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遊俠索羅》:最經典的銀幕浪子終歸平庸

《遊俠索羅》:最經典的銀幕浪子終歸平庸

摘要:四十年之後,影迷想看到的,依然是那個深情款款說出「I know」的浪子。

韓·索羅(Han Solo)第一次登場,是在 1977 年的首部星戰電影《新希望》。那時,他是個臭名遠揚的流氓和走私犯,嘴角永遠掛著輕佻的痞笑;在銀河系裡混跡多年,自信憑一張嘴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索羅不在乎名譽,不惜先開槍殺死追債人;又見錢眼開,開口就向年邁的退休絕地武士歐比旺漫天要價;最重要的是,他沒有信仰、不奉原力,在千年隼上,他對苦練原力的未來大舅子盧克冷嘲熱諷。

近四十年後,在那個他第一次見識到原力的船艙裡,面對兩個篤信傳說、兩眼放光的年輕人,老索羅坦然說起從前,「最瘋狂的是,這是真的,原力、絕地武士,這一切都是真的。」

《遊俠索羅》:最經典的銀幕浪子終歸平庸

這一幕完美地演繹了星戰式的傳承。面對新三部曲的兩個主角,飾演索羅的哈里森·福特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他就是那個傳奇等身仍然舉足輕重的老痞子。在這一刻,韓·索羅,這個星戰歷史上人氣最高的光明面人物形象,被推上了又一個巔峰。

哈里森·福特就是韓·索羅

正是因為索羅凌盛於絕地大師們的超高人氣,《遊俠索羅》才在「星戰」系列迴歸之後被加緊提上日程,它的目的,是打造出那個遇見萊婭、成為義軍英雄之前的年輕浪子。所以在走進電影院之前,你大概知道,這是一部沒有原力,沒有光劍大戰,沒有光明面與黑暗面針鋒相對的星戰電影,它是銀河系最臭名昭著的走私犯的成長故事,如它的名字一樣,只是一部「外傳」。

《遊俠索羅》幾乎講述了韓·索羅的一切與由來,走私職業、爆能手槍、千年隼號飛船以及他最好的夥伴楚巴卡,都在電影裡一一出場交代,從形式上來看,《遊俠索羅》是一部非常標準的前傳電影。

可惜的是,對索羅這樣的形象而言,「標準」遠遠不夠。在幾乎所有「星球大戰最受喜愛角色」的排名裡,韓·索羅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他集結了喬治·盧卡斯熱愛的每一個電影英雄身上所具備的特質:玩世不恭,尖酸刻薄卻又藏不住心底的同情心,大男子主義卻又不乏難得的浪漫。在試鏡過一眾後來悉數成名的好萊塢明星之後,卻並無中意人選的時候,盧卡斯把這一切交給了那年 33 歲的選角助理哈里森·福特。

「福特看起來更有趣,更傻,但他也可以裝得很刻薄。」盧卡斯這麼評價道。

某種程度上而言,福特與索羅這個角色很好地融合了起來,在《星球大戰》的拍攝過程中,福特的參與度遠遠超越他演員的身份,「我把自己看作是編劇助理,」福特回憶道。

《遊俠索羅》:最經典的銀幕浪子終歸平庸

《帝國反擊戰》影片截圖

在那場整個銀河系最浪漫的對白中,索羅將死,萊婭告白,劇本上索羅的回答是「我也愛你」,但福特自己把它改成了「我知道」。

「如果她說,『我愛你』,然後我說『我知道』,這更美,更容易讓人接受,而且很有意思,」在拍攝片場,福特對導演等人說道,「重點是,我不再關心自己了,我在關心她。」

哈里森·福特的演繹成就了韓·索羅這個非典型英雄角色,同樣,這個角色也讓福特成為好萊塢最具票房號召力的一線明星。

如果拿現代的演員作比,索羅和福特大概是那個時代的鋼鐵俠和小羅伯特·唐尼,他們與角色互相成全,締造出經典,也成就了自己的演藝生涯。在這樣的對比中,即使不是星球大戰的粉絲,也無法、甚至不願去想象到換一個演員飾演韓·索羅會是怎樣的情況。

