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交城县积极响应“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新要求

交城县积极响应“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新要求,以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维稳创安、服务民生为己任,按照“民意引领政务,政务服务民生”的工作思路,在着力完善基层基础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服务管理力度,注重三级综治中心规范运行,为全县社会、经济、民生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创新理念,民意引领政务走

为强力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层工作,完善基层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服务和管理机制,通过萃取兄弟县市先进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交城县委、县政府提出将三级综治中心打造成为“规范权力、服务民生的窗口;化解矛盾、维稳创安的堤坝;加强党建、巩固基础的阵地;弘扬传统、精神文化的家园”,并通过“六个一”建设思路,全力打造三级中心建设。

一是树立一种全新的理念。乡(镇)党委、政府和农村两委主干树立依法规范运行的理念;树立关心群众事务,主动服务民生的理念;树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夯实执政根基的理念;树立解决矛盾纠纷、转变工作作风的理念;树立加强依法治国、创建平安交城的理念;树立党委政府主抓,一把手负总责的理念,全力推动综治中心建设。

二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完善综治中心尤其是便民服务室建设标准,明确服务人员的配置,通过不断的制度建设和运行实践,确立规范的中心运行机制,乡村首先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主任的工作体系;其次确立首问岗、带班岗、值班岗,保证运行畅通;再次是依托便民服务室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将农村“两会一队”建设、乡村调解中心建设纳入建设体系,构建综合服务管理的大平台。

三是公开一批服务的事项。本着把权利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把权利用于改善民生之中的原则。各级中心整合各职能部门职责,下沉人力,公开服务内容、审批事项,公开办事流程、承办人员,确定办理时限,落实服务承诺,公开《民生服务清单》和《农村公共事务服务管理清单》,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落实“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彻底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四是抓好一个系统的运用。充分挖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工作指令的发布、平安建设和惠农政策的宣传、工作事项的提示、工作内容的反馈、工作成效的考核、工作业绩的浏览、民生事务的预约、各项政策的咨询答疑,同时实时通过平台了解基层工作状态,掌握工作进度,评价工作业绩,强力促进基层综治体系高效运行。

五是突出一项重点的职能。农村中心的建设运行是整个综治体系的起点,核心是服务,重点是矛盾纠纷化解,目标是维稳创安。在中心运行中,乡村全部建立矛调机构,设立专门的调解中心,配齐调解人员,突出抓好调解服务,落实职能,关口前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打造好维稳创安的第一道防火墙。

六是抓好一支队伍的建设。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就是抓好农村干部。首先是强化农村干部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民服务的意识、爱岗敬业的意识、关心三农的意识、当好公仆的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明确农村两委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兼任网格员,建设一支“基础很扎实、服务很热心、协调很得力”的队伍,形成网格员、便民服务大厅、两委主干三个层次的服务格局,构筑民生堤坝,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强化措施,政务围着民生转

为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既定目标,综治中心提出“三个跟进”的工作举措,确保体系建设和运行规范高效、方便快捷。

人员跟进,试点先行,强力推进三级中心建设。县中心工作人员分组深入各试点乡(镇)、村(社区),从中心的布局、设计、硬件建设、档案完善、人员培训、事务办理、服务流程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协助。按照“分组包干、一包到底”的要求,全程参与到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督办落实,实时掌握各中心建设进展和运行情况。通过试点先行,着力打造“上下联通、横向对接、部门联动”的服务管理新格局。

服务跟进,效率先行,努力推动三级中心运行。解决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思路不清、目标盲目、简单整合等问题,县中心通过试点的建设和应用,结合本县工作特色和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汇编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运行参考资料》,对建设的框架要求、标准、工作规范和运行流程做了详细的说明,为中心的规范建设和运行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县中心各组工作人员针对所包乡村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实效的原则,从便民大厅、调解中心、治保会、巡逻队的整体格局设计、上墙制度到档案建设、服务流程进行科学配置,建设了集信访接待、纠纷调解、民生服务、内外事务办理于一体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通过深入村庄个户摸底调查和对部门乡镇的意见征求,编制民生服务清单,全部在乡村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内公开公示,并将服务项目、办事流程、提交材料、承办人及联系电话制作成手册和一次性告知单置于服务大厅内,方便群众取阅;在档案建设方面,中心从33项基础信息档案和13大类涉民部门信息档案入手,统一完善、补充规范,通过制定统一表样、统一标签,按照分类归档方法,解决了中心档案散乱无章的问题,方便了信息的调取,提高了服务效率;通过对中心工作人员就系统平台操作、网上应用、事务处置、终端上报及基层综治基础知识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培训指导和模拟演示,确保各级中心事务处置及时、流转迅速、办结高效。

监督跟进,实务先行,全面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县中心秉承务实、求实的体系建设运行理念,不定时组织各小组对所包试点进行交叉检查和观摩,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及时通过专题会议交流整改意见,安排确定工作方向,不断完善运行规范,努力提升工作效能,推动务实发展。同时县中心建立了交城县综治微信群,将各级中心分管领导、工作人员拉进群来,实时了解掌握工作动态,指导工作开展,跟踪事务办理进程,确保民生事务落到实处;其次,县中心指定专门小组实时监控系统上报事务、综合研判事务性质、合理调度承办主体、跟进督办重点事项、真实反馈群众意见,通过每日观察、每周通报、每月分析,了解掌握工作进度、共同分享典型经验、督促整改存在问题,从而促进基层积极履行职能职责,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运行,增强中心生命力。

“十联”运行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交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响应上级要求,以综治中心为载体,以问题导向为引领,实行了矛盾纠纷联查联调、民生服务联通联办、应急救援联动联处、社会治安联防联治、和谐社会联建联创的“十联”运行模式及“六卡十簿十制”管理机制,形成了以一点汇聚、多点融合的新格局。

