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西方有句諺語:“母親是孩子未來命運的創造者。”是啊,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巨大,哪個母親不希望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但是當家長的用心教導和令人失望的結果形成巨大反差時,許多家長都抱怨孩子,說孩子自己不爭氣,天生就是一塊不可雕的朽木。

知名教育學者 尹建莉說: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碩士、作家、家庭教育研究者

家長作為和孩子接觸時間最長的關鍵人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引導孩子,使其成為優秀的孩子,背後蘊含著許多方法。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然而方法有很多種,但它們其實都是建立在共同的教育理念上的,正確的教育理念如同一塊磁鐵,可以吸引改變孩子的成長軌跡。

而錯誤的教育理念則如同一條繩子,只能束縛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解讀一些錯誤的教育觀念,幫助家長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

1不要對孩子說“學習要刻苦”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一直以來,中國的家長和老師普遍認為孩子“學習要刻苦”。然而我們往往卻忽視了把“學習”這件事和一種令人不舒適的“苦”的感覺聯繫到一起,它會使孩子一想到學習時,就有微微的不快。

有誰會喜歡苦呢?一個人為了實現某個目標而“吃苦”,必須基於他有足夠的理性和毅力。這種理性和毅力,連成年人都不是人人具有或事事付得出,用它來要求孩子,就更不合適了。

人的天性是避苦求樂,孩子更如此。感覺“甜”的東西他就喜歡,感覺“苦”的東西他就討厭。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離到什麼程度,活動的意義就減少到什麼程度,並使活動成為一種苦工,一個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會逃避”。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家長越要求孩子用功學習,孩子越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在中國的課堂上,老師經常對學生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意思就是隻要多讀詩,就會提高作詩水平。而在美國的課堂上,老師更多的是主導者,引導孩子思考、合作解決問題,從而學習知識。

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中國課堂是被動接受知識,而美國課堂多是主動學習。從兩者之間的差別可以看出,美國的課堂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總之,“學習”這件事,不要和“苦”聯繫到一起。


2興趣才是學習動力的助推器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在我們經常聽到的成功事例中,總是含著“吃苦”與“成功”的因果關係。

我們經常讀到一些古今中外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們如何廢寢忘食地工作和學習的故事,這些故事常常被當作“刻苦努力”的例子來激勵後人。它們使人深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真理。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事實上,每一個忘我地投入到學習或工作中的人,他一定是對學習或工作建立起了興趣或責任感,這種興趣和責任感是如此強大,以至於常常超越了生理需求。

平常人看到的是他們在飲食起居上的“苦”,看不到他們置身於喜愛的事情中的“樂”,就以為他們是憑藉“苦”取得成功的。實際上,他們不“苦”,他們只是“痴”,其中的樂趣別人體會不到。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意思就是,興趣是學習的驅動力。愛因斯坦的科研動力並不是為了宏大的理想,或者被別的外在的激勵,僅僅是因為,喜歡這件事。

想讓孩子做好一件事,首先就一定要讓他喜歡這件事,只有喜歡才能讓孩子主動學習——興趣才是學習動力的助推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不是電腦遊戲的錯,孩子要學會正確地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事實上,電腦遊戲已成為當代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無論家長喜不喜歡,他們最終都是要玩的。所以,在要不要讓孩子玩電腦遊戲的問題上,家長已基本上不需要決策了。

大勢所趨,擋是擋不住的。家長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讓孩子學會正確地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知名教育學者尹建莉,分享自己的觀點:

我的女兒在剛開始玩電腦遊戲,對她的學習成績是有一些影響。但那個時候我就堅信,孩子應該玩,堅信孩子自己心裡清楚學習和玩哪個輕哪個重,只要我不胡亂干涉、不嘮叨,她一定會慢慢調整自己。

我的女兒在玩電腦遊戲一年多下來,對遊戲興趣依舊,但逐漸學會了自我掌控,把該做的事都做了,而且學習效率高了,電腦遊戲和學習之間做到了平衡——我認為,這是她遊戲中真正的收穫,比單單考出好成績還重要。

如果在孩子玩電腦遊戲時,家長扮演一個警察的角色,那麼孩子自覺性就會變差,原因是這種管制與被管制的關係存在。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你的孩子自覺,該不玩的時候就不玩了。我那個孩子,你要真這樣放開了,他會什麼都不幹,永遠都不想停下來。

