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我都改行打榜了,為何還被批評?”張雲雷低俗調侃惹爭議

張雲雷因為在一段相聲表演中,用不當的段子調侃了前輩張火丁,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

“我都改行打榜了,為何還被批評?”張雲雷低俗調侃惹爭議

這名相聲界的後起之秀,已經不是第一次因為不當“砸掛”而被點名批評了。

在2019年5月,張雲雷就因為被翻出曾經在以往的表演過程中,拿“汶川地震”以及“慰安”等嚴肅的歷史事件進行調侃,而受到公眾的抵制。

他本人也及時地發表了公開道歉,表示“今後會加強藝德建設,提高自律意識”

“我都改行打榜了,為何還被批評?”張雲雷低俗調侃惹爭議

張雲雷此番道歉,到底是權宜之舉,還是真心悔改?我們暫時不得而知,因為自他道歉後,有關部門曾勒令德雲社暫停他一段時間的工作。

減少了德雲社工作機會的他,一度和蔡徐坤在音樂榜排名上展開激烈的爭鬥,直至事件平息後,才逐漸重回相聲的舞臺,至今為止在舞臺上的表現還算“格守諾言”。

“我都改行打榜了,為何還被批評?”張雲雷低俗調侃惹爭議

這次被批評的相聲表演片段,據傳這是2018年的全國巡演北京站愛粉專場,是否屬實有待考究。

但有明顯的德雲社標識,證明張雲雷和楊九郎此時是代表德雲社進行表演。再根據演出服飾可以判斷,這段相聲的演出時間,比張雲雷道歉的時間要早。

所以,並不能成為張雲雷“不知悔改”、“不會吸收教訓”的證據

這一點,還希望大家能理性對待,不要在評論時有失公允。

“我都改行打榜了,為何還被批評?”張雲雷低俗調侃惹爭議

然而,即使這段表演是“舊賬”,所產生的不良影響依然不能忽視。

其一,張火丁屬於張雲雷前輩,張雲雷調侃前輩的行為,與尊師重道的中華傳統美德相背而馳。如果默認他的段子合理,那是否就等於認同學生可以隨意向老師開涮?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許多青少年都能輕易接觸到大量的網絡信息,但由於社會閱歷不足,他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來判斷是非,容易把名人的行為當成行為準則,並加以效仿。

張雲雷身為名人,沒有以身作則,輸出錯誤的價值觀,產生了持久的不良影響,受到批評並不冤。

“我都改行打榜了,為何還被批評?”張雲雷低俗調侃惹爭議

其二,張雲雷調侃張火丁用的段子涉嫌低俗,不適宜在公開場合進行傳播。

雖然有人說,相聲就是如此,取材源於日常低俗成分,表演過程中無可避免會“涉俗”。

話雖有理,但源於低俗並不代表要演出低俗。

首先,沒有經過藝術加工的低俗,自然也能引人捧腹,但這種脫口而出的低俗,終究難登大雅之堂。一個專業的相聲演員,站在舞臺上只能靠“黃段子”抖包袱,體現不出應有的專業素養。

“我都改行打榜了,為何還被批評?”張雲雷低俗調侃惹爭議

其次,靠“低俗”內容譁眾取眾,是一種落後的表演形式,不僅不符合主流的社會價值觀取向,也正在逐漸被市場所嫌棄。最明顯的就是曾經的港式喜劇,都喜歡把“屎尿屁”當成搞笑必備元素,但放眼今天的喜劇,這樣低俗的元素還能否被觀眾接納?

低俗的笑料,在私下交流沒人管束,但放到公開場合展現出來,既不雅觀也不被提倡。張雲雷公然在鏡頭前說“低俗”段子,就是一種“逆潮流”的舉動,必然會受到抵制。

“我都改行打榜了,為何還被批評?”張雲雷低俗調侃惹爭議

人民日報之所以針對張雲雷事件製作了豎版海報,用意就是在倡導藝人應該“謹言慎行”。

“砸掛有底線,德行放心間”十個字高度概括出主旨,是一種“揚正氣”的行為,並不是“翻舊賬”的操作。批評張雲雷的同時,也是給有類似行為偏差的藝人一個警醒。

至於一眾媒體為何“時空錯亂”地指責張雲雷“不知悔改”,則可以引用於正的一句話作出解釋:

娛樂圈的套路:演員新紅——組織各種黑料——沒有黑料噴演技——演技還行找過去——沒有過去摳字眼。

一切皆是炒作的套路。

“我都改行打榜了,為何還被批評?”張雲雷低俗調侃惹爭議

我是一木支危樓,大家對張雲雷用“黃段子”調侃前輩遭批評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