,我才真正理解了《飄》裡的那句至理名言:世上只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土地是無私的,土地包容生命,永遠無私偉大!

這一節目在我們的成長中上演了好多年,直到老爸退休回到他夢牽魂繞的膠東老家。

孝順的小弟弟給他們在城裡最高檔的小區買了樓房。

本以為老爸退休後就可以安度晚年不再種地了。

我幸災樂禍地想,老爸老媽在黑龍江邊陲小鎮工作了四十多年,如今回到了大城市安度晚年,再也不用泥一腳土一身的種地了。再說了老爸即使想種地也沒地方種去啊!

可是我錯了,不久後老媽打電話告訴我,老爸又開始種地了。

原來,老爸住到了小區後,開始考察周邊的環境,發現了一個秘密,有些地產商把地皮拿下來以後,不是負債逃跑,就是後續資金跟不上,小區裡有幾個樓盤根本就沒有蓋樓,現成的地怎麼能不種呢!

老爸的南泥灣精神又發作了,每年跑到人家沒人管的樓基座子上種地,這一種又是二十多年。

漸漸地老爸種的綠色蔬菜出了名。

快晌午了,老媽讓老爸去起點新鮮紫薯回來烀著吃。

聽到門響,老媽高興地迎接老爸。

結果老爸的籃子裡空空如也,只有一張紅豔豔的毛主席票子在裡邊。

原來老爸挎著他的收成,經過小區時,被一個年青人打劫了。年青人聲淚俱下地商量老爸:“大叔啊!您老把這些地瓜賣給我吧,我們就願意吃您老種的綠色安全的蔬菜,我給您高價……”

“你要吃就拿一半去,不要錢,給我留點就行,老伴還等著烀呢!”

小夥子嘿嘿一笑,把地瓜全搶跑了,還丟下了一百塊錢。

“快把錢拿回去,我不要錢,喜歡吃地裡有的是,我再給你起去……”老爸追了一氣也沒追上,只好挎著錢回來了。

這樣的故事經常上演,氣得老媽直嘟囔:“我還就不信了,自己種的地吃不到嘴裡,等著我去……”

結果是,老媽比老爸還慘,老爸管咋地打不來糧來有口袋在,時不時還有錢壓筐底,老媽呢是血本無歸……

一聽人家訴苦說現在市面上賣得果蔬如何如何不安全,孩子就願意吃阿姨您種的綠色蔬菜了等等……老媽最聽不得表揚話了,最後把自己辛辛苦苦種的菜顛呵顛呵的送到人家家裡,末了還囑咐人家一通怎麼怎麼做才有營養,吃完了再到家裡來取如何如何……

善良的老媽啥也沒拿回來,還跟人家建立了長期供需關係,隔三差五的就給人家孩子送過去幾把時令的蔬菜,並樂此不彼!

現在的老爸和老媽是五十步笑百步,誰也別說誰了,扯平了。

老兩口雖然嘴上互相抱怨著,其實他們的心裡樂開了花。

老媽在電話裡講起這件事時,我分明聽出了她的驕傲和滿足!

“你說,我和你爸爸兩個老人能吃多少啊!年輕人不愛侍弄地,嫌髒嫌累,咱就多種點,吃去吧!”

我急忙在電話的這一端點頭稱是:“行行行……你們覺得高興就行,但不能累著,要悠著點兒,畢竟你倆都八十多歲的人了,不能種就別種了,自己又吃不上幾口……”

“我倆還能種幾年呢……”老媽不服老地告訴我。

今年,老爸已經八十四歲,老媽也近八十歲了。他們生活的很快活!

他們已經把去年收穫的大豆,紅豆,綠豆,豌豆,黑豆,黃瓜……等等的種子裝在用過的豆油桶裡,只等著節氣一到,就開始種地。

老爸熱愛土地,老爸離不開土地。

只有匍匐在多情、慷慨的土地上,老爸的生命活的才踏實,才有意義!

春天已經來了,南泥灣老爸又要種地了,不久後老爸的小菜園裡又是瓜果飄香!

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寫於烏伊嶺

老爸與土地(原創:牟瑞霞)

作者簡介:牟瑞霞 女,1963年出生於黑龍江省遜克軍馬場。1986年畢業於齊齊哈爾林業學校森保專業。現工作在黑龍江省伊春市烏伊嶺區(林業局)。現為伊春作家協會會員。在校期間開始嘗試文學創作,先後在《黑河日報》《伊春日報》、《林城晚報》、《黑龍江林業報》、《詩導刊》、《知青文學專號》、《烏蘇里江綠色風》《人生》《岷州文學》《文學月報》《小興安嶺》《鐵路護路聯防》《連雲港文學》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近百篇(首)。有散文《家鄉的小河》收入《黑龍江林業報》創刊10週年新聞作品選《林海華章》。著有長篇小說《膠東舊事》、《達子香之戀》中篇《女孩日記》《庫爾河——我永遠的瓦爾登河》《童年瑣憶》《牟曰廣傳奇》等 近幾年有大量作品見於《伊春炎黃在線》《中國散文網》《今日頭條》等微信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