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中国“百年宏伟蓝图”的发展演变

■理论特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中国成立69年来,我国的发展蓝图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党对“百年宏伟蓝图”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反映了党的几代领导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力探索和不断深化创新的历史过程。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作出的两个阶段“新三步走”战略安排,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一个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是我们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基本遵循。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条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目标,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69年来,我国的发展蓝图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党对“百年宏伟蓝图”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中国“百年宏伟蓝图”的发展演变

中国革命和建设宏伟蓝图的设计

毛泽东早在革命时期就明确指出,中国革命要分两个步骤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将来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必定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艰辛探索。1956年党的八大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但建设社会主义不可能一蹴而成,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历史过程。为此,毛泽东在1957年2月指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由于当时我们急于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起相继发起了“大跃进”、刮起了“共产风”,结果遭到了挫折。为此,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又进行了反复思考,认识到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下功夫,弄清规律,中国生产力落后,要赶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很长时间。1960年他对来访的美国朋友斯诺说,对于政治、军事和阶级斗争,我们有一套经验、方针、政策和办法;至于社会主义建设,过去没有干过,还没有经验。1961年他同到访的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谈话中指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你们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好几百年。1962年1月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深刻地说:“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可是,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根据毛泽东的这种设想,1963年9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作出用一百年时间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部署: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用50至100年的时间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至此,我国“四个现代化”目标形成了完整的表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的两步完成百年宏伟蓝图的构想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实施,经历了曲折过程。

中国“百年宏伟蓝图”的发展演变

百年宏伟蓝图构想的重启和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和我们党在总结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首先是从沿用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到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大思路出发的,逐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邓小平多次提到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80年代初中期,他反复思考了分步走发展战略问题。1982年10月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1984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的谈话中,提出了用翻两番的方式,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叫作“中国式的现代化”。同年10月邓小平用“两步走”初步概括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第一步是用20年实现翻两番,第二步是用30到50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1985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姆维尼的谈话中,完整表述了“两步走”发展战略构想,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即“第一步,到本世纪末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二步,再花30到50年的时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之后,邓小平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构想。其中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格拉时指出,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人均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第三步,在21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人均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根据邓小平这一构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至此,我国“三步走战略”构想形成了完整的表述。

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构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社会主义两步走设想,打开了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江泽民和胡锦涛在进入21世纪前后的不同时期,在实施邓小平第二、三步发展战略步骤中,相继进行了阶段性目标细化。其中,江泽民在1997年10月党的十五大上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提出了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小“三步走”设想:第一个10年全面建设小康、第二个10年达到富裕小康水平、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胡锦涛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是对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目标的又一次细化。

中国“百年宏伟蓝图”的发展演变

百年宏伟蓝图构想在新时代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5年多来,中国创造了奇迹,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其中标志性衡量指标有: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8866美元,排名世界第69位;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2个百分点,远超所有发达国家之和;中国的粗钢、煤炭、生铁等12项产量居世界第一。这表明,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两个百年”目标逐渐清晰。为此,2017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对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了战略安排:两个阶段“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即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阶段主要任务,当然这一奋斗目标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用两个15年分两步走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期、中长期任务,即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的两个阶段“新三步走”宏伟蓝图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趋势,是对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目标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推进,即时间提前、“基本建成”变为“建成”,是继往开来、审时度势的科学规划和重大部署。

“百年宏伟蓝图”的战略构想,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力探索和不断深化创新的历史过程,习近平的两个阶段“新三步走”战略,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思想的宏伟纲领,是引领我们党、国家和人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行动指南。同时,也警醒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不可能一蹴而成,需要逐步实现。党的十九大擘画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全党全国人民必须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前行,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作者 何成学 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马工程研究基地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24日第5版 版名:理论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