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335 部 每 日 一 片


“至親被診斷出癌症晚期,要不要告訴她?”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又左右兩難的問題,

彷彿怎麼做都是錯的。

而在本週五上映的這部電影裡,給出我們的答案是——

別告訴她。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這是一部在美國拍攝、製作、公映的電影,講述的卻是一箇中國式家庭故事,全家人用一場“喜宴”去掩蓋一場即將到來的“悲劇”。

它的演員大部分是華人,對白也是以中文為主,可以算是一部“半華語片”。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而就是這部“半華語片”,被媒體們稱為2019年度黑馬,以350萬美元成本的小投資,得到海外近2000萬美元的票房,收穫如潮好評。

它還被知名導演李安在美國《綜藝》雜誌的Directors on Directors名單上,選為“2019年最愛的電影”。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史上首位華裔金球影后


在剛剛結束的第77屆金球獎頒獎典禮上,《別告訴她》女主角碧莉扮演者奧卡菲娜,獲得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成為史上第一位亞裔金球獎影后。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奧卡菲娜激動地從克里斯·埃文斯手中接過獎盃,特意用中文感謝了飾演自己奶奶的趙淑珍,將畢生心血獻給話劇的“趙老師”,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還在結尾略有委屈地對父親喊話:“爸,我告訴過你我找到工作啦!”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是的,《別告訴她》是今年31歲的奧卡菲娜,主演的第一部長片,

雖然這兩年逐漸在影視界嶄露頭角,但可以想象此前她承受著來自外界、家庭以及自我的多少壓力。

1988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的她,原名林家珍,是一名美籍華裔的中韓混血。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她的祖父祖母在紐約經營中餐館,父親在IT行業工作,母親在她4歲時就患癌離世。

奧卡菲娜是她16歲時為自己起的藝名,取自“awkward(笨拙的)”,來指代自己笨拙的個性。

可你能想象嗎,在成為演員之前,她原本是一名饒舌歌手。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她從小接受古典音樂和爵士樂的薰陶,卻對嘻哈音樂情有獨鍾的;

2012年就在Youtube上發表了第一首歌曲《My Vag》,在歌裡對美國人對亞裔的刻板印象進行抨擊,點擊量一下子超過400萬

要知道,在美國,亞裔女rapper非常稀少,取得這樣成績的更是少之又少。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她還發表過自己的專輯,其中一支MV讓好萊塢導演塞斯·羅根眼前一亮,這才得到了參演電影的機會。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奧卡菲娜電影處女作《鄰居大戰2:姐妹會崛起》

從那以後,她接連在電影《瞞天過海之美人計》《摘金奇緣》《勇敢者遊戲2:再戰巔峰》等電影裡獲得出演機會。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摘金奇緣》劇照

有時雖然戲份沒那麼重,但她卻認認真真對待每一個角色,為了演好一個“神偷”花幾個月苦練如何偷竊;

也是為了出演《別告訴她》,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她開始學習中文。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因為一次次對自己演技的磨礪,“笨拙”而勤勉的她漸漸被觀眾熟悉和喜愛,得到許多表演類獎項的提名,

還主持了《週六夜現場》,登上了2019《時代》週刊的封面,入選2019世界女演員20佳表演榜,甚至成為衝奧熱門……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時代》週刊封面

她像去年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星的華裔女演員劉玉玲,還有第一位主持了金球獎的亞裔血統主持人吳珊卓一樣,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打破著亞裔演員在好萊塢的刻板印象,在國際舞臺上散發著屬於亞洲面孔的魅力。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貫穿全片的東西方文化差異


電影去年年初,就在聖丹斯電影節放映過一次,一舉獲得了“觀眾最喜愛影片”獎。

7月份在北美公映後,也很受影迷欣賞,爛番茄好評率高達98%。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此外,《別告訴她》還被評為第9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BR)十佳獨立電影,美國電影學會(AFI)年度十佳電影;

獲得了第35屆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劇情片、第35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提名……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電影由發行過《伯德小姐》《遺傳厄運》《機械姬》的A24公司出品,是其今年衝擊奧斯卡的力作,

此前該公司出品的《月光男孩》,成功得到了第8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月光男孩》海報

