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我”和煙囪的故事

高聳的煙囪,是他眼裡的“風景”

1971年的李家塔,空氣中充滿了硫磺的味道,這是楊海潮出生的地方,兒時的他以為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該是這樣的。在煤堆上玩耍一天,回家洗手,頑固的黑色汙漬總是搓不乾淨。

“我”和煙囪的故事

生活照(源於網絡)

2019年的李家塔,清風徐徐,楊海潮抬眼望去,遍野綠色,遙望城中,最高的那座樓也清晰可見。他就勢躺下,泥土與青草混合後的特有香味撲面而來,望著藍天,他不禁憶起當年。

誰家的煙囪不冒煙

那是1996年的隆冬,年僅25歲的楊海潮搓著凍紅的雙手,邁進了印臺區城建環保局的大門,從小飽聞“硫磺味”的他,在心裡暗下決心——定要讓下一代與硫磺味的空氣告別。

這一步邁出,便是23個年頭。

“那時候的環境監察所,主要工作就是管理企業,以“誰汙染、誰治理、誰交費”為準則。當時群眾整體環保意識淡薄,我們出去檢查,都會帶上打印好的工作職責,邊工作邊宣傳。不然人家不知道你是做什麼的,以為你是環衛工,負責清掃街道。”談起剛入職時的窘境,楊海潮記憶猶新,那時到企業檢查,你告訴負責人煙筒冒煙了,人家直接就回答,別家都是這樣,誰家生產煙筒不冒煙。
1996年,全國的經濟正在飛速發展,年GDP增速已達71814億元,增長率9.9%,“生態環境保護為經濟發展讓路”成為部分城市的首要發展理念。以煤城而聞名於世的銅川,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累計為國家貢獻了6億多噸煤炭、2億多噸水泥,為國家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可一個資源型發展定位的城市,在大眾眼中卻被戲稱為“一個連衛星都看不到的地方”,那時“出門戴口罩,走路眯著眼,吃飯捂著碗”是外界對銅川的形象比喻。生態環境保護為經濟發展讓路的發展理念,引發了地區環保意識的階段性缺失,一時間,銅川地區環保工作的開展,面臨著進退兩難的窘境。然而,楊海潮並沒有氣餒,他堅信,時間與汗水會證明一切。

“土匪”搖身變做好人

1999年,銅川全面展開散煤專項治理行動,楊海潮與市、區煤煙大隊和公安局組建了聯合執法隊伍,到三里洞某家屬院拆除煤棚,未曾想剷車還未駛至煤棚近前,卻忽然從院子裡衝出了一群年過半百的老人們,這50多位大爺大媽有的扒上車身,有的坐到車前,阻攔剷車施工,安全起見,執法隊只好安排全員先行離開。結果走的時候,老人們卻高呼——“土匪”走了!“土匪”走了!

楊海潮心有不甘,一個正經的環保工作者,卻被老百姓稱為“土匪”,這讓他整夜無法入眠。輾轉反側中,他漸漸明白,還是工作中的溝通不到位,老百姓不瞭解拆除煤棚的意義。第二天一大早,他便與執法隊前往家屬院與住戶代表座談溝通,整整6小時的交流,總算讓住戶同意了煤棚拆除。拆除後沒幾個月,住戶院裡聳立起兩個配備了除塵器的鍋爐房,家家戶戶接通了天然氣,有了鍋爐也實現了住戶的集中供暖。

次年,楊海潮去該家屬院例行檢查,門房一見是環保的車,大老遠就把門打開了,那群原來躺在剷車前的大爺大媽們,見到楊海潮就笑,“集中供暖就是好,以前一到冬天,家家戶戶都燒煤,煙筒裡冒著煙,嗆人得很,年紀大的人都不敢出門。現在空氣好多了,天氣好的時候,大家能出門遛彎,鍛鍊鍛鍊了!”楊海潮說,這是他進入環保局以來,第一次感受到群眾的認可,一個笑容和一次握手,都使得楊海潮的內心日漸踏實,每一個細微的表情與動作,更見證了群眾環保意識的提高。

現如今,大到企業資質審核,小到飯館的開辦,都要符合環保相關標準,檢測及審批手續的增設,楊海潮和他的同事們更加忙碌了,他們奔赴在環境監察一線,用青春和熱血踐行著保護綠水青山的莊嚴使命。

煙囪是他眼中的“風景”

“幹環保時間久了,感覺自己都染上了‘職業病’!”楊海潮自嘲道。難得出門旅遊,別人都是看風景,而他卻在四處張望,東邊有沒有煙囪,西邊哪家工廠在冒煙。環保工作多年,讓老楊形成了慣性條件反射,你要問他哪個地方怎麼走,他一定會告訴你,沿著第幾個煙囪右轉——他眼裡的地標,就是煙囪。

多年的環保一線工作經歷,讓楊海潮積累了豐富的現場判定經驗。在設備緊缺、人力匱乏的年代,環保案件的處置,全憑辦案人的鼻和眼。2007年,有線索稱印臺鴨口礦廢水直排至銅川和白水交界處的林皋水庫中,使當地的魚塘受到了汙染。楊海潮與同事順著鴨口礦,沿河徒步十幾公里,邊走邊看,邊看邊聞,這才判斷出受汙染的區域範圍。經過5個多月的協調,鴨口礦新建了汙水處理站,廢水經處理後實現了達標排放。談起這個案子,楊海潮至今還感慨不已,“以前遇到這種跨流域的汙染案件,處理時間長還不好確定情況,現在可大不一樣了,檢測設備全而精,人力也補充了不少,再遇到這種情況,直接在出水斷面取樣化驗,拿樣品進行檢測,就知道詳細的數據,方便了不少。”

有句話楊海潮常掛在嘴邊:“執法必須要嚴謹,環保執法更不能鬆懈,法律法規和執行標準都要爛熟於心,面對執法對象,得能說出個一二三來,讓他們認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性”。他先後起草了《王益區關於加強環境監管執法思考》《關於建立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的指導意見》等調研文章15篇,制定並下發各類通知32份,起草各類報告24份,邊工作邊思考,時刻踐行著一位老環保人的初心。

23年,轉瞬即逝,刻在歲月年輪之上的,不僅僅是他為環保事業奉獻的寶貴青春,也刻下了熠熠生輝的光環。23年來,楊海潮先後被評為環境保護大檢查先進工作者、生態環境部2013年度先進個人、2016年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2018年被任命為全國第35組環境督查組組長,負責四川省內江市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督查,圓滿完成了督查任務,受到了國家生態環境部的高度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