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桑香佛舍,夢迴吳哥


吳哥窟開瓶器 | 桑香佛舍,夢迴吳哥



1861年,博物學家亨利·穆奧走進了一片東南亞的叢林,在這裡,他尋找著珍惜的蝴蝶。


叢林裡沼澤遍佈,落葉叢深。


穆奧踏著葉子,向前艱難的走著,忽然,他發現腳下變得堅實起來。


“這可不常見。”


穆奧思索著。



吳哥窟開瓶器 | 桑香佛舍,夢迴吳哥



叢林裡大多是由腐敗的葉子、樹枝堆砌起來的地面,經過成千上萬年,都變成了軟軟的地面,卻怎麼會在這綠蔭深處忽然變得硬起來了?


穆奧拿出隨身攜帶的刀,砍斷了藤條,剝開了落葉,現出了腳下的地方——


一片排列緻密的石子。


博物學家的敏感性讓穆奧意識到,這極有可能是通往一出古代遺蹟的道路。


於是,這位來自法國19世紀的博物學家循著十字路向前走,最終發現了五座蓓蕾般的石塔。


此時朝陽初起,金光自塔後升起,燦若蓮花。



吳哥窟開瓶器 | 桑香佛舍,夢迴吳哥



當時的穆奧還不知道,他發現的是一座已經湮沒於人世400年的,後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奇蹟——吳哥窟。


穆奧更不知道,他在博物學上的所有成就,都沒有如發現吳哥窟這般,讓他名聲大噪。


吳哥窟帶給穆奧的震撼,在它重現於世後,繼續帶給每一個來瞻仰它的人。


當年,當穆奧從建築群裡走了出來,重新回到現代人的世界,這位博物學家感嘆道:


“此地廟宇之宏偉,遠勝古希臘、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出森森吳哥窟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從燦爛的文明墜入蠻荒!”


穆奧如此說,並非無稽之談。


吳哥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廟宇,建築群總面積達195萬平方米。


這是什麼概念?



吳哥窟開瓶器 | 桑香佛舍,夢迴吳哥



聞名世界的號稱建造了120年的阿爾忒彌斯神廟面積僅有6300平方米,它現在僅剩幾根柱子;金字塔稍大一點,最大一座佔地也就5萬多平方米;故宮算是建築群,總面積約72萬平方米。


195萬平方米的吳哥窟,建於公元12世紀,前後歷時30多年。


整座建築從空中俯視,為長方形結構,最外層是護寺河,內層為圍牆,再往裡則是一座金字須彌壇,上有五座佛塔。


最讓人驚異的是這座建築全部為石塊壘砌而成,石塊之間沒有石灰泥土粘合的痕跡,而整體上又工整嚴謹,歷經千年仍能以完整姿態呈現於世。


東南亞叢林不是南美丘陵,石頭在這裡並不是豐富的自然資源。


12世紀的吳哥王朝的柬埔寨人能在叢林裡建造成這樣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築,不僅在當時睥睨眾生,在900年後的今世依舊孑然獨立。


中國古代,稱吳哥窟為“桑香佛舍”,可見當時吳哥窟已經遠近聞名。


吳哥窟,本事為供奉婆羅門教地位最高的神——毗溼奴而建。


毗溼奴會在世風日下、紛亂漸起的時候現世人間,懲惡揚善,匡正驅邪。


自從吳哥窟神秘的面紗被穆奧揭開,這座恢弘的廟宇便成了柬埔寨國家精神的象徵,是柬埔寨的國之重器。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和長城、凡爾賽宮、雅典衛城、亞述古城、梵蒂岡城等一起,成為了人類共同的歷史百科全書。


吳哥窟開瓶器 | 桑香佛舍,夢迴吳哥


開瓶器博物館收藏有許多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開瓶器作品,這枚吳哥窟開瓶器也是其中之一。


開瓶器為黃銅鑄造,工藝細膩,上面書寫的文字“ANGKOR WAT”為吳哥窟的現代名稱,而它的古代名稱則是Vrah Vishnulok,意為毗溼奴的神殿。




吳哥窟開瓶器 | 桑香佛舍,夢迴吳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