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棉市多空博弈下的“危與機”

近期,大宗商品市場行情波瀾壯闊,價格連續“跳水”,棉花也不例外,正當國內疫情基本穩定時,全球疫情擴散又給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後市棉價如何演繹,有人說“疫情不散,價格不起”。

筆者認為,這場危機對廣大投資者無疑是一大利好,因為只有遇到這樣的重大事件,商品價格(包括棉花)才能出現如此的低位,所以不必過度恐慌。節前鄭棉價格躍躍欲試,CF2009合約價格大有上衝15000元/噸之勢,但是在疫情的“關照下”,棉價連續跳水,最低跌至12650元/噸,不到兩週時間棉價下洩2000多點,行情震盪之大超出了多數人的預期。這時,一部分人恐慌性平倉,另一部分人卻藉機跳進難得出現的“黃金坑”。同樣是危機,有人慌忙避險,有人大膽買進。同樣的行情,分析角度不同導致結果大相徑庭。

先不論對錯,細心觀察此輪上漲有其合理之處,國外疫情已經有了一些轉機,疫情最嚴重的韓國、日本、意大利紛紛將疫情上調至最高級別,這意味著疫情正在引起政府和全民的最高重視。國內疫情防控已經證明,只要政府足夠重視,並採取最強有力的防控措施,疫情一定能被控制住。也有人認為,由於政治文化制度差異,國外難以向我國一樣採取如此強有力的防控措施。筆者認為,在面對生死的關鍵時刻,人們對生命的渴望是一致的,不能低估甚至是懷疑其防控能力。因此,不必過於誇大疫情的影響。

當然,本次爆發的全球疫情確實會對棉市產生利空影響,因為抑制了消費必然導致價格下行,在由供需主導的市場化價格運行機制中,供給和需求必然會重新博弈,產生一種新的均衡狀態,而這種均衡會以新的價格形式出現。價格穩定,說明形成的新價格得到了市場認可,否則會繼續震盪調整直至穩定。

在疫情發生前,CF2009合約價格基本在14000元/噸附近波動,現在受到疫情的影響,價格跌至13000元/噸左右。可見短期之內,價格下行促使棉市供需達到新的均衡。但是這種短暫的均衡能夠維持多久呢?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棉價在16000元/噸附近波動,金融危機爆發後,當時棉價跌至10080元/噸低點,棉價下跌近6000元用了將近8個月時間。隨後棉價恢復到13000元/噸用了5個月(上漲3000元左右),恢復到16000元/噸用了近1年(上升了6000元左右)。這表明,如此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面前,棉價處於底部時間都有限。

這次棉價在下跌後基本沒有持續反覆,直接反彈上漲。當然,一方面是各國政府出臺降息政策,通過“放水”拯救市場;另一方面是,鑑於此前的經驗和規律,價格迴歸是遲早的問題,不用過於擔心。稍早之前不斷有人喊出棉價能到11000元/噸,並且死心塌地等著抄底,可市場就是不給機會,原因很簡單,多空雙方本就是在博弈。在原本低價的商品上一旦大眾形成了下跌的共識,市場往往會朝著反向運動,二八定律告訴我們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綜上,棉價下跌動能已減弱,上漲力量正在增強,當然短期之內受到需求制約,價格會有震盪反覆,但筆者認為將週期放長,未來棉價可期。

來源:中國棉花網;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