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最近,我給原18團3營23連編輯了一個電視片《友誼地久天長》,說的是城市知識青年重返北大荒,回到闊別多年的第二故鄉,尋找一種情懷的故事。看到他們回到第二故鄉的感言,久別重逢的激情,尋找著當年他們下鄉時候住過的宿舍,教過學生的校舍;尋找當年的老鄉、學生的那種情懷,讓我有了一種感言,不得不說出來。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這種見面的情感讓我們無以言表,既有喜悅之情,又有無限的滄桑夾雜在其中。歲月改變了一切,而心中的那份眷戀卻永遠不會改變。(這是23連知青與學生見面的情景)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從全國五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溫州、哈爾濱)下鄉來到友誼農場的城市知識青年就有12批,共計10887人。知識青年在友誼農場的土地上留下了生命的印記,留下了精神的根柢,他們最寶貴的青春年華永遠刻在了友誼農場的發展年輪裡。

在友誼農場的歷史上,迄今最大規模的知青回訪是2010年7月的一次,有487位溫州知青乘火車從溫州車站出發,直奔北大荒。當時是友誼縣接待了這次大規模的回訪活動。

當年他們離別了這片黑土地的時候是那麼的慶幸,慶幸自己終於脫離了苦海,實現了回家的夢。有的知青在離開的時候憤恨地說,這輩子我是不會再來這個凍死人不償命的鬼地方了。可是,誰會知道,四十年後,他們竟然是千里萬里地重回了這裡,回到了當年他們住過的宿舍,尋找當年生活工作的足跡,尋找一起工作的當地荒友......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又是什麼改變了他們離別時的慶幸與憤恨?有人說是時間改變了一切,我想,這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問題,這個問題一時難以說清......

讓我們先來讀一段知青寫的回憶文章吧。

四十三年前,溫州市1987位氣血方剛、風華正茂的少男少女,在那永遠銘記的日子裡,為了追尋一個憧憬而又飄渺的夢,遠離了南國的故土與親人,在北疆他鄉之野,開始了艱難的北大荒知青生涯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追尋知青足跡,重踏戍邊故里,2010720下午,一列滿載著487位溫州老知青的火車,徐徐開出了溫州火 車站,向著我們的第二故鄉——友誼奔馳而去,再次去 追尋那曾經憧憬而又真實的夢。斗轉星移四十載,魂牽夢繞北荒情,想起那片曾經令人刻骨銘心的黑土地,感慨萬分,留給我們的只有永遠難以忘懷的紀念。”這是下鄉到友誼農場原18團6營各個連隊的溫州知青當年從家鄉出發和在友誼的生活工作留影。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北大荒物資是匱乏的,生活是落後的,對於城市知青來說這是一種艱辛和困苦。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們精神卻不缺氧,有我們偉大領袖“農村是個廣闊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指示,讓他們的信仰變得堅真、牢固,不可取代。他們在這種艱辛的農業生產勞動中,還懷著對雙親刻骨銘心的思念......這就是苦難,在這種環境中生存成長,無疑就是一種磨礪。

知識青年曆經著肉體和靈魂的磨礪。

在友誼農場工作了十一年的北京知青胡志成由於家庭問題,曾經多次申請入黨而未被批准,他甚至在夢中驚醒,喊著“我要入黨!”

知識青年曆經著意志的磨礪。

下鄉到老蔡營(6營58連,現在的六分場七隊)的知青劉玉芝回憶當年的惡勞動情景,“在老蔡營的六年裡,莊稼地裡的所有的農活都幹過,面對一年四季無休止的各種農活及高強度的疲勞作業,幾乎讓人絕望。那種艱辛和勞累是現在年青人無法體會的,春播、夏鋤、秋收,冬天地裡沒活了,還要刨糞、修水利,一年到頭休息不了幾天......”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知識青年曆經著成長的磨礪。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當年下鄉到18團2營的哈爾濱知青傅程把友誼農場稱做自己“理想之帆升起的地方”,從連隊到農場廣播站,然後考入大學,大學畢業後又考入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的前身)最後走上了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學院院長的崗位。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們因為工作關係成了好朋友。為了給農場電視片配音找央視的著名播音員邢質斌,我就是通過傅程的關係找到的。傅程還在他的文章《友誼農場,我理想之帆升起的地方》中提及了此事:“2010年3月中旬,我受友誼農場電視臺委託,請中央電視臺著名播音員邢質斌來到我工作的中國傳媒大學,為電視專題片《天下第一大農場》解說配音。

‘在黑龍江的版圖上,有一片被世人稱之為三江平原的地方,在她的腹地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她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大農場和中國農業現代化旗幟之美譽的友誼農場……’