着力打造服务网络。全县10个乡级中心、41个便民服务工作室全部完成建设并规范运行;山区农村中心采取“乡镇搭平台,农村走进来”的模式与乡镇中心共建。通过建设大平台,把农村干部请回来; 利用微信群,把农村干部拉进来;增派工作车,把农村工作装进来的方式,多途径、多角度开展农村服务。今年上半年,各级中心共上报社情信息9969条,上报信息涉及平安建设9164条、公共服务178条、工作动态及基础信息627条,按时有效处置上报事务9941条,有效处置率99.72%,有效处置率省市排名均为第一;平安建设类信息占总信息量的91.92%。

全力推动规范运行。各乡镇、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出发点,创新民生服务新思路、新措施,将全部涉民13类65项服务清单公示,设置首问服务岗、带班岗,保证群众办事找的见人、办得了事;通过管理系统开展服务预约、网上咨询等工作,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部分中心还推出《公共事务服务管理清单》、社区名片,建立了中心与物业管理融合服务、代办服务、流动服务、村干部驻乡级中心定时联动服务、网格长上门服务等制度,致力于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全力推动中心的规范运行,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圆梦人”,使群众在最基层即可了解掌握办事的流程、须提交的材料、办理地点、咨询电话、各级中心和职能部门的受理权限,杜绝了办事不公开、办事不透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群众少跑路、少求人,真正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设立服务台,配备了老花镜、放大镜、固体胶、剪刀等工具,满足群众不同需求;印制了“一次性告知单”,把相关事务所需的材料、办理流程、办理单位等信息一次性告知群众,公开透明,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半年各级中心线下(便民服务大厅)累计受理承办各类事务5303件,其中平安建设类393件,社情民意类88件,公共服务类1367件,其他类3455件;通过微信群、掌中交城手机台、交城吧、短信、网络平台、网格公示栏等渠道发布社情提示、警示信息101项,内容包含两节安全、森林防火、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屏蔽网络谣言、旅游景点环境卫生及安保措施、新型勒索电脑病毒、高考期间安全措施等;发布平安提示19项,涉及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

倾力夯实基层基础。2018年上半年,该县创新人力资源调配格局,在不突破原有网格长总量的基础上,重新选聘网格长,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人力管理机制,网格长全部兼任综治中心、两会一队的工作人员,全面落实网格长“九大员”职责;人员在选用和考核时,征求乡镇派出所和司法所意见,确保选用人员和乡镇实现对接联动。通过人员的选聘整合,农村“两会一队”及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每年2400元的报酬有了保障,解决了各管一摊、效率低下的问题,消除了冗员,有效发挥了团队的力量。出台《综治业务培训方案》,通过一对一、集中培训、网上指导等方式,对全县484名网格长、150名村级管理人员、40余名乡级管理人员、110余名便民服务工作室人员开展了业务培训;完成了与110服务台部分信息共享、交城108社区网的民生事务互动、交城吧信息推送、工作室服务承诺、网格公示栏预警信息公开等工作,使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知晓各类预警信息;完成系统主要关联部门信息采集入库25万余条,完成与公安、卫生、教育、工商信息交换8700余条,为建设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有效聚合社会力量。按照专群结合、社会辅助、结构优化的思路,县综治中心主动与天龙救援队、公益顺风车、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公益组织对接,通过挂靠、互联、服务等方式,组建了一支500余人,由综治协调、各自发展、社会辅助、高度融合的平安志愿者队伍;依托综治中心信息化指挥平台,建设统一指挥调度、统一信息发布、统一应急机制、统一物资分享、统一技术支撑的“五统一”公益组织服务模式,将社会力量从“分而治之”引导为“联动联处”,在应急救援、社会服务、治安防范等平安建设工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借助他们与周边县市志愿者队伍保持联动,实现无缝对接。

健全多元化解机制。集聚司法、行政、专业、行业、社会等调解力量,在综治中心设置联调席,采取常驻、远程多种进驻方式,辅以法律援助、心理疏导,联合开展矛盾纠纷调查化解工作。横向与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机构、公检法调解等横向对接,纵向与乡村调解中心、社会调解联通,建设横到边、纵到底的大调解网络。县调解中心整体入驻县综治中心,作为对接点与公、检、法、行业性、专业性等调解组织形成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纠纷联调,形成了一点汇聚,多点融合的多元化解格局。

强化农村法治建设。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19支法治宣讲小分队,每月深入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监所,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宣传栏、宣传车、网格公示栏、网络、新媒体等载体,通过讲党课、主题党日、现场咨询、散发传单、入户宣讲、案例演示、法治讲堂、模拟庭审等方式,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以“法律六进”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转变群众信“访”不信“法”思维方式,构建全民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崇尚法律的法治格局。

倾心关注阳光成长。县综治中心与司法局、团县委、职业中学共同建立了青少年阳光成长基地。从法制宣传、道德重塑、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方面实现闲散青少年矫正矫治。一方面避免了其过早的进入社会;另一方面使其掌握一技之长,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从源头上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基地建成后,共培养专业技工817人,进入社会后无一人违法犯罪。从源头上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将学生培养成行为端正、积极向上、健康自信、技能精通的有为青年,实现个人、家庭、社会和谐共赢。

交城县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创新、建设与运行,以维稳创安、服务民生为宗旨,以民意引领政务、政务服务民生为理念,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目标,紧紧围绕“人民要求是方向,人民满意是标准”的要求,强力推进三级中心规范化建设和深度应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水平。

王文博 曹龙

交城县积极响应“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新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