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博士菜”造就浙江東陽:院士12人、教授1萬多名、博士1100多人

教育,對一個家庭來說非常重要。

有人通過努力學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進而改變了家庭的命運;有些地方因為重視教育,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極不平凡。誰能料想到一個縣級市能夠有如此的教育水平?在多數人的眼中,一個縣級市的教育或許可以出些人才,但是絕對比不了國內一線城市所轄區,更難出現國家院士這等人才,即便偶爾有也會寥寥無幾,畢竟院士幾乎已是我國學術領域的頂尖。

然而,在浙江東陽,卻刷新了人們的認識,據統計,東陽籍院士12人,教授1萬多名,博士1100多人。而這一數據以後必然會再被刷新。或許這些數據,便是當地重視教育的一種詮釋。

“博士菜”造就浙江東陽:院士12人、教授1萬多名、博士1100多人

全東陽人民重視教育,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自古以來東陽就有“興學重教、勤耕苦讀”的優良傳統,朱熹、呂祖謙、陸游等“大家”曾到東陽“石洞書院”講學傳道,而該地自古累計進士題名的人數也是高達305人,其中在歷史上獲得武狀元便有6人,曾任正副宰相的就有5人。

可以說東陽的教育源遠流長,從古至今人才濟濟,猶如長河奔流不息,古代有舒元輿、喬行簡、張國維等名宦,近現代有北伐名將金佛莊、抗日名將朱福星、中國新聞先驅邵飄萍、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著名物理學家、院士嚴濟慈、臺灣新聞報業鉅子王惕吾等等。而這些東陽才子被載入史冊,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必然會有更多的東陽才子載入史冊,他們宛如星月,照亮著人們前行。

“博士菜”造就浙江東陽:院士12人、教授1萬多名、博士1100多人

如此成績,東陽人靠的是苦讀,敢拼。東陽人對此並不諱言。如今的東陽博士菜成為了東陽特色菜,俗名:“黴乾菜”,這道菜蘊含著東陽人學習勤奮、刻苦。據說在浙江東陽,黴乾菜又稱博士菜,曾經是貧窮的東陽學子的標配飯菜,而就吃黴乾菜造就了數量龐大的博士群,造就瞭如今東陽的人才濟濟,而這“黴乾菜”精神也必然會代代相傳。

“東陽的教育,是80多萬東陽人民用雙手托起來的。”

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東陽的教育基金事業快速發展,正說明了這一點。自1989年鄉賢王惕吾出資100萬美元設立“王惕吾獎學金”,之後幾乎每年都有新的基金成立。截至目前,東陽教育基金聯盟共有基金55個,總額超過3億元。而近期又有巍山教育發展基金成立, 基金資金高達1.08億元,由巍山當地鄉賢捐助,每年用於獎勵的金額近500萬元。而近幾個月來,“東陽中學發展基金”募集意向已經超2億元。

“博士菜”造就浙江東陽:院士12人、教授1萬多名、博士1100多人

從2017年10月開始,東陽市就每年安排不少於5億元的經費,用於新建學校;每年設立1600萬元專項經費用來獎勵優秀教師,教師待遇逐年攀升。

正是全縣重視教育之下,東陽才有了東陽籍院士12人,教授1萬多名,博士1100多人的驕人成績,這或許是東陽教育能夠如此強大的根源吧。希望中國有更多的地方,能夠如東陽一樣人才濟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提供人才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