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讀本|池莉:晤雨

讀本|池莉:晤雨

讀本|池莉:晤雨

酷暑季節,三伏天,一連多日的太陽都是熾熱白亮,路上冒煙,土地龜裂,我開始祈求福佑:來吧雨,來吧雨。日復一日,這種默默的祈禱好似生命的節奏和歌吟,一遍遍重複與循環。

這一天下午,我出門收回晾曬的衣物,高舉雙手,從晾曬繩上取衣物的同時,我的祈求依然在無聲地重複。忽然,一滴雨,一滴明晰的、圓圓的、大大的雨珠子,不偏不倚滴在了我的指頭上。雨的涼意,從我的指尖,閃電一般掠過我的身體,頓時掠走了多日的炎熱,答覆了我內心的祈求,我真是驚喜萬分。穹隆如此高遠,天空如此廣袤,這第一滴雨,是怎麼從飄動的雨雲裡,準確落上我的指尖呢?這是一個奇蹟。或者說,我寧願把這第一滴雨當作一個奇蹟。我趕緊跑回家,進門就滿臉喜色地向家人宣佈:“下雨了!”

沒有人相信真的下雨了。大家似乎不太在意我喜滋滋的宣稱,似乎也理解和體諒一個人在連日的炎熱乾燥中產生對雨的憧憬和幻覺。我自己依然喜滋滋的。我立在門口,望著外面,心裡的祈求繼續悄悄歌吟。靜靜的一刻過去了。雨的聲音來了,十分響亮和明確地來了。涼爽的雨幕就像是我召喚而來的精靈,真實地由遠及近,終於全面展現。

你怎麼知道下雨了?大家看我一眼的神態,分明是這樣問我,致使我十分得意。我笑而不答。我要為那第一滴敲醒我的雨珠保密,為我自己對雨的祈求和呼應保密。我和家人跑到雨中,盡情淋雨,踩水,頑皮孩童一般,是難得的調皮和興奮。

读本|池莉:晤雨

我深信,普天之下,一定不會是我一個人接受上天的恩賜,第一滴雨不僅僅只給我一個人。然而,我也深信,更重要的還有個人情懷,你得對於大自然保持你的敏感和呼應,你得懷有一份眷戀與共生的真心,去接受與發現那第一滴雨,才會獲得真真的清涼與感激。人們現在是越來越依賴機器了。冬夏是空調機的;眼睛是電視機的;雙手是電腦的;雙腿是小車的。過多地依賴機器使得人類是這樣懶惰,蒼白乏力,無聊和無趣。

同樣還是雨,也有下得山呼海嘯,氾濫成災的。武漢夏季的雨,的確是我這半輩子在其他地方沒有見過的暴烈。那是一種沒日沒夜沒頭沒腦的猛抽,氣勢驚人,打得天下萬物東倒西歪千瘡百孔。烏雲壓城,閃電霹靂,飛機停飛,高速公路關閉,道路沉沒,漩渦翻滾,大樹小樹連根拔了,竹林成片倒下,戶外成了無人的世界。電也忽然停了。驚雷橫空出世,偏偏滾到你腳下炸響,同時一道耀眼強光吞噬你的全部視覺,我膽戰心驚。每次在這樣的雨中,我都是膽戰心驚。我關緊門窗,坐在昏暗陰晦的屋子裡,透過窗戶玻璃與大雨面對,腦子一片空茫,惟有肅穆的敬畏。我總是覺得這樣的暴雨完全是脫韁野馬,似乎正在帶來更可怕的事物。什麼更可怕的事物呢?我卻不知。我無法知道,無法猜度,甚至無法想象,我只有敬畏。正是這種神秘莫測的暴雨,讓我一再地經歷害怕和敬畏:作為一個人,不管你是誰,都不要沒有懼怕,都不要過分囂張,你不過就是一個大有侷限的肉身凡胎而已!

雨就是這樣的一種自然的奇蹟:一邊灌溉我們,一邊淹沒我們:一面潤物無聲,一面雷霆萬鈞;有時候是天堂,有時候是地域。多少次,面對雨,我直接地經歷著昇華與墜落,愉悅與恐懼,安詳與躁動,感恩與畏懼。

读本|池莉:晤雨

原鄉書院

高品位大型文學平臺

中國文壇精英盤點之90後專輯

在後臺回覆:90後,即可閱讀

原鄉書院回顧,點擊可直接閱讀

原鄉專欄,在後臺回覆作家名即可閱讀

青山文藝|花解語|張國領|楊建英|楊華|卓瑪

名家專輯,在後臺回覆作家名字即可閱讀

畢飛宇|陳忠實|池莉|曹文軒|遲子建|格非|馮驥才|韓少功|賈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澤|劉慶邦|沈從文|蘇童|三毛|鐵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憶|徐則臣|餘華|嚴歌苓|閻連科|史鐵生|張愛玲|張承志|

博爾赫斯|村上春樹|川端康成|馬爾克斯|卡佛|福克納|卡夫卡︱卡爾維諾

读本|池莉:晤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