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對於演員而言,演技得到認可,是件高興的事情。

尤其對於新生的年輕演員來說,“有演技”這三個字,是比“流量明星”更有分量的稱讚。

但若是隨意使用“演技”這個詞來一味形容和追捧流量明星,會讓她們有短暫的開心,可是也會導致她們無法正確的來看待自己,甚至會產生一種“錯誤”的演技認知導向。

動不動就拿演技二字來說話,有時候不是提升,反而會適得其反的讓觀眾感覺到厭倦。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當然,也不能以偏概全的否定所有的新生代演員,她們雖然閱歷不夠,仍然需要更多磨練,但是相對於同時期的演員而言,也有不少存在潛力,有發展前景的演員。

就以周冬雨為例,她所出演的影視作品所呈現出的效果,都是有不錯的看點的,無論是哭戲還是笑戲,是可以看出她在表演上的功力,算是同期小花中比較優秀的偏實力型演員。

但在演技方面,中肯的來看,周冬雨是一個個人風格明顯的演員,這可以是優勢,同樣也能產生劣勢。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借用知乎網友對她的評價,就是,“一個不帶有性特徵的小女孩,或者說一個古怪精闢的女童”,這些能從作品裡看到,同時現實生活中,周冬雨也基本如此。

因此,她被定型在了青春文藝系列,出演的角色大都差不多。

不少人覺得這沒什麼,能演就是王道,可年齡上的青春是有限的,需要尋找自己演繹上的突破口,才能有更寬闊的戲路。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不去侷限自己,嘗試不同的表演形式,其實有些看似差不多或是簡單的動作,也能演繹出不一樣的精彩效果。

01 笑戲是進階的基本功

都知道哭戲是演技的試金石,因此,許多演員都很專注於哭戲,相反看似簡單的笑戲,卻成為一種最容易被演員忽視的過程。

因為哭戲需要內心的醞釀,不少人覺得它很難演,倒是笑戲很好演,會笑就行,但是真的只要會笑就能演得好嗎?是咧嘴一笑就完事了嗎?

其實錯了,容易忽視的笑戲大有講究,笑戲是進階的基本功。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周冬雨屬於“謀女郎”出道,當時張藝謀執導的《山楂樹之戀》女主角時時沒能定下來,在劇組陷入斟酌的時候,周冬雨一張照片走進了張導的視線內,“靜秋”就是她了。

沒有專業的演繹基礎,也沒有表演上的經驗,但她卻憑藉一臉的笑意,打動了大眾,乾淨真誠無心機的笑,角色代入感很強,完全可以用“自然無汙染”來形容。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她的笑很有渲染力,你能通過她的笑看到“靜秋”這個角色文靜的性格,當她被老三背起來時,低眉淺笑間,傳遞出了角色複雜的內心,幸福略帶羞澀,同時又有點在封建時代,青年女子對於愛的拘謹和小心翼翼。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相比之下,《少年的你》之中,周冬雨扮演的陳念是一個遭受校園暴力的學生,而小北答應以後會保護她,靠在小北肩上的她,笑容裡流露出了一絲踏實和安穩。

笑很淺,但傳遞出來的情感卻很深,這個笑一看就是有心事,有故事的那種,不像“靜秋”那般天真爛漫。

沒有太多的修飾,也沒有太用力的去演繹這個笑,要保持有點悲色調的面部表情,但是又要有找到心靈依靠的慰藉,兩者兼顧起來,就是悲中找到一絲溫暖的笑,不能放得太開,也不可以完全收著不笑,這就需要演員本身的基本功了。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但要說周冬雨笑得最爽的,應該屬和張一山主演的《春風十里不如你》,鬼馬系的她可以說是本色出演,那段偷吃東西時的樣子,笑得十分的滿足和得意。

她把角色的那種內在的孩童天性演出來了,這個看似簡單普通的笑,可以說被周冬雨比較精彩的呈現了出來。

不是咧嘴一笑的走個形式,而是真真切切的能感受到她的喜悅。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從角色入手,把自己融進了戲裡,才能給觀眾強的代入感,不然很容易出戏。

如《演員請就位》中改拍的《仙劍》那段,三個演員在臺上表演的就有點尷尬,尤其是“李逍遙”不合時宜的笑,有點出戲,不偏不倚的講,演員還需要“修煉”,成長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進步,在表演比較上來看,周冬雨的笑戲還是值得稱讚的,當然,還是比較期待周冬雨那種除開甜美、憂傷之外腹黑系的笑戲的。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02 笑戲需要層次感

孫儷曾在拍攝《甄嬛傳》時說:“笑太難了!”