歷史壓身的年輕演員

在《遊俠索羅》中,編劇導演們埋下了非常多的「星戰梗」,千年隼裡的德賈裡克棋,索羅難得的「好預感」,吹噓了幾十年的科舍爾航道,還有最後「先開槍」的成長,甚至上面提到的那句「I know」。在這些經典梗的堆積下,有那麼幾個鏡頭,你甚至會感到年輕的主演阿爾登·埃倫瑞奇像極了哈里森·福特,他彷彿是真正的韓·索羅。

埃倫瑞奇是個非常年輕的演員,和當年的福特一樣,在出演索羅之前,他只是好萊塢的一個無名之輩,但當他接下這個角色時,他明白這是個多麼沉重的負擔。

「這是你接下這個任務,接下這份工作時就明白的一件事,」埃倫瑞奇在接受採訪時說,「它全程都在你的腦子裡轉。」

據導演朗·霍華德所說,福特曾經囑咐過他不要讓埃倫瑞奇太多地模仿自己,「拜託,我覺得這是不對的,阿爾登需要打造他個人的版本。」

但顯然埃倫理奇還是走上了模仿哈里森·福特的路子,他仔細研究四十多年前的電影物料,琢磨如何重現這個萬人迷般的角色。

《遊俠索羅》:最經典的銀幕浪子終歸平庸

《遊俠索羅》主演;圖 | Flickr

效果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當楚巴卡在千年隼號副駕駛的座位上坐下,熟悉的音樂響起時,你才突然發現船長不是你所熟悉的那個韓·索羅。Chewie 還是那個力大無窮的武基人,千年隼還是那個十二秒差距就能跑完科舍爾航道的飛船,可這些「昨日重現」般的熟悉感並不能很好地把新演員代入韓·索羅的冒險故事裡,反而給觀眾帶來了一種頂級 cosplay 的感覺。這種「違和感」始終把痴迷於福特版韓·索羅的粉絲們拒之門外。

埃倫理奇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是他接下的索羅不再是當年那個等待演員雕琢的角色。他儘自己所能的還原出了一個年輕的索羅,雖然並不是很招老粉絲喜歡,但也有足夠的能力將故事講給新的粉絲們聽。

做錯的是盧卡斯影業,這樣一部在影迷最喜愛角色身上動刀的電影中,他們並沒有讓影迷們更加愛上那個四十年前就足夠迷人的角色,反而用一部「標準」的電影給這個最不羈的角色烙上了最平庸的一筆。

在國內,《遊俠索羅》首週末僅僅拿下了 6200 萬人民幣的票房,比起首週末超過 12 億的《復聯 3》,這個成績相當慘淡。即使在星戰文化的發源地北美,《遊俠索羅》的成績依然創造了《原力覺醒》迴歸以來的新低。

當然,主角不夠出彩、票房不夠成功並不能證明《遊俠索羅》是一部完全失敗的電影,它成功塑造了一些主線邊緣的角色,比如魅力十足的蘭多·卡瑞辛和他的副駕駛(機器)人權鬥士 L3,還有最終加入義軍的星際海盜恩菲斯,編劇埋下了許多令人好奇的支線故事。

在影片最後,編劇留下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局,似乎暗示著電影還有續集的可能。這讓人想起「前傳三部曲」,第一部《幽靈的威脅》上映時同樣惡評如潮,但盧卡斯用三部電影的時間講完了達斯維達的起源故事,過程中成功豐滿了歐比旺等人氣角色,最終的效果依舊令人滿意。

所以,如果可以,盧卡斯影業應該把索羅的故事繼續講下去,只要能還給影迷那個原原本本的「星際惡棍」韓·索羅,粉絲們會有這個耐心,聽完星戰歷史上最具人氣角色的所有曾經。

題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