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釋放被凍結的消費活力,期待“疫”後反彈

經觀社論 | 釋放被凍結的消費活力,期待“疫”後反彈

經濟觀察報社論 疫情結束後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這個問題被送上了熱搜。我們看到的回答五花八門:吃東西,會朋友,感受大自然——總之各種放鬆。這些回答讓我們對消費 “報復性”反彈抱有很大的期望。如果考慮到我們討論的是一個價值45萬億元的大市場,去年消費對GDP的貢獻超過了57%。我們自然要問,疫情之後,消費是否仍然可以期待?

原本我們對2020年的消費寄予厚望。一方面,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僅就消費對增長的貢獻而言,消費已然是穩經濟的 “壓艙石”;另一方面,人們對消費升級和5G商用催生的新消費場景頗多想象。甚至消費分級本身,也提升了人們對下沉市場消費力的預期。

持續的疫情導致諸多行業停擺,不少企業減薪裁員艱難度日,中小微企業生死一線間。就目前來看,復工復產進度在加快,但是很多行業產業鏈還沒有真正轉起來,更何況,雖然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全球範圍內,疫情還在繼續擴散。

這直接影響到疫情之後的消費啟動。消費是受到疫情衝擊最重的領域。不同機構評估的損失程度不同,但都超過萬億級別。疫情之下,吃喝玩樂遊這些主力消費行業基本處於停擺狀態。疫情衝擊帶來的連鎖反應,可能使消費面對更復雜的外部環境。更值得關注的是,人們的消費心理和預期會否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對未來一段時間的消費行為影響幾何?

這些都關係疫情結束之後的消費冷暖。3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如此表述: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出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顯然,決策者深知消費在經濟中的權重,希望消費市場儘快啟動。我們以為,消費的啟動和反彈有賴於各地方復工復產進度,也取決於疫情期間和疫情之後企業的表現。如果各項扶持和救助政策可以幫助更多企業熬過去,如果我們能夠保住更多的就業,我們就可以對消費反彈寄予更大的期望。因為消費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消費者信心和對未來的預期。一些經濟學者之所以重提消費券,也是期望非常規政策激發更大消費熱情。儘管不乏爭議,我們仍然覺得,有想法的城市不妨一試。

2003年非典之後,汽車和房地產發力,推動消費迅速反彈。而今情勢有所不同。汽車業正處在低谷,疫情中受到重創。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下,房地產恐怕有心無力。即使如此,我們相信汽車和住房消費仍有空間,我們注意到已經有城市出臺汽車消費支持政策。因城施策,通過差別性的房地產政策激發剛性需求也並無不妥。

就培育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而言,我們相信重要的不是某項具體的消費支持政策,決策者要做的是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讓新產品和服務的創造力充分湧流。簡單說來,就是相信企業和企業家,給其更大的施展空間,更好地保護產權。蘋果手機問世之前,沒有哪個消費者說我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它是企業家對消費需求和科技變革的洞察。無中生有,成就了一個體量龐大的新興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