那段帶臺詞的哭戲都能沒難到她,笑戲卻讓娘娘叫難,估計很多人第一感覺,可能是把這句話當成了玩笑。其實,這是真的,並且比哭戲更考驗演技。

笑戲是需要層次感的。要針對角色的內心、年紀和經歷,而展示出不同的笑,這並不簡單,相對於基礎階段,它更能判斷一個演員的演技。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看過《甄嬛傳》的都知道,孫儷飾演的甄嬛從不諳世事的少女到最後成為身處高位的太后,這是一段成長的歷程,因為宮裡的一些事,她漸漸開始改變。

這些,從甄嬛的笑容裡,就能看出個大概。剛入宮時,她的笑是燦爛明媚的,很清澈明朗,但到後面,經歷了後宮風雲,她的笑容裡多了一種看不透,甚至能嗅到一絲“不好欺負”的味道。

孫儷演繹的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角色的性情的轉變,把少女的單純和身處高位的複雜表現的入木三分,這是功底深厚的表現。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同樣,在《楚喬傳》中李沁的笑,也是前後對比反差比較大的,也是比較慘的。

她的角色設定是一位公主,無憂無慮又帶有一點傲嬌,這是前半部分的形象,那時候的她,笑裡是有光彩的,是沒有煩惱摻雜的,看上去溫暖俏皮。

可後半部分,她經歷了摯愛的利用,遭受了家的破滅,心中積攢了絕望與不甘,這個時候,她的笑容就附上了一點邪惡和心機。

這就是經歷痛苦之前和之後,呈現出來的笑容變化,不瞭解劇情,也能從兩個笑中看出角色的內心的臺詞。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在周冬雨的《後來的我們》裡,也能看到笑呈現出的層次感。

開始義無反顧的追逐愛的她,臉上的笑意就像糖一樣,看著就是幸福甘甜的,令人羨慕。可是沒能逃過現實的情侶,面對生活“跪下”了,分道揚鑣成為了兩個人生命裡的過客。

時隔多年再見時,周冬雨的臉上已經多了幾分成熟,面對井柏然的掩面痛哭,知道難以挽回的她笑容裡也夾雜了“愛過也錯過”的苦澀。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有層次感的笑戲,有時候勝過哭,就算沒有臺詞,也能讓人感受到角色的代入感。

不像那種沒有代入感的表演,通過誇張的面部表情,傳遞出奇怪的演繹,讓人瞬間出戲,甚至有點哭笑不得。

笑戲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它其中有很多“暗藏”著的演技。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03 表演的力度

演技是通過姿勢、動作、表情和語調來恰當演繹某個人物的藝術表達形式。

好的演技有一個力度,尤其是在不同的情景下,不能刻意把角色的表情誇張化,不然就呈現出“喜劇”的效果,也不能放不開的特意收著,收放自如才可以面對角色時刻的轉換。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像中日建交之後,日本藉機拍攝了我國由經典名著改編的電視劇《西遊記》,堺正章的孫悟空,一點靈氣都沒有,這個笑看上去特別的誇張奇怪,給人一種僵硬的感覺。

再看張衛健版的孫悟空,眼神、呲牙和抓耳撓腮,這才是猴哥該有的活潑特性。

同一個角色放在一起,就能很明顯的對比出演員之間存在一種差距。張衛健的表演更加傳神自然,而堺正章的表演太過於刻意,有種用力過度,無法收回來的感覺。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堺正章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張衛健

對於表演的收放自如,這需要演員對於角色情緒的恰當把握。

張曼玉在《甜蜜蜜》中,那段看見男友意外身亡的戲就特別的經典,放與收,她也拿捏的特別的穩。

當時的笑是在外人面前的故作堅強,可最終內心翻湧的傷心根本無法隱藏,但沒有用力的大哭,而是低頭抽泣,難以接受卻又要假裝堅強,張曼玉從笑到哭的力度都把握的很巧妙。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說到“笑中有淚”,又怎能不提到遊本昌老師所飾演的濟公,他的那段戲可以稱作“教科書級別”的演技。

你試著用手分別捂住他的半邊臉,你會發現,他一半是哭一半是笑,用爐火純青來形容遊老師的演技,完全不過分。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他的整個表情五味雜陳,折射出了人物內心複雜的情緒,有著比較強的表演力度。但若是度沒把控好,展現出來的演技可能就是面部表情的不協調了,可能演的是一場哭戲,眉毛和眼神都到位了,可嘴巴卻呈現了喜劇的特效,就會顯得特別的奇怪。

周冬雨能否擔得起“演技”二字?

關於哭笑糅合的戲,周冬雨雖不及老戲骨演的那樣精彩,但在同時期的演員裡,能擔起“演技”二字。

可人要向上看,不能把自己侷限於一個小的層面,演員的演技也是如此,要在不斷地的摸索中找到表演恰當的力度,不誇大,也不縮小到可有可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