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國開行:快速落實精準對接以專項再貸款全方位保障戰“疫”資金需求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國開行”)積極落實央行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政策,第一時間建立應急融資響應機制,出臺應急專項授信制度,在嚴格把控項目准入關的同時,加大對有關防疫單位和企業的支持力度,合理滿足疫情防控需要,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應急融資服務。

目前,專項再貸款政策出臺已“滿月”,《金融時報》記者瞭解到,截至3月3日12時,國開行運用央行專項再貸款資金髮放專項應急貸款近110億元,支持了全國性名單企業215家。此外,國開行主動作為,支持與疫情防控相關的企業96家,發放應急貸款近169億元,重點支持了口罩、防護服等防疫醫用物資生產,醫療用品及藥品採購,防疫應急醫療設施建設,重要生活物資生產、加工、運輸等領域,切實滿足了非常時期應急融資“見效快、金額大、用款急”的特點,真正起到了“救火隊員”的關鍵作用。

簡化流程 全方位滿足防疫應急融資需求

廣東一方生產的“肺炎1號方”能夠明顯改善輕症新冠肺炎的臨床症狀,具有良好的臨床價值,從應急立項到啟動量產,“肺炎1號方”闖關僅用了不到一週時間。記者瞭解到,這背後除了企業、政府各部門的通力協作外,更有開發性金融的支持。

國開行廣東分行主動協助借款人申報並納入全國名單,運用專項再貸款資金支持最大限度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今年除夕以來,我們一直沒有中斷抗疫藥品的生產,央行專項再貸款利率優惠、額度有保證,目前國開行已發放的1.5億元貸款極大地緩解了我們的短期資金壓力,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同時也鼓勵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廣東一方財務總監沈斌斌表示。

在國開行貸款支持下,2月8日,廣東省藥監局同意“肺炎1號方”用於全省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臨床使用。截至目前,廣東一方共生產“肺炎1號方”8萬袋,已向全省11家定點救治醫院投放6000袋,同時向湖北省人民醫院等10家湖北省醫院和1家浙江省醫院捐贈2萬餘袋。

廣東一方能夠及時獲得資金援馳,與國開行簡化流程、全方位滿足防疫應急融資實際需求的制度密不可分。記者瞭解到,為了確保每一筆應急融資在短時間內落地見效,國開行加強總分行聯動,抽調精幹力量連續奮戰,優先保障防疫相關應急融資業務高速運轉。在守好風控底線的前提下,對貸款審批流程進行了適當簡化。

“非常時期需要非常作為。專項再貸款是實現保供穩價的重要宏觀政策,也是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金融政策。作為國家的開發性金融機構,我們必須讓這筆‘救命錢’一落地就以‘戰時’速度精準惠及相關企業。”國開行評審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把好“專”字關 多渠道多方式做好風險防控

上汽大通公司自除夕夜開始,就接到工信部、紅十字會等單位600餘輛救護車的訂單,急需應急資金擴大產能。但受春節假期及疫情影響,不僅生產原材料存在物料短缺、價格上漲的情況,而且供應商普遍付款要求高,物資運輸難,需要承擔運輸費用。企業能否及時獲得充足的資金保障尤為重要。

記者瞭解到,國開行上海分行獲悉該企業困難後,快速反應,立即抽調力量連續奮戰,在24小時內完成貸款審批、開立賬戶、發放支付全部流程,用於滿足負壓救護車的生產資金需求,目前已完成救護車交貨100餘輛,專項用於支援武漢等疫情重點區域。

在快速精準落地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專項再貸款作為一種應急支持資金,其投向和用途必須嚴格限制,把好“專”字關。對此,國開行多措並舉摸清企業真實的用款需求和資金實際使用流向,保證運用專項再貸款資金髮放的每一筆貸款都用到“刀刃”上。

具體來看,一是採取多渠道交叉驗證,多方瞭解當地疫情防控的物資供需情況。二是授信與用款階段採用差異化憑證要求。授信前落實融資用途大致清單,確保效率,應貸盡貸。用信放款階段,對收集的借款人明細用款清單進一步詳細核實,按使用進度逐筆發放貸款。三是嚴格查驗資金流向。通過賬戶分析、憑證查驗等方式,核查貸款支付是否符合合同約定,採用受託支付監管資金用途,採用資金專戶或臺賬式管理,建立賬戶監管機制,確保貸款資金封閉運行,強化防範疫情專項貸款合規使用。

“專項再貸款突出‘專’字當頭,政策落地成效在於銀行是否把好了‘專’字關。我們要求各分行進一步加強專項再貸款資金用途管理,必須嚴格用於疫情防控所急所需,防止資金‘跑冒滴漏’,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國開行評審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