這種情況往往有幾點原因:一是平時家長對孩子管得太多,如果放開手,孩子就會瘋狂的玩電腦遊戲。二是家長缺少耐心,指望自己一改變,孩子也能立即改變是不現實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除了以上兩點,我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孩子的空閒時間太多。

針對這一點,家長不如讓孩子換種方式玩,可以是一次博物館的參觀,孩子在博物館參觀的過程中,有利於養成主動探索的精神品格,通過文化展覽及介紹,幫助他們建立一種主動探求知識,渴求歷史文化真相的精神取向;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也可以是一次自然探索,踏入自然的課堂,自然總能給孩子一個更為廣闊精彩的世界,也總有它自己的辦法,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滋養他們從內而外的獨特靈性,喚醒他們愛與責任。

還可以是一次海外文化交流訪學,融入西方文化,在多元文化環境的浸泡中,提升全球視野,激發孩子的創新能力。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有的世界,他的成長,取決於家長為其營造的環境。母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從現在就開始改變,走出教育誤區,讓你的孩子成長快人一步。

書店裡書架上,教育書籍有很多,與學校相關的教輔資料佔了一大半,宏觀教育理論專著也有一部分,家庭教育的著作便顯得沒有那麼充實。

如果你關注過家庭教育的書籍,相信你一定知道尹建莉,她是我國家庭教育領域標誌性人物,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碩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經出版,就引起巨大轟動,震撼了中國教育界,成為劃時代的家庭教育經典之作。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今天我們要讀的就是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相比於教育理論專著,作者用了女兒圓圓的成長事例和深入淺出的文字傳遞出真實又實用的家教理念

,小編從書中摘錄了許多,精彩觀點俯拾即是,趁現在一起先來預習一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1 給小板凳揉揉疼

對於孩子磕傷碰疼的事情,父母應該怎樣處理呢?除了平日注意孩子的安全,在事情發生時,也應該儘量以輕鬆的心情相對,讓孩子感覺到這是平常的,甚至是有趣味的事情。父母如果大驚小怪,容易嚇著孩子,使其產生心裡恐懼。

同時,還要教孩子善待“對方”。假如小板凳碰疼了他,我們決不會去打小板凳,而是安慰寶貝的同時,帶著他給小板凳揉揉疼,告訴小板凳“馬上就不疼了”。這樣做,不但沒有讓事物站在對立面,成為“加害”孩子的壞蛋,反而使其成為分擔痛苦的朋友,並讓孩子意識到,“碰撞”是雙方的事,要互相體諒

2 古詩滋養的孩子

在這一篇中,尹老師為了培養女兒的文化底蘊,會有意識地給她讀詩,沒錯,僅僅是讀詩,而不是“解讀詩歌”,她說,我們對“難懂”的古詩容易產生錯誤想法,教孩子學古詩時,更注重給他講解,把每一句都“翻譯”成“白話”。事實上,故事要避免的,恰是過度解釋。

原因在於,一是對兒童理解力的信任,二是詩文中的已經沒與文字美重在體會,解釋反而是對想象力的束縛和語言美的破壞。

有些家長因為自己缺少讀詩的愛好和能力,想到教孩子讀詩,可能會覺得為難。其實沒關係,只要家長經常和孩子一起去讀去背,這方面的修養自然會加深。孩子的領悟多半比家長更好,他在簡單的誦讀中,就能有好多收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而且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更容易喚起孩子的興趣。現在也有許多不錯的古典詩詞選讀本,都有較為完備的註解,讀懂應該沒有問題。

這其實是提醒家長,要有長遠的眼光。語文的積累並不靠背和練,而要靠沉浸和欣賞。當孩子通過古詩詞這樣簡短而凝練的文字入手,慢慢體會文字表達的美和詩歌的思想感情。這也是為什麼小編喜歡給大家推薦詩歌的原因。

3 “好閱讀”與“壞閱讀”

尹老師在書中無一例外地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她用四個孩子的真實故事告訴我們,課外閱讀就是那根神奇的魔杖,“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但並不是所有書籍的閱讀都是一件好事,也可能是有害無益的“壞閱讀”。如何區分呢?一、好閱讀儘量用書面語,壞閱讀拋開書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語。二、好閱讀要求快讀,壞閱讀要求慢慢讀。三、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閱讀計較記住多少。四、好閱讀讀字,壞閱讀讀圖

同時,應該讓兒童感覺閱讀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沒有任何其他目的。還要記住不看“有用”的書,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因為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

