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一舉成名天下知:“升學宴”上的第1杯酒,最該敬給誰?

這幾日,舉國上下都在搞各種各樣的“升學宴”,每一隻高舉的酒杯裡都寫滿祝福,每一個被敬的學子,臉上都寫滿驕傲……

一舉成名天下知,可有誰能讀懂他們伏案苦讀的不易:每個清晨,他們起得比太陽還早,每一個夜晚,他們睡得比星星還遲!

凡是有過陪讀經歷的父母,都曾在心裡默默祈禱過:要是可以,我多想自己可以少睡點,再少睡點,從而把我的時間,勻給我那睡眠不足的孩子;要是可以,我多想自己可以少吃點,再少吃點,從而把我的營養,勻給我的孩子多點,再多點。

而在中國,“母親”絕不僅僅是一個名詞,一個稱呼,它代表是付出,是最無私的愛。

每個金榜題名的孩子,都不該忘了在他們努力拼搏路上,始終陪伴左右的那道身影,它的名字叫做“母親”!

01 我的早起,只是為了讓你多睡會,哪怕只有5分鐘

2017年的一天,我看到一個母親寫的,關於她陪讀的故事。

她說,她每天不管春夏秋冬都是5點鐘就起來,躡手躡腳地給孩子準備各種可口的早餐,只為了能讓孩子多睡一會兒,再多睡一會兒。

所以,她每次做早餐的時候,都恨不得拿著計時器,一旦時間超出預計的時長,她就恨不得把食物往孩子的嘴裡塞,以節約時間。

因為他們家離學校遠,一旦她的早餐遲了,孩子肯定就不能好好吃飯,而且還會遲到,這樣就會影響孩子的上課。

所以,原來從來不會做飯的她,自從孩子上了高中以後,她就無師自通地蛻變成“美食達人”,幾乎每天都可以做出花樣百出、既營養又美味的早餐。

這樣孩子每天都可以吃到可口美味的早餐,然後精力充沛地去上學。

一天,許久不曾來他們家的婆婆,看到她做的早餐後,彷彿那個剛從田裡幹活回來的小夥子,看見為他做飯的田螺姑娘一樣震驚。

一舉成名天下知:“升學宴”上的第1杯酒,最該敬給誰?

她一直揉著自己並不昏花的眼睛:“真是怪事啊,你的桌子上怎麼會有如此色香味齊全的飯菜呢?我這是在做夢嗎?還是我走錯了家門?”

等她和婆婆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後,婆婆笑了,笑得那麼開心,那麼輕鬆。

在孩子讀初中之前,都是婆婆做飯,第一是因為婆婆退休在家,比較有時間,第二,是婆婆做飯好吃,孩子愛吃;第三,最關鍵的是,婆婆家離學校近,孩子走路上學即可。

所以近10年來,孩子一直無憂無慮地吃著婆婆做好的飯菜,悠哉悠哉地去上學,遲到,這是不存在的事情。

可是,孩子進高中了,離婆婆家遠了,倒是離自己家很近,為了不給婆婆增加負擔,她就自己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

可是她每次不是起遲了,就是做的飯菜不好吃,孩子經常餓著肚子去上學。

每次看著孩子委屈的小臉蛋,她的心裡就無比彆扭:要是我會做飯就好了,這樣孩子就不餓肚子了。

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而作為一個高中孩子的陪讀母親,更是像一道銅牆鐵壁一樣銳不可當。

為了給孩子做出營養美味的早餐,她不惜下載好幾個做菜APP,一心一意地鑽研,實踐。

如果你想知道,這母親有多用心,看看他們家的冰箱就知道了;如果你想知道,這個母親有多累,你看看他們家的垃圾桶就知道了。

有心人天不負,大概一個月左右,這個不會做飯的母親,迅速成長為一個“美食達人”。

我知道,這一切都是源於愛,偉大的母愛。我相信,沒有一個母親會忍心讓孩子餓著肚子去上學,更沒有一位母親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上學遲到,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02 為了讓孩子吃上營養的飯菜,我連一分鐘的覺都不敢多睡

她是一個開面包車的師傅,對,是個特別能幹的女司機。

和所有母親一樣,她也希望通過一家人的努力,孩子能考上一所好大學,從而改變現在並不如意的生活。

一舉成名天下知:“升學宴”上的第1杯酒,最該敬給誰?

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他們夫妻倆省吃儉用地在城裡買了房子,讓孩子在城裡讀高中。

為了能讓孩子吃上有營養的飯菜,這個母親真的是費勁心思,什麼叫母愛,什麼叫事無鉅細,看完你就可以知道一二。

前文說過,這個母親是麵包車師傅,所以她的時間不固定

但她一定會在孩子晚上放學之前回來,在孩子早晨上學之後出門。她就是想讓孩子知道,母親始終陪著他,和他在一起。

為了讓孩子沒有心理負擔,她總是趕在夜裡10點20分之前回家,孩子是10點半放學。如果在這點趕不回來,她一定不載這趟客,因為她不想孩子為她擔心,從而影響孩子第二天的學習。

所以,一回到家的她必須馬上給孩子做夜宵,洗衣服,做家務,甚至把早餐也給準備好。

她說,為了不影響孩子的睡眠,她從來都是提前一晚上就把豆漿打好,放冰箱冷藏,並在孩子第二天起來之前,提前一個小時把豆漿拿出來。

這樣既不會讓打豆漿的噪音,影響孩子寶貴的睡眠時間,更不會因為冰冷的豆漿而讓孩子的胃難受。

這兩個“提前”就很好地詮釋了一個“既要一手搬磚,又要一手帶娃”的母親的不容易。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一舉成名天下知:“升學宴”上的第1杯酒,最該敬給誰?

為了做到這兩個提前,孩子的高中三年,她不敢多睡一分鐘,每天像時鐘一樣踩著點回家,踩著點出門。

因為只要她多睡一分鐘了,孩子第二天就喝不到豆漿,只要她多睡一分鐘,孩子可能就會遲到。

說到這裡,她的眼睛發紅了:“我最對不起孩子的是,每天中午都是他自己做飯,熱飯吃。從來沒有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一放學就有飯吃。”

因為感同身受,因為我家的兒子也是自己做午飯,我的淚無聲地落下: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寧可自己苦點再苦點,累點再累點,但我們就是不願意看到孩子受委屈。

既要養家又要顧家的我們,只能顧此失彼,拿起工作就不能“抱起你”,抱起你就要放了工作。

我想,在中國有千千萬萬像我們這樣的母親,我們一邊自責,一邊把自己逼到絕境:作為既要工作又要帶娃的母親,我們沒有方法更沒有捷徑可走,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晚睡早起,累死自己!

真心希望每對用心付出的父母,他們的孩子都都可以金榜題名,盡享成功的喜悅,更希望每個被愛呵護過的孩子,都可以善待他們的父母,善待這個世界!

一名70後,21載來,一手拿著粉筆,寫盡“人之初,性本善”;18年來,一手帶娃,盡享帶娃路上的苦與樂,更用心記錄生活賦予我們的喜怒哀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