在配音室導播機房裡,聽著邢質斌聲情並茂的解說,我的研究生們都沉浸在有聲語言藝術的美妙享受之中。而隨著邢老師的娓娓敘述,在我的眼前,又一次清晰地浮現出了北大荒那一幅幅遼闊壯麗的畫面;我的思緒也彷彿回到了38年前,回到了我一生事業之舟起航的地方——友誼農場……”

潮來潮去寰宇廓,十年青春已消磨。蹉跎歲月甘與苦,黑土情懷可記得!當年下鄉到18團3營23連的上海知青章黎明1978年考入大學,多年後走上了上海市婦聯秘書長的崗位,她念念不忘剛下鄉時關心和照顧知青的肖愛英副連長和知青們的良師益友馮振山老主任,還有像知青們的老大姐一樣的老政委雷慶巖的夫人柳玉環,章黎明深情的道出“回望悽風苦雨的年代,你們張開雙臂接納了我們,溫暖了我們;萬木復甦之際,你們又忍痛割愛送走了我們,遙遙關注著一代知青邁步新的人生之路”。

現代農業文明像一條巨河,它容納了無數的支流匯聚而奔、流轉遷徙、衝突撞擊,每一次匯聚都能激起新的生力,新的能量,都能在無數人的心中埋下催生新文明的火種。在史無前例、後無來者的城市青年上山下鄉遷徙大潮中,知識青年作為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概念,和北大荒的現代農業文明有著血緣關係,下鄉到墾區的54萬知識青年與北大荒結緣。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在我原來工作的單位裡就有一位溫州樂清縣的女知青,她叫胡美芬,當年下鄉來到了九分場,在九分場結婚生女兒。後來隨著丈夫調到總場工作,她調到了農場的廣播電視局,我們一同工作了十年。胡姐是個性格開朗活潑、心地善良的女性,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中期才回到樂清縣。後來我聽說她們剛回到家鄉的時候日子過得很苦。如今離開北大荒二十多年了,還沒有再見到胡美芬大姐。知識青年的到來,給落後的北大荒帶來了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他們的南北行走建立了許多特殊的人際關係與情感,有的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永遠地保持了交往的關係。這就使人們有了一種情感的掛牽與眷戀。這是知識青們這一特殊人群為社會帶來的新的人際關係,改變了北大荒許多的生活觀念。也正是這一南北的千里萬里的遙遠距離,使知青與老鄉們產生了一種美好。就是我們說的距離產生美。如果天天在一起就會有矛盾,就會幹仗、吵架。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1997年我到了農場電視科任副科長的時候,和上海知青劉業民在一個黨支部,業民哥在農場法律顧問處工作,直到退休後才回到了老家上海,也是把一生的大好時光獻給了北大荒,獻給了友誼農場。我為他們那種無奈和選擇有著深深的敬意!1981年我調到總場工作,住在招待所裡,那時候業民哥在招待所工作,我們是那個時候相識的,算來也是36個年頭了,時光匆匆,一晃就是36年,如今我們都退休了。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2014年9月間,18團6營54連的上海市、哈爾濱市的一小部分知青回訪到了五十四連,有幸我為他們錄像去了。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知青懷戀北大荒的深厚情感,知道他們心裡掛牽著他們曾經付出過青春的地方以及那個地方上的們,

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行動這是一種情懷所致,這種情懷就是對北大荒以及這裡人們的一種情感上的深情眷戀。而這種眷戀已經融入了他們的血液裡,將伴隨他們的餘生,甚至波及到他們的子孫。所以,我給他們編輯的電視片名字叫《青春的記憶》。

歷史就是大潮湧動,潮起潮落,歲月更迭。1979年後,大批知青返回城市,也有知青選擇了一輩子紮根北大荒。如今友誼農場還有百餘名知青留下來,他們在總場、管理區、作業站工作、退休。勞作在農場,奉獻在農場,廝守在農場,如今霜染白髮,“鏡裡朱顏已改,只有丹心未滅”。上海知青袁福星,1969年下鄉到友誼農場,2009年退休,至今還在為農場工作著,兒子、孫子全都生活在農場,這個知青家庭三代北大荒人。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2015年6月間,我又有幸隨同6營54連的老鄉們去了上海、溫州回訪知青們,我為他們錄像照相,記錄下了他們回訪的感人一幕幕場景。知青與老鄉們見面就像久別的親人一樣,盛情招待,交流往事。這些感觸使我覺得,其實人是生活在情感之中的一種高級動物。社會的屬性是後天帶給人們的,先天的屬性只要有了適合的機會就會展現出來。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千里萬里追尋著你——有感於知青回訪友誼第二故鄉

這兩張小照片保存了近半個世紀,這是一對溫州知青當年在友誼的留影,後來他們成了夫妻。男的叫陳祥軍,女的叫朱美英。就是那黑土地的肥沃,滋養了一代知青生命的根系。他們永遠都忘不了北大荒帶給他們的那份深深的情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