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老龙湾风景区

老龙湾风景区

老龙湾,山东省临朐县历史名胜地、湖,古称“薰冶湖(水)”,是中国七十二名泉之一。 位于该县冶源镇。是由地下泉水涌出地表江流而成,因传说湾内有泉眼直通东海并有神龙潜居其中而得名,其有三大特点:“泉多、水清、四季恒温”,有优美的环境和古老的传说。

老龙湾,是临朐县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也是老龙湾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该风景区是山东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区。

老龙湾内泉计万许,出名的有铸剑池、善息泉、濯马潭、万宝泉等。

老龙湾风景区

铸剑池

铸剑池,又名薰冶泉,在老龙湾西端,泉水涌流,是主要源泉之一。池西南角磐石峭壁上,镌明末道人雪蓑手书“铸剑池”3个雄劲大字。在《齐乘》中已有记载。因春秋时欧冶子用混沌宝斧凿出源泉,便有了“冶源”的地名;因欧冶子在铸剑淬火时一次次使水中冒起热气,此泉便名“薰冶泉”。连老龙湾原名也叫“薰冶湖”,随之“铸剑池”、“试剑石”也因欧冶子的铸剑、试剑而得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将薰冶水载入《水经注》曰:“薰冶水已成名迹”,“泉侧有一祠,名冶官祠,是古冶官所在地”。

老龙湾风景区

善息泉(珍珠泉),在老龙湾南白龙行宫故址东40米处,泉水由海浮山脚卧牛石下喷涌,犹如珍珠万串,熠熠生光。盛夏临泉小憩,暑气顿消;煮水烹茗,清香纯正。据传因郦道元常在泉边卧牛石上坐歇,而以其字善长遂称为“善息泉”。

老龙湾风景区

濯马潭

濯马潭,在江南亭前,泉旺水清,传说战国末期,齐宣王的妻子钟离春(无盐娘娘)曾在此洗马,故名濯马潭。冯惟敏《冶源十大景》中之“捉马潭”,指江南亭后水深处。

老龙湾风景区

万宝泉

万宝泉,处老龙湾北,为长方形水池,池水清澈,是湾北居民的主要饮水泉。水池东边松节亭内有一石碑,书“万宝泉”3字,清同治年间秀才冯锡田手笔。

老龙湾风景区

秦池亭

老龙湾风景区

秦池,名“神泉”,又名“神池”,亦称“秦池”。在龙湾之阴,濯马潭西侧。秦池之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东周战国时,齐酿造巨匠田无忌,能为“千日醉”酒。曾先以淄水试之,次以大河、小河,再以巨洋之水,屡酿不果。后沿河溯流而上,觅甘泉至熏冶,见水美且清,宜于酝酿,遂于湖之阴,是泉之侧,砌灶蒸制。浆成,果不其然,饮之一升,醉眠百日,过饮一斗,三载方醒,人称之为“千日醉”,一时名闻齐鲁。公元前219年,始皇帝东游巡察,人进斯浆,醉而赞曰:“非神泉之液,少康之术,难令朕醉。”问明来由,遂赐泉名“神池”,酒亦随之。后人为纪念始皇帝赐名,又称“秦池”。由此,名泉佳酿,相得益彰,名沸古今,誉满四海。1996年春,于池南岸磐石上,建亭刻碑,爰以为记。亭为六角,大架木制,顶覆以琉璃瓦,飞檐翘角,雕绘生动明丽。亭内碑刻,料以青石,双面磨砻。正面镌“秦池”而大字,阴碑刻“秦池记”。

老龙湾风景区

老龙湾岸,杂生树木37种。濯马潭东西,绿竹成林,新翠欲滴,干霄蔽日,夏不知暑。冬日,万木凋零,唯竹林透绿。

老龙湾风景区

雪化桥

老龙湾风景区

雪化桥

雪化桥,铸剑池东原有一青石拱桥,是游人进入老龙湾的通道,造型优美,桥身触及水面,纵然是三九隆冬,水温亦能暖透桥面,每逢冬天降雪,雪花落到桥面就被溶化,故名雪化桥。1958年改建后,桥身高于水面一米许,桥名沿用。

老龙湾风景区

云桥

云桥,濯马潭出口处横一拱形石桥,名云桥。濯马潭水尚未汇过云桥,即与外水相遇,水面上横有两水分界线,静如震裂玻璃纹之分明,动似风送游丝虚无中。若击破水面,又瞬息复原,是为奇观。

老龙湾风景区

江南亭

江南亭,老龙湾南,是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晚年弃官归里,隐居于老龙湾畔时所建,原名“即江南”。清乾隆年间,大学士于疏敏为之题“碧波云潭”匾额。1912年,重新修葺,冯氏后裔冯瑞章改题为“江南亭”。1986年秋,书法家武中奇为之题书“碧波云潭”,重制匾额,悬于江南亭内。

老龙湾风景区

清漪亭(芳州亭)

老龙湾北有芳洲亭。清光绪《临朐县志》载,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礼部尚书冯琦修建。亭阁坐落于“熏冶湖”西北隅,久圮。咸丰五年(1855年)修缮时,由冯氏后裔冯锡田改题为“芳洲”。因年久失修,1965年拆毁,1973年再建,仍名芳洲亭。芳洲亭丹柱青瓦,造型精美,四面环水,一小桥与北岸相通。

白龙行宫,位于雪化桥南端东侧,三面环水。原为古殿堂式建筑,俗称“龙王庙”。1969年拆掉,1973年改建,作为游客接待室。后毁于1969年,重建于2001年,宫内正面塑有白龙爷爷金身金面的坐像,两侧塑有执管风调雨顺的雷公、电母、风婆、雨师。

陈荣碑竹,在白龙行宫前,清代岁贡陈荣的画竹石碑,石碑用青砖镶嵌,内径高1.58米,宽1.56米。

老龙湾风景区

百龙苑

百龙苑,是为了强化老龙湾之“龙”的主题特色,丰富老龙湾的“龙”文化内涵。它收藏、展列了全国一百多位著名书法家的“龙”字真迹,特别是当代名人、书法家迟浩田、赵朴初、沈鹏、启功、刘炳森、佟伟、范曾、刘艺、修德等所书风韵各异的“龙”字70有余,除雪化桥、江南亭处镌刻于石外,多集于“百龙苑”镌于形态各异的太湖石上,石奇、字美,形成独具特色一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