對於語文課本,陶行知先生調侃地說:“有人說,中國文人是蛀書蟲。可是教科書連培養蛀書蟲的力量也沒有。蛀書蟲為什麼蛀書,因為書中有好吃的東西。使它吃了又要吃。吃教科書如同嚼蠟,吃了一回,再不想吃第二回”,想知道大教育家為什麼這麼說,歡迎自己去書中找答案哦。

4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如何對孩子進行品格教育?那就是不需要說教,不需要獎懲,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裡,有意識地進行性教育、為孩子創造無需說謊的環境、培養他實事求是的做人態度。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作者特別強調了“實事求是”這四個比黃金還珍貴的字,她認為,

實事求是的對立面不是虛假,是虛浮——虛榮、浮躁,以及這之下的偏執和嫉妒等。一個孩子在未來生活的踏實度,取決於他成長中多大程度上收到實事求是這四個字的影響,取決於他長大成人後的思維方式與這四個字有多接近。

小編讀完認為,“實事求是”更多是對內,對自己而言的。是敢於面對真實的自己全然接受自己,對自己有足夠信心,不是相信自己完美,而是相信自己越來越好

對自己忠誠,聽得見內心的聲音,所做出的言行才符合自然規律。虛浮的人往往是沒有看清自己的人,沒有深入思考的人,所以被誘惑,被異化。

5 “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

家長陪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工。而孩子從骨子裡是不喜歡監工的,只會表面上暫時屈服。所以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間磨損。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6 替孩子寫作業

通常情況下,學校容易佈置以“行”為單位的作業,幾乎沒有以“個”為單位的作業,缺少個性化的作業,作業量過多,都會使孩子產生牴觸心理,作業想要達到的幫助鞏固的預期效果就大大折扣了。

這時候,尹老師建議家長接受替孩子寫作業的方式

,因為這不是家長幫孩子在學習上舞弊,而是以理性對抗學校教育中的一些錯誤,以不得已的方式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自由時間,讓孩子生活得更快樂一些,並交給孩子實事求是地面對學習。它是保護孩子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除了這一招,尹老師還積累出了許多好建議,例如不寫“暴力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100分;考好了不獎勵……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7 做智慧的父母

面對家長,尹老師也提出了許多理念,她認為,不帶孩子便是父母的瀆職,要努力做“聽話”的父母;家長應有能力兼顧家庭與工作,學會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學會開“家長會”,不做穿西裝的野人。每一個建議都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準確而凝練。

8 小事兒就是大事情

兒童無小事,所有的小事對孩子來說都是大事,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隱私”,讓孩子愛上吃飯,引導孩子睡覺、學習不怕吵;努力讓孩子自覺少看電視,不怕犯錯,與孩子平等相處,可以開一開“提意見會”。家庭還要與社會、學校聯起手來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更加安全的環境。

當然,現在的家長還要學會避免許多坑人的教育誤區,例如數量大、懲罰性、還有惡意評價的暴力作業、內容越來越滿,花樣越來越多的學前班,以及所謂的“網癮”、“兒童多動症”等等可能安在孩子身上的可怕標籤,都是父母應該極力避免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裡,作者用的很多例子是女兒圓圓的成長故事,不要覺得故事中圓圓很小,作者的教育方法就更多適合幼兒,其實,教育是始終如一且循序漸進的

如果你的孩子正像書中圓圓的年紀,那麼可以早點開始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如果孩子已經到了小學、初中的年紀,更應該根據這些真誠的教育建議,去

改變已成習慣的消極的家教方式

例如,面對兒童早戀,作者通過“長大要和馬曉飛結婚”一節,既講述了女兒圓圓小時候喜歡和男孩子玩,想和他結婚的童年趣事,也呈現了幾個青春期孩子早戀的案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心得,做智慧的父母


然而最後,她說,“主要不是如何進行愛情教育,而是

成人如何以乾淨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理念理解孩子。不少孩子在品行方面出現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不斷遭遇承認‘垃圾思維’的侵害”“人很容易受到暗示,包括成人在內。如果一個人總被別人暗示為品行端正、善良友愛,他就會在這種氛圍裡漸漸生髮出自我肯定的意識,他的品行就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一個人總被暗示為有某個問題,他就會在這方面不斷地自我否定,逐漸喪失自信,向壞的方向滑去”

最後,希望每一位家長真的能多花時間思考對孩子的教育,做智慧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