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衡陽有一種美酒,從民間的美味佳餚上升到朝廷貢酒,是如何做到的?

去年柳 今年柳 煙雨不醉湖之酒

左邊友 右邊友 相逢亦是湖之酒

喝不夠 愛不夠 再飲一杯湖之酒

一回眸 再回眸 念念不忘湖之酒

人易瘦 杯易瘦 只為再見湖之酒

情依舊 念依舊 一縷鄉愁湖之酒

衡陽有一種美酒,從民間的美味佳餚上升到朝廷貢酒,是如何做到的?

衡陽有一種酒,長期以來貴為朝廷貢酒,又是晉朝皇家祭祀用酒和朝廷賞賜用酒,也是魏晉南北朝時貴族社會相互饋贈、文人雅士集會時的常用酒。從西晉到清朝美喻千年,長久不衰。從漢朝到南北朝時期的衡陽,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並不高,釀造出來的酒卻能享受如此尊崇的地位,這能不讓人震撼嗎?

衡陽有一種美酒,從民間的美味佳餚上升到朝廷貢酒,是如何做到的?

這就是我們的“湖之酒”,是我國“貢品歷史最悠久、聞名時間持續最長、詩賦記載最早、讚譽詩文最多”的傳統美酒。

衡陽有一種美酒,從民間的美味佳餚上升到朝廷貢酒,是如何做到的?

湖之酒的歷史可追溯至西漢期間,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多種史料均有記載。據《衡陽縣誌》記載:“衡陽自漢傳,酃湖水可釀。”《統一志》記載:“湖之酒始於西漢,盛於三國,曾遠銷蜀、桂等地。”相傳東漢末年曹操煮酒論英雄,煮的就是湖之酒。

“酃”字在《辭海》中註釋為:1)漢代縣名,其地在今湖南省衡陽縣;2)湖名,在湖南省衡陽縣東。辭海中的“衡陽縣”,是指包括現在的衡陽市區、衡南縣和衡陽縣在內的一大片地區。

衡陽有一種美酒,從民間的美味佳餚上升到朝廷貢酒,是如何做到的?

西渡湖之酒因為屬黃酒系列,加上酒精度不高,入口糯甜,很多外地客不明就裡,一口氣連喝幾大碗,最後往往酩酊大醉。所以在民間,喝湖之酒前,有的要喝一碗蘇幹茶,用來散去身上寒氣,這樣喝酒才不會引發身上的疾病。也有把酒燙後再喝,功用與喝蘇幹茶差不多。

衡陽有一種美酒,從民間的美味佳餚上升到朝廷貢酒,是如何做到的?

衡陽的普通人家都會釀造湖之酒,主原料用的是糯米。每年孟冬時節,家家開始用推子推糯谷。糯米浸泡蒸熟後香氣四溢,所以是一家蒸飯百家香,饞嘴而心急的小孩會在灶臺邊挖一砣放入口中,卻是又燙又粘,雙手扇口,鳴哇直叫。糯飯出來後,先要冷卻,再用籮裝了抬至塘裡,或用井水衝淘。這時候,還要在屋角用稻草壘一臺子,中間放一荷葉狀的大缸,將浸水冷卻後的糯飯倒入,加酒麴,蓋以簸箕、荷葉,發酵近月即成。

衡陽有一種美酒,從民間的美味佳餚上升到朝廷貢酒,是如何做到的?

剛出缸的酒謂之“娘酒”,農家是要留到過年時待客用。其餘的酒糟用幾個瓦壇裝好,灌入滾燙開水,蓋以荷葉,留待平時取用。

衡陽有一種美酒,從民間的美味佳餚上升到朝廷貢酒,是如何做到的?

西渡湖之酒有飲後能保持“千日香”之說,曾作為珍品向皇帝進貢。胡耀邦

來南嶽視察工作時,喝了西渡湖之酒後,連連稱之為佳釀。

衡陽有一種美酒,從民間的美味佳餚上升到朝廷貢酒,是如何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