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轉型智能手錶之後,Fossil 意外獲得了不錯的增長|CES Asia

轉型智能手錶之後,Fossil 意外獲得了不錯的增長|CES Asia

智能手錶並沒有如蘋果、Google 最早預期的一樣,成為另一個必不可少的智能電子產品。

但對於規模較小的公司來說,這依然是一個頗為可觀的市場。

從 2014 年開始轉型 Android Wear 智能手錶後,時尚腕錶集團 Fossil 目前的進展還算不錯,至少在挽救股價上取得了一些成果。

Fossil 過去兩年持續推出數百款智能手錶、手環的同時,銷售成績還算不錯。根據 2017 年財報,Fossil 可穿戴設備銷售額翻倍達到 3 億美元,在腕錶業務中佔比 14%。

Fossil 的智能手錶分成 2 種,帶有觸摸屏的 Android Wear 系統腕錶,有心率監測、GPS 等更偏向於健康管理的功能。另外一種被稱為是混合智能腕錶,在保持傳統的腕錶的外觀的同時,添加運動監測等功能。

這部分與科技公司做的產品基本沒差別。在產品外,Fossil 仍然延續著做時尚腕錶時的方式,給腕錶提供不同的錶盤、錶帶設計。

转型智能手表之后,Fossil 意外获得了不错的增长|CES Asia

Fossil 旗下的 Android Wear 智能腕錶

IDC 發佈的報告顯示,2017 年,Fossil 以 490 萬的出貨量成為了第 5 大可穿戴設備公司,同比增長 133%。Fossil 出貨量開始追上了蘋果、小米、Fitbit、佳明這些科技公司。還有分析機構稱,在更細分的時尚可穿戴設備市場上,Fossil 的位置僅次於蘋果公司。

這推動 Fossil 集團的股票價格在過去 6 個月裡翻倍,接近於 2016 年時的股價。

转型智能手表之后,Fossil 意外获得了不错的增长|CES Asia

這是 Fossil 集團過去幾年為數不多的好消息。Fossil 在過去幾年營收、利潤下滑,作為重要銷售渠道的門店也在逐漸縮小。2017 年,營收繼續下滑後,Fossil 還出現 4.2 億美元的虧損,門店數量也減少到 544 家。

Fossil 過去幾年業績變差本質上是腕錶業務出現了問題。腕錶業務佔據到 Fossil 76% 以上的收入,是這家公司最重要的收入來源,Fossil 除了自有品牌外,還幫 DKNY、MARC JACOBS、阿瑪尼等十多個品牌設計、生產腕錶。

转型智能手表之后,Fossil 意外获得了不错的增长|CES Asia

推動 Fossil 集團轉向到可穿戴設備,外界的壓力來自於蘋果公司做 Apple Watch 的傳聞,以及它的正式上市。但在公司內部,Fossil 調整公司策略更早一些,主要推動者是一個名為 Fossil 創新團隊(簡稱 FIT)。

Fossil 在 2014 年開始對智能手錶感興趣,它是 Google 在當年 3 月份推出 Android Wear 手錶系統時的合作伙伴之一。但 Fossil 正式推出 Q 系列智能手錶是在 2015 年 10 月,次月 Fossil 以 2.6 億美元收購當時創立 4 年的智能手環公司 Misfit。

通過這筆收購,Fossil 獲得了最初 220 人的工程師團隊,有了軟件開發的基礎。

FIT 團隊推動了 Misfit 的收購。在今年的 CES Asia 展會上,Fossil 高級副總裁 Diarmuid Bland 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FIT 是一個成立於 2010 年的 6 人團隊,主要負責產品創新、探索公司業務未來的增長點,以及尋找可能的潛在收購對象。

FIT 最初由 Fossil 內的幾名高管組成,包括首席戰略官 Greg McKelvey,以及 2012 年迴歸公司、擔任公司高級副總裁的 Diarmuid Bland。

FIT 被 Diarmuid Bland 稱為 Fossil 內部創業公司、一支類似於 SWAT 這樣的精英團隊。它最初的目的,是避免 Fossil 旗下十多個品牌腕錶在設計上雷同。例如時尚腕錶行業曾經流行陶瓷材質的使用。Fossil 集團因此從公司內部抽調人力組建 FIT 團隊,不負責單個品牌的設計。

在 Apple Watch 正式上市前,Diarmuid Bland 與 Greg McKelvey 等 4 名 FIT 成員勸說公司轉向可穿戴設備。

在產品創新外,Fossil 集團還讓 FIT 團隊承擔了更多尋找新的商業機會的工作,但團隊維持著 6 人的規模。在收購 Misfit 後,Misfit 的工程師放在了 Fossil 旗下的互聯設備集團內。

但現在 FIT 這個名稱消失了。去年 1 月份,FIT 團隊改名設計委員會(Design Council),團隊規模也從 6 人增至 25 人,團隊分部在美國達拉斯、瑞士以及香港,對應著科技、手錶業,香港則是因為它距離中國工廠更近。Diarmuid Bland 目前主要負責材質的研發,這次在展會後也會整理報告,分享給其他 2 個辦公室的成員。

在推進可穿戴設備的開發後,Fossil 從 2016 年開始提轉型計劃,目標是縮小公司體量、提升盈利能力。在今年 2 月份,Fossil CEO Kosta Kartsotis 稱:“在未來 1 年,我們希望變成一家規模更小、但更賺錢的公司,這家公司正在走向未來堅實的道路上。”

Fossil 給出調整方案包括,通過關店等方式縮小公司較重的門店銷售渠道,增加電商等提升銷售效率。除了還在減少毛利推動智能手錶的銷量外,Fossil 還開始更多地與 Puma 這樣的運動服飾品牌合作,開發智能手錶,希望可以獲取到另外一部分用戶群體。

但 Fossil 面臨的根本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即便能夠靠可穿戴設備彌補一部分時尚腕錶的缺口,但 Fossil 所在可穿戴設備市場增速在放緩。加上 Fossil 持續的虧損,一度有 40% 的股票被做空,手中持有現金也逐步減少到 2.3 億美元,市場留給經營狀況並不好的 Fossil 集團時間不算多了。

題圖來自:pexel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