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她在钱塘江畔,守护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钱塘夜听第五十期 | 她在钱塘江畔,守护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陪你出发,伴你回家。这里是钱塘夜听第五十期,每周五晚上八点,鲜活的思想、好听的故事如约而至!

漫步钱塘江两岸,映入人们眼帘最有标志性的一段景色,当是耸立于江边的巍峨佛塔——六和塔。历史上钱塘江畔的塔幢造像众多,但大多已经湮灭于岁月沧桑之中,至今犹存的有杭州六和塔、白塔与盐官占鳌塔、严州双塔等。

耸立于钱塘江畔月轮山山腰上的六和塔,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取佛教“六和敬”之义,故命名为六和塔。

钱塘夜听第五十期 | 她在钱塘江畔,守护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由吴越国最后一位君主、虔诚信佛的忠懿王钱弘俶建造。兴寺建塔是吴越钱氏祈求护国佑民的重要举措,所以钱弘俶对六和塔的建造极为重视,他亲自物色遴选得道高僧负责督造,两宗祖师智觉延寿禅师曾住持并重兴杭州首刹灵隐寺,他被委以重任主持督造六和塔工程。

六和塔塔身共九层,高五十多丈,巍峨突起,俯看钱塘。塔的顶层装有明灯,为夜晚航行的船只指路。宣和三年六和塔毁于兵火,如今保存的砖筑塔身,是南宋绍兴二十三年重建的。

钱塘夜听第五十期 | 她在钱塘江畔,守护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自南宋以来,六和塔屡毁屡复,时有修建。明嘉靖十二年,倭寇入侵杭州,六和塔遭破坏;万历年间进行大规模修缮。清雍正十三年,李卫再作大规模整修,历时两年完工;清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来杭州登塔游览,七层各题匾额,并题诗联;清咸丰十一年宝塔遭兵乱,外廓木廊损坏严重;清光绪二十五年再作大规模修缮重建。

钱塘夜听第五十期 | 她在钱塘江畔,守护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1934年,民国政府曾有再次修建六和塔的打算,还特地邀请了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来杭商讨修复计划。梁思成经过十多天的现场踏勘,同时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绘制了《六和塔复原状图》,可惜不久后日寇侵入浙江,六和塔的复原重修计划只能取消。到新中国建立后,政府也多次对六和塔进行维修保护。至1991年,六和塔进行了一次大修,而参加修建的专家正是梁思成的学生郭黛姮。此次维修的主持者,原杭州市园文局局长施奠东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

钱塘夜听第五十期 | 她在钱塘江畔,守护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现在的六和塔早已失去原本的模样,呈现的是各个时期修造的成果,而饱经风霜的六和塔更像是一位老僧深入禅定于钱塘江畔,述说着历朝历代的故事。

钱塘夜听第五十期 | 她在钱塘江畔,守护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它不仅是钱塘江畔最具代表性的佛塔建筑,是“东南佛国”杭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众多佛塔中的佼佼者,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佛教文化,包含着诸多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它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佛教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钱塘夜听第五十期 | 她在钱塘江畔,守护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中国知名历史教师袁腾飞在谈到六和塔时,非常肯定它对杭州人民的意义:“中国人修塔的目的是祈祷国泰民安,所以它才会在江边,在山的险要之处立塔,有水的城市它就是比较灵动,所以有这个塔在这儿,江、山、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