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劉晟源:倡導綠色發展理念 發展觀鳥生態經濟

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深藏著許多珍惜物種,特別是豐富的鳥類資源,更是助推了當地的生態旅遊發展。作為奮戰在自然保護區管理的第一線劉晟源,他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把當地的“綠水青山”變為了社區群眾的“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1999年9月,劉晟源來到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從事生產技術科工作,主要負責保護區的科研監測與科研合作。當時,保護區的本底資源數據還停留在1979年保護區成立之初,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對數據進行更新,為此,劉晟源協調保護區各部門,針對保護對象開展科研監測工作,完善保護區的資源本底數據。

在與各科研單位合作中發現的鳥類新種“弄崗穗鶥”,成為中國鳥類學家發現、描述並命名的第2個鳥類新種,不少觀鳥愛好者都慕名前來拍攝,催生了弄崗保護區周邊地區的“觀鳥”熱潮,同時也催生出新的職業——“鳥導”。負責弄崗保護區的社區合作和自然科普環境教育工作的劉晟源認識到,發展觀鳥生態經濟是破解自然保護與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良好契機。為此,他以弄崗保護區管理局為後盾,針對“觀鳥”這個新生的生態經濟進行積極的引導、扶持,向社區灌輸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幫助社區積極謀劃產業升級,提高服務質量。

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弄崗的觀鳥生態經濟持續發展,並通過舉辦“秘境弄崗”國際觀鳥節、鳥類攝影大賽等活動,擴大觀鳥生態經濟的影響範圍和受益群體。弄崗地區也逐漸發展起了以觀鳥為主,配套食宿、餐飲、自然教育、自然體驗為輔的觀鳥生態經濟模式。目前,觀鳥生態經濟已經成為龍州縣生態旅遊新的“業態”,成為龍州縣產業扶貧、生態扶貧的新模式,也為社區群眾的增產增收的新模式。這也真正實現了將當地社區的“綠水青山”轉變為了社區群眾的“金山銀山”,創新性地解決了保護與發展的矛盾,成為廣西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成功典範。

此外,劉晟源還積極利用弄崗保護區開展試點工作,成功推動保護區與社區共建溼地保護小區2個、金花茶保護小區1個,溼地保護小區的建設,填補了崇左市溼地保護小區建設的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