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西遊記取回的真經——清代妙經「金剛經旁解」

清代妙經——金剛經旁解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本經六種譯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如印順法師所說,此後的五譯是同一唯識系的誦本,比如菩提流支、達摩笈多等,都是依無著、世親的釋本譯出;只有羅什所譯為中觀家(般若系)的誦本。又如呂澂說,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面目全非”了。

西遊記取回的真經——清代妙經「金剛經旁解」

清代妙經——金剛經旁解

《金剛經》在印度有唯識家(無著、世親)的論釋。傳入中國,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然而中國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響,各宗表面上闡揚《金剛經》,實際上闡揚常住佛性和如來藏。又在三教合流環境下,明清以來,三教九流都來註解《金剛經》,雜合濃厚的真常理論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響,《金剛經》被附加密咒形成讀誦儀軌。此外,民間還出現各種離奇的靈驗感應錄。般若經典《金剛經》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國特別的盛行起來。

西遊記取回的真經——清代妙經「金剛經旁解」

清代妙經——金剛經旁解

本經文義次第的艱深為古印度學者所公認,如無著說:“金剛難壞句義聚,一切聖人不能入”。依龍樹所示《般若經》的“兩番囑累”,《金剛經》的“初問初答”即宣說“般若道”,“再問再答”宣說“方便道”。本經側重廣觀萬法(《心經》則側重觀身心五蘊),闡揚發菩提心,行無我的大乘菩薩道;徹始徹終歸宗於般若無住的離相法門,以此明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西遊記取回的真經——清代妙經「金剛經旁解」

清代妙經——金剛經旁解

1.流通本的加工:⑴字數的添加:《金剛經》從824年柳公權本5043字,到868年鹹通本5125字,到947年壽春本5150字,到1423年朱棣本5169字,到流通本5176字,其經文字數不斷增多。(2)“冥司偈”的添加:以歷代藏經的校勘記看,《金剛經》有文字上的瑣碎變化。其最大變化是被添加的60(62)字“(爾時)慧命須菩提……”一段並最終定型,這是從菩提流支譯本移植來的。添加的時間不很明確,後來佛徒為其編造了“僧靈幽”的公案,該段經文因此叫“冥司偈”。(3)首尾附件的添加:從鹹通印刷本開始,經首已出現真言;到定型的流通本,被添加到經文前後的頌詞、真言、奉請詞、發願文等附件,有近二十篇之多。

西遊記取回的真經——清代妙經「金剛經旁解」

清代妙經——金剛經旁解

2.流通本的分期:⑴以柳公權本為代表的早期版本:柳公權本紀年準確、法度森嚴、昭然有信。在此824年以前的均屬於早期版本,無三十二分劃段,不添加任何真言,不添加62字段落;字數在5040左右。⑵以鹹通本為代表的中期版本:此時(868年)對《金剛經》的加工剛剛開始,三十二分和附件可添可無,62字一段是必添加的;字數在5140左右。⑶以朱棣本為代表的晚期版本:除朱棣本外,此後均添加三十二分,附件全盤添加,經文逐步定型為5176字;此外經文還有兩處被改動,一是善現啟請分第二的“應云何住”被改為“云何應住”,二是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的“發菩薩心者”被改為“發菩提心者”。

西遊記取回的真經——清代妙經「金剛經旁解」

清代妙經——金剛經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