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華人家庭裡的“告別故事”,

這個家庭有點特殊,有的孩子長期定居在美國、日本,也有的生活在中國,平時各忙各的;可奶奶罹癌這個晴天霹靂,讓他們決定以一場“假婚禮”的名義,把全家人聚在一起。

一場本該充滿傷感,卻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開始了……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電影中,長期生活在國外的兩家人,與在國內土生土長的家庭,觀念與文化的差別在角角落落體現出來,

比如拔火罐、晨練、葬禮、拍婚紗照等等。

以及面對可能“不久於人世”的奶奶,要不要告訴她實情。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東方人普遍認為,

要有整體觀和大局觀,家庭問題優先於個人問題,所以家人有責任分擔這份痛苦;

如果全家都認為“說謊”才是對奶奶最好的,那這個殘酷真相必須瞞下來。

所以一大家子人對奶奶的絕症絕口不提,“真槍實戰”地為碧莉堂弟浩浩操辦了一場盛大婚禮。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但在西方觀念裡,生命是個體的,病人的知情權高於其他考量,對絕症病人有意隱瞞真相不僅不道德,還違法。

這讓家庭成員之間產生了很大分歧,也是推動整個故事發展的主線。

這個故事,改編自華裔青年導演王子逸的真實個人經歷,她80歲高齡的奶奶患了肺癌,只剩下3個月,家人決定不讓老人知道真相。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現實中,不光堂弟的“假婚禮”真實發生過,電影中碧莉小姨奶奶的一角,也是由導演的小姨奶奶親自飾演。

因為她是導演的奶奶生病時,第一個得知病情的人,也是她提議用一個“善意的謊言”幫奶奶和家人團聚,要說這其中複雜糾葛的心境,沒有人比她更瞭解了。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右二為導演小姨奶奶

而六歲隨父母移民美國的王子逸,和片中的碧莉有著相似的經歷,一度被自己特殊的身份困擾,因為中西“兩頭不討好”曾動過放棄電影的念頭。

但她也終於明白,毫無妥協,純粹地講好自己的故事有多重要。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這讓她最終坐在了《好萊塢報道者》的導演圓桌上,與《小丑》導演託德·菲利普斯、《愛爾蘭人》導演馬丁·斯科賽斯等著名導演一起對話。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衝突的文化,共通的愛


如果闡釋東西方文化差異,是影片引人矚目的“面子”,那它的“裡子”則更偏感性。

相互碰撞、衝突的不同背景文化背後,是一個全世界共通的內核——

愛。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別告訴她》祖孫分別片段

有許多被電影感動的國外網友,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是的,沒有過分嚴肅,沒有過分戲謔,也沒有過分煽情,

電影將那些存在於家人之間,可能常常被忽視的關心與溫暖,

搬上了大熒幕。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尤其是碧莉和奶奶的感情,總是讓人忍不住鼻酸:

在紐約的碧莉和在長春的奶奶,常常用手機視頻,儘管碧莉會對奶奶的一些提問不耐煩,但還是每次耐著性子認真回答。

碧莉對奶奶說話的神態和語氣,像極了對方是一個需要保護的小孩子,乖巧地抿嘴微笑的樣子,簡直跟V姐和奶奶說話時一模一樣。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剛回國那天,奶奶驚喜的心情溢於言表,而碧莉看到這樣的奶奶,本想告訴她的真相卻怎麼也說不出口。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臨別前一晚,奶奶悄悄把碧莉叫到屋裡,非要塞錢給她,還再三囑咐這錢不是交房租的,是給你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分別的時候,誰都不知道這是不是最後一面,眼看載著碧莉的車越開越遠,奶奶的身影逐漸變小,可還是不捨地衝著碧莉的方向招手。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她們下一次見面可能要很久以後,也可能不會有,

但彼此之間的愛和想念,絕不會被距離沖淡。

當我們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時,也別忘了回頭看看身後,那裡有你牽掛的人,

儘管有時會有摩擦,但他們可能是在這世界上,

唯一關心你餓不餓,累不累,疼不疼的人。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我很喜歡《別告訴她》的英文片名《Farewell(告別)》,

它的確是一次告別,同時也是一場重逢。

可能是個悲劇,也是一次擁抱彼此的機會。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那就趁還有機會,再擁抱他們一次,再抱緊他們一點吧。

我們又沒有很多時間。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講一件你和爺爺奶奶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