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有這麼一部偏小眾的影片,因為尺度太大,而無法在國內上映,卻又真實細膩地拍出了東北女人的溫柔掙扎和苦痛......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這部導演居然是個歐洲的男導演-奧利維耶.梅斯。

梅斯是個比利時人,也是個中國通,因為特別喜歡中國,之前已拍過有關中國的片子《去不息》《走門前》《下海》等。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今天推薦的便是梅斯執導的《下海》。

本片由王小帥擔任監製。

由實力大於名氣的文藝片女演員齊溪擔任女一號,齊溪是個特別好的女演員,在很多優秀作品中有過精彩的表演,她是《浮城謎事》中的讓人印象深刻的小三桑琪,是《地久天長》中正直敢愛的茉莉。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我們熟悉的男演員耿樂飾演男主角,耿樂從業多年,憑藉著《陽光燦爛的日子》《花樣年華》《北京愛情故事》《瘋狂72小時》等作品,為大眾所熟知。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另外一位實力派女演員曾美慧孜,則在片中扮演了女二號,我們都知道憑藉電影《三夫》,曾美慧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並開始為大眾所認識。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齊溪扮演的女主張麗娜是一個東北女人,結了婚,有一個小孩。

非常不幸的是,面對90年代來勢洶湧的下崗潮,她被迫下崗了。

那是一段慘痛的時期,下崗難就業是許多人所面臨的困境。

因為聽身邊人說在法國當保姆,每個月能掙2000歐。

張麗娜就動了心,極力說服丈夫(耿樂扮演),不惜為此借下了高利貸啟程去巴黎。

她是以去旅遊的名義報旅遊團來到巴黎的,到了之後就著找機會偷溜了下來。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然後,她就開始了困難的找工作過程。

人生地不熟本來就舉步維艱,而讓她更難過的是,現實更加沉重。

原來,在巴黎做保姆工資並沒有那麼高,只不過是400-500歐的市場行情而已。

她懵了,但又能怎麼辦,你不做有的是別人做,她也只好硬著頭皮先做著再說。

辛辛苦苦做了一個月,還時常備受女主人的刁難,說好的500歐工資,還別女主人以打碎花瓶為由扣掉了100歐。

最讓她無法忍受的是被歧視:你們這些東北人就是這樣,粗手笨腳的,啥也幹不好。

張麗娜自然是忍無可忍了,大吵一頓,帶著行李離開了。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失去了工作,張麗娜又開始在巴黎街頭孤零零地漂泊起來。

正當她不知所措時,在街邊的餐廳,她認識了一名東北老鄉李玉梅。

他鄉遇故知,她們倍覺溫暖。

李玉梅將同樣可憐的張麗娜帶回到了住處,算是有了個落腳的地方。

可是,這間屋裡的一群女人,原來都是從事一群性交易的站街女。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起先,張麗娜與她們保持了距離,不和她們說話,自己努力地去尋找工作。

奔波多日,可結果不如人意,她遲遲知道不到工作,而老公來電話又告知家裡欠的貸款催得緊。

張麗娜終於還是堅守不住了,開始暗暗觀察她們是如何站街的。

就這樣,不知不覺,她也開始了自己的站街生涯。

在這個期間,她遭受過苦痛,但到手的錢來的那麼快,隨著一筆筆錢匯入家裡,老公的快樂和滿足,讓她心情複雜,為了實現將來回家開店的憧憬,她含著笑繼續......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可是,突如其來地狀況來臨了,下崗在家的丹丹(曾美慧孜扮演)一家,因為看著麗娜寄回了這麼多錢,丹丹老公逼著丹丹也去巴黎做保姆。

麗娜不想將丹丹拉入火坑,可是丹丹根本就沒有給她很好的機會,她很快就來到了巴黎。

瞞也瞞不了幾天,因為現實真的沒有那麼美好,麗娜還是鼓起勇氣向丹丹坦白了一切。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本以為這樣,丹丹可能會知難而退,可是知道了又能如何?

丹丹還是向當初的麗娜一樣別無選擇,做起了站街女。

可是,丹丹內心比較脆弱,她一直無法讓自己的內心獲得寧靜。

於是,她們兩人只好帶著疲憊不堪的靈魂,回到了家鄉。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回家後,短暫的快樂和讚賞後,丹丹老公得知了她們在國外的事,他大發雷霆。

可是,最終他還是選擇接受了自己的老婆丹丹,因為這件事本來就是由他執意逼著丹丹去的,丹丹有著她的無奈。

而麗娜的老公,無法接受這一起。

因為在他看來,他們並不是沒有選擇的,他也不認為自己有錯,都是麗娜自己的執念太重了,如果她不去巴黎,他們日子苦一點也過得下去,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滿是破碎。

所以,他選擇離開了家,躲到了離家很遠的陌生地方,將自己困在內心的牢籠裡。

最後,麗娜帶著兒子找到了他,他在廚房煮著面,也煮著他們自己,煮著煎熬。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關於從事娼妓這個職業,這是一個多少年來都無法改變的生活選擇,無論什麼時候總有那麼一些人選擇了它。

關於這部影片中張麗娜的選擇,有網友強烈反對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一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 我同情你的遭遇,但不表示認同這個職業。路都是自己選的,為了來錢快去幹這種事就得受到歧視。 金錢和牌坊只能選擇一個。

也有網友抱著同情說: 賣血算合法嗎?賣血的人就是下賤、不道德,不值得被同情的?那賣身呢? 沒有人生來就喜歡賣身,它也絕不同於其他的所謂“犯法”——搶劫犯或許能享受作案的過程,而賣身誰也不會喜歡。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其實,這是個無法用所謂三觀和道德,站在旁觀的角度簡單評價的事,這其中有身不由己,有抉擇的痛苦和無奈,對於她們錯不在職業的貴與賤,而在於自己是否能承受這種選擇的後果。

影片拍得讓人動容,也得益於導演細膩地呈現了人物內心的掙扎和痛苦,當被迫做站街時,內心的苦澀和複雜,但回來後面對家人時,內心如同煉獄,還有那些不得不面對的道德、倫理的問題,以及親戚朋友間的糾葛等,都讓人看得內心觸動不斷。

此外,值得一提的這不光是幾個人的苦難史,更是一個時代下個體的流動之殤。

影片中麗娜在巴黎所一起住的那群站街的中年婦女,各自有著各自的苦痛,她們有著讓人無法接受的一面,也有著讓人心懷傷痛的一面。

無法上映的華語大尺度,細膩地呈現了一批人的苦難史

關於90年代下崗潮,有這麼一個評價:90年代,東北下崗潮,多少人因為窮而全家人一起自殺,因為窮而由老公踩著自行車送老婆去做那些事,還得在門口等著。

生活不是如表面光鮮或齷齪的那樣簡單,有很多身不由己和不為人知的無奈,我們不能僅憑自己的或淺薄或高深的觀念,就去輕易評價他人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