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未來科學城將為人才提供“類海外”發展環境

新京報快訊(記者 姜慧梓)1月6日,北京市昌平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開幕。昌平區區長王合生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出,為支持未來科學城發展,將為高層次人才提供“類海外”發展環境。

年內400套人才公租房或將具備入住條件

人才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為吸引並留住高層次人才,工作報告在部署2020年未來科學城工作時提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對沙河高教園2020年的發展,工作報告明確,以高校為依託,實現產學研用一體化。確保本學年31項重點任務落地見效,接續實施新學年發展計劃。建好奇點中心校城融合示範基地,補足服務配套、創新孵化等功能。

配套功能建設方面,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國際人才社區建設,營造“類海外”發展環境。比如,改善產業園區生活和商務配套環境,完善人才落戶、住房保障、入學就醫等配套政策等。

具體來看,未來科學城東區一期到2020年將建成7.88萬平方米的商業配套及79.97萬平方米的辦公樓宇;年內或將實現400套人才公租房具備入住條件。

為解決高層次人才的子女教育問題,2020年,未來科學城公立學校二期中小學將完工;沙河高教園區第二小學和第二幼兒園也有望於2020年9月開學投用。據瞭解,這兩所學校是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集團合作辦學,主要滿足高校教師子女入學需求。

東區構建“能源谷”,西區構建“生命谷”

根據《昌平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將高水平建設未來科學城,實現“科學+城”的產城融合。分區規劃提出,未來科學城將構建“兩區一心”的空間格局。東區以央企研究院為主,西區重點佈局生命健康、智能製造為主。

根據王合生今日所作政府工作報告,東區即為“能源谷”。聚焦能源,包括新能源、先進儲能、能源互聯網等具有先導性的細分領域。

從主體看,“能源谷”主要打造以央企為龍頭、多元主體協同創新的產業集群。今年將設立能源產業發展基金,引入更多民營、外資創新型企業和研發機構。同時,“一企一策”盤活存量資源,加快公共服務區配套設施建設。據瞭解,昌平區正在探索推進武鋼等央企低效用地“騰籠換鳥”。

西區則為“生命谷”,提出健全“管委會+運營公司+開發企業”工作機制,發揮運營公司優勢,對接引入專業服務機構,促進科技與產業、資本與創新、研發與生產的結合。

工作報告提出,“生命谷”將探索轉變土地開發模式。據瞭解,昌平區將按照“先定項目後供地”原則,實現朱辛莊010地塊、七里渠002地塊、生命園三期A地塊等地塊土地精準供應。

昌平區北七家鎮有包括6個村、4個地塊的集體產業用地,對這類土地,昌平區將探索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試點等模式,將其打造為鄉鎮統籌利用集體產業用地試點,建設區域科技創新微中心。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