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建設海南自貿區需借鑑國際經驗

建設海南自貿區需借鑑國際經驗

“2013年,中國開始自貿區建設,從最早的上海到今年新增加的河北雄安和海南全省,在國內已建有13個自貿區。”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鋼近日在中央民族大學主辦的中國海南自由貿易區(港)發展論壇上表示。

“可以把海南打造成我國面向太平洋、印度洋重要對外開放門戶。”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說。

具體到產業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夏鋒認為,海南應以服務貿易為主導建設自貿區。這是因為海南的服務業有一定的基礎,其服務業在GDP中佔比達到55.7%,比全國高出4.1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是79.5%,比全國高出20多個百分點。

“而這需要創新思路。”夏鋒表示。在借鑑其他11個自貿區建設經驗的同時,對標香港,按照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要求,研究設立負面清單的總體框架和實施細則。

此外,從宏觀上考慮,“海南建設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三個因素至關重要。”張燕生強調,一是能力建設,二是制度建設,三是跨境網絡建設。

而李鋼則從國內和國際兩個層面考慮海南自貿區的建設。他認為,在國內層面,自貿區內的相關法律體系需要重新構建,包括設立終審法院,單獨處理商事法務等,從而使在區內經營的所有經營主體獲得法律意義上的保障。

不僅是法律,在稅收上更要專門設置一些規定。李鋼表示,未來基本除了特殊商品,在自貿區所轄範圍內,商品要實行零關稅政策;而且商品、資本、人員方面要素要實現自由流動,技術和信息這兩大類要素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對的自由流動。

另外,金融開放問題也非常重要。目前中國在資本和外匯管制方面,無論是貿易還是投資都會涉及到本幣和外幣的匯兌,李鋼解釋,如果在自由港的建設過程中,資本項目的開放問題不能最終解決,會影響到整個自由港的推進和建設。

李鋼認為,如果我們建設自由貿易港,會對貿易政策在全國範圍內的統一造成一些影響,需要做出謹慎的安排。並在政策做出改變的時候,給經營主體穩定心理預期和業內調整的準備。

但是,自貿區的建設也並非沒有出現過問題。李鋼表示,歐盟最早有很多自貿區和自由貿易港,像阿姆斯特丹、愛爾蘭香農自貿區等。但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歐盟重新檢討了它的貿易政策一致性問題,並最終終結了漢堡、阿姆斯特丹和香農在內的自貿區。因為這些自貿港自貿區形成了政策窪地,造成了對歐盟其他國家和其他地區的歧視性待遇,也就是貿易、投資的不公平。因此在2010年之後,歐盟就不存在原有意義上的自由貿易港和自貿區,而是在歐盟範圍內統一實施的貿易政策。“對此,我們在建設自貿區的過程中需要格外警惕,並借鑑這些國際經驗。”李鋼說。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