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作為綜藝一哥,他被批判太不務正業

一紙廣電禁令,讓主持人群體就那麼冷不防的進入了討論區。這份看似保護政策的禁令,卻讓一眾專業主持人不勝唏噓。主持現狀的討論忽然這麼扒開放在公眾面前,讓業內人竟然生出了股心酸。不管是高處不勝寒也好,槍打出頭鳥也罷,感觸最深的,自然是那批站在前端的,比如,華少。

作為綜藝一哥,他被批判太不務正業

意外又意料的開端

作為浙江衛視一哥,華少《中國好聲音》那段“史上最拗口、最逆天語速的廣告串詞”深刻在了公眾認知裡。但在這一幕彷彿昨日之時,他卻一反常態的想拋開這個對於無數主持人夢寐以求的標籤。

終於在今年2月,華少微博一篇“主持人還有未來嗎?”洋洋灑灑千字文,道盡心酸的同時,直指“曾經主持人太好混了,而今天遭報應了”。最後一聲問“習慣活在報幕中的主持人,他們的幸福會在哪裡呢?”更是被拿來廣為傳播。區別於太多無關痛癢的公眾發言,這篇千字文,毫不避諱的直擊主持行業痛點。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新聞等爭相轉發,網友有拍有贊,贊者認為“娛樂圈中,難得還有能如此深刻思考的人!”,拍者覺”華少怨天尤人,不能腳踏實地“。

當然,作為綜藝一哥的華少,理所應當似的,是被劃分在娛樂圈中的,而娛樂圈是不需要做這麼深刻思考的,需要的是娛樂精神,是圓滑,甚至荒誕。發表完這篇言論,他被好多人質疑,是不是搞混了作為娛樂圈和媒體圈的生存規則?

作為綜藝一哥,他被批判太不務正業

戲劇化的過程

戲劇性的發展是,就在這次”風波“已經過去4個多月之後,廣電總局禁令一聲令下,倒像是呼應華少,再次將他的文章帶向了風口浪尖,不少媒體和網友調侃,廣電這算是給華少”報了仇“。但沉默了幾日的華少,卻再度發聲,於微博發文:《我能用主持人上崗證開優步麼?》。行文之間沒有憤懣也沒有竊喜,但平淡幽默中更顯示出這位主持人的智慧。相對於這前後兩篇文章的論點相悖,公眾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統一點了贊。

相隔4個月,毫不避諱的將自己認知的變化展示到觀眾面前,這份見地,這份坦蕩直言的勇氣和自覺性,不得不讓人點贊。但問題是,如果你處身於娛樂圈,未免太過格格不入。

同樣作為主持人,有些人把自己劃分到娛樂圈,比如,大多數的衛視一哥們;但有些人,卻是認真的把自己劃分到了媒體圈了!這類人,一般存在於央視裡,比如,白巖松,崔永元。如果這些言論由後者發出,我們大約不會這麼詫異。但是華少,作為一個串場於各大綜藝的主持人,我們已經理所應當的把他劃分到了娛樂圈,卻無意間忽視了他作為主持人的那份認真。忽略了即便是綜藝,也需要有可以獨立並且清晰的思考的主持人。

是結局還是開端?

繼微博微信大地震之後,知乎新聞和媒體板塊,問答”專業主持人同嘉賓主持人的區別在哪裡?“列出華少前後2問,短短几天,就有百位知乎網友點贊評論,看看一向敢於直言的知乎網友怎麼說:

作為綜藝一哥,他被批判太不務正業

作為綜藝一哥,他被批判太不務正業

知友這句立正的“職業三觀”,是這場討論中,我看到的最為中肯又貼切的形容詞。即便他不務正業:主持過程中,不滿現狀,主動參與節目的製片,直到獨立製片。主持順風順水之際,毅然停下腳步,一個綜藝主持人向全方位電視人大幅轉身。

總導演聯合總製片,他組建了一個充滿野心的團隊,做了件充滿野心的事情——大型真人秀節目《出發吧愛情》,致力打造中國純原創綜藝節目,去開創綜藝原創風氣。改變也好,轉型也罷;抱怨也可,追捧亦行。有些話,即便敢於說出來就不容易,但也沒有太難,難的是,他在說的時候,已經悄然開始了實際行動。

最後,只想說,欲帶其冠必撐其重,任何行業要做到頂端,沒有前端思考和主動求變的態度,都不可行,甚至會慘遭淘汰。正如華少所言,主持人不是沒有未來,但淪為播報機器的主持人,大概是沒有未來的。主持人的未來,也不是一紙禁令所能決定和挽救的,而是由主持人自身的觀點和態度來開闢出來的。

相比如今越來越浮躁混亂的娛樂圈思想,如果他這樣的行為最終是被稱為“不務正業”的話,我倒希望他可以成為一個開端,更多這樣“不務正業”的人開始出現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