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證監會發布51條,資本市場守口把關更嚴了

作者莫非系中國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知名財經評論家

近日,監管部門向各家券商投行發佈了最新IPO審核51條問答指引,包括26條首發審核財務與會計知識問答、25條首發審核法律方面的知識問答。據悉,IPO審核人員目前已經“按照最新審核標準在進行IPO審核。”

證監會發布51條,資本市場守口把關更嚴了

應該說,“51條”發佈釋放了IPO審核進一步趨嚴的信號,這是我國資本市場監管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綱領性文獻:從“51條”內容可看到,對企業IPO的審核標準更加量化和細化,對一些問題進行了重新定義;涉及的範圍更加寬泛,將欲申報IPO企業各個方面都納入審核框架,幾乎消除了IPO企業有可能存在的任何漏洞或空白。

因而,可以說“51條”既是發審會IPO審核把關的又一重要“法寶”,為把好資本市場源頭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性保障,同時又是提高中國資本市場運行質量的“淨化器”,將有效堵塞一切IPO企業矇混過關的任何企圖。

證監會發布51條,資本市場守口把關更嚴了

而且,“51條”也確實能在企業IPO中發揮這一功效,能為一些尚未符合“51條”要求的IPO企業提供一面“明鏡”,使其能及時發現自身IPO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不斷加大改進力度,或知難而退,消除一切僥倖心裡或行為,可減少發審會審核工作量,提高IPO審核效率。

同時,從當前現實看,“51條”發佈之後意味深遠,對當前圍繞企業IPO各方都將起到“敲警鐘”作用,喻示著企業IPO將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做好應對各種不確定性結果的發生:

證監會發布51條,資本市場守口把關更嚴了

一方面,投行IPO承銷保薦業務將迎來更長的“寒冬”。因為“51條”會引發IPO審核的進一步趨嚴,使過會企業大大減少;這表明原來參與擬IPO企業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和付出努力的一些投行及券商的“賺錢”目的會落空;也有可能使他們的工作會被推倒重來,按照“51條”要求做更多、更細的準備工作,

比如投行今後都會根據“51條”來評估監管部門的審核尺度去承攬IPO項目,一些大券商在前端設立的標準甚至會嚴於監管層設定標準,企業不達標就直接放棄,為保住過會率也會勸不符合標準的IPO排隊企業撤材料。很明顯,審核紅線的劃定勢必會影響到券商的承攬工作,這樣無形中會加大工作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或降低投行和券商們的保薦能力,打消他們的保薦熱情,從而使整個行業陷入蕭條或萎縮狀態。

證監會發布51條,資本市場守口把關更嚴了

另一方面,IPO企業過會率有可能再次全面降低,對整個IPO企業形成較大的心裡壓力;或為IPO審核過會做更多的努力和準備。如“51條” 對發審會前後業績下滑的規定比較嚴苛。

如最近一期業績下滑50%以上,構成過會障礙;下滑30%-50%,大概率不過會;下滑不超於30%,需如實披露原因;過會後業績下滑如過會後未領取批文的企業,在等待批文期間,業務下滑超過30%,則不予下發批文等情況做出了更明確、更嚴格的規定,防止企業上市前業績靚麗、上市後業績變臉現象發生,企業一定得保持經營業績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才行。

證監會發布51條,資本市場守口把關更嚴了

且對客戶集中度比原來審核更嚴格,要求單一客戶收入或毛利超過50%,則構成障礙,電力、電信等特殊行業除外,並要求提高信息披露度,目的是為確保相關業務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防止上市前後業務收入大起大落現象性。對於內部控制設定了明確的不高於收入30%數額標準,並主要關注4大問題,轉貸、票據違規、企業間資金拆借、境外第三方付款,累計一年超過5000萬元或淨資產10%,則構成金額重大,以防止關聯交易性和避免風險的相互傳染;

證監會發布51條,資本市場守口把關更嚴了

此外對經銷商模式、固定資產等非流動資產減值、無形資產認定與客戶關係、業務重組與主營業務重大變化、投資收益佔比、實際控制人的認定等等都做了詳細的要求,這對IPO企業來說,確實達不到要求的或有困難的,就直接撤下申報材料放棄IPO,以待時機成熟之時再做打算,或者按照“51條”要求逐項做足功課,進行“補腦”,以便達到“51條”要求,爭取加大過會之希望。

而且,還要有足夠的心裡準備,證監會發審會審核將更加嚴格,一次不能過會,還要多準備幾次。據證監會發布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6月7日,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託憑證企業310家,其中,已過會28家,未過會282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5家,中止審查企業7家。往後這種情況將會更加嚴重。

證監會發布51條,資本市場守口把關更嚴了

再一方面,證監會發布“51條”目的非常明確,監管層此次重在量化、細化IPO審核標準,就是為了堅決杜絕帶病申報的情況再出現,並且未來將再根據最新財務指標勸退一批企業,進一步加快擬上市企業的上市節奏,實現申報到發行6個月的目標。

經過這兩年對IPO堰塞湖的清理,企業排隊審核時間逐漸減少,更重要的是通暢的審核通道能讓高新技術企業加快由申報到上市的流程,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效仿富士康,因此證監會希望通過進一步的努力形成常態化,接下來應可看到很多高新技術企業通過IPO登陸資本市場,保薦機構也在今年以來大力承攬這樣的項目。

證監會發布51條,資本市場守口把關更嚴了

對於這種變化,IPO企業既要增強心裡適應能力,也要審時度勢,對證監會發布的“51”條予以積極理解和支持,並按照要求努力夯實自身IPO的基石,提高IPO過會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