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職場通鑑:做好一把手的四大原則!

【出處】《資治通鑑》第169卷 陳紀3

【案例】北周武帝準備巡視學校,任命太傅燕國公於謹為掌管國家教化的“三老”。於謹上書堅決推辭,沒有得到准許,仍舊賞賜他“延年杖”。戊午(二十五日),武帝駕臨太學。於謹進門時,武帝在大門和屏風之間迎接他,於謹答謝還禮。官員在廳堂中間設下三老席,坐位朝南。太師宇文護走上臺階,擺了一張小桌子,於謹入席,而朝南倚著小桌子坐定。大司馬豆盧寧走上臺階,把於謹脫下的鞋子放端正。武帝走上臺階,站在畫有斧狀圖案的屏風前,面朝西。官員送上飲食,武帝跪著放好盛放調料的食器,挽起衣袖為於謹割肉,於謹吃完後,武帝親自跪著送上盛酒的酒器請於謹漱口。官員撤去飲食器皿,武帝面朝北站著向於謹請教治理國家的道理。於謹起身站在坐席後面,回答說:“木材經過墨線校正才能平直,帝王能聽從規勸就是聖明。明理的帝王能虛心聽取規勸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這樣天下就能安定。”又說:“即使失去食物和軍隊,也不能失去信用;希望陛下不要失去信用。”又說:“有功必賞,有罪必罰,那麼做好事的人會一天比一天多,做壞事的人會一天比一天少。”還說:“言論和行為,是立身的根本,希望陛下三思以後再說話,九次考慮以後再行動,不要發生過錯。天子有了過錯,正象日食和月食那樣,沒有人不知道的,希望陛下一定要謹慎從事。”武帝再次拜謝表示聽從,於謹答謝還禮。儀禮結束後武帝離開太學。

【解析】於謹是個文武雙全具有牛人,軍事和政治智慧,當時北周無人能及。在皇帝和眾大臣以最高規格的禮儀來尊重於謹,尋求做一把手的治國之道,儘管有政治作秀用來表達重視教化的目的,但是,於謹在這種正規宏達的場面下,也拿出了自己的掏心窩的話,提出了做一把手的四大原則,這對如何管理一個組織,做好最高管理者,有完備的指導意義:

職場通鑑:做好一把手的四大原則!

1、善納諫

“偏聽則暗,兼聽則明”作為一把手,從來都是把納諫作為第一位的,能夠廣泛的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這個主要有三個目的,一個是不被下屬矇蔽,掌控所有信息,第二是,能夠提升士人參政的積極性,第三是能夠及時糾正自己的過錯,不走歪路,保證大方向不處錯誤。

2、必守信

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說過“他們(指下屬)他人所犯的種種過錯,如無能、無知、不可靠貨不禮貌等,但是無法原諒領導者缺乏誠信。”什麼錯都可以犯,什麼都可以沒有,但是作為一把手,必須一言九鼎,君無戲言。這本質是給下屬穩定的可期待感。商鞅改革也是從徙木立信開始的。

3、明賞罰

荀子說“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無功不賞,無罪不罰。”獎罰就是權力根源所在。就是能夠鼓勵人做更多的好事,受到正向的激勵,而做錯的人都能夠得到處罰,禁止奸邪之心。如果獎罰不明,就會讓不幹活的人上位,這就打擊了幹活人的積極性,接下來誰還會做貢獻?

4、慎言行

所有人都盯著領導的言行,任何一個細微的動作和言語都有可能受到無限的解讀,被認為是傳遞出潛在的信號。而一旦有了錯誤,會更加放大被人指責,從而喪失威信。這些細微的言行更可能產生蝴蝶效應,被人揣測,從而矇蔽領導。所以,要三思而言,九慮而行。

關於管理學或是領導學的書很多,提出了這樣那樣的原則和觀點,其實最根本的,最核心的,就是上述的四大原則,這是領導的根本原則,只有把握這些要點,不管你是什麼樣品質的人,都會是個好領導。這也能夠說明,為什麼大家都認為曹操不是好人,但是手下卻人才濟濟的核心原因。

權謀網,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