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 市場中一個長期有效的牛股指標

市場中一個長期有效的牛股指標

對兩市三千多隻股票進行復盤,發現2007年存續之今的兩千只股票中鮮有當下的價格能超過2007年的復權價的(前復權),但有一個板塊整體都能跑回到6000點時的高位股價,而這批股票如果放到2008年1664點買入至今,一般都能獲得好幾倍收益,遠高於市場指數的漲幅。

這批股票有個共通點——高分紅股息率,各行各業中能做到高分紅高股息率的公司長期來看基本都是能長期跑贏大市的。這裡有板塊的共因在,也有個股公司自身的特質在。

板塊共因看,消費股比非消費股更易出牛股,其中比零七年股價更高的票中白酒,飲料,食品,醫藥板塊牛股佔比遠高於其它板塊;而另一方面是非週期股比周期股更易出牛股,其中有色板塊除了稀土有09,10年的政策溢價因素外幾乎沒有出現十年牛股的,事實上我們可以發現有色板塊的分紅率平均來看低得可憐,基本面最好的江銅分紅率平均來看連1%都不到。

印證分紅股息率高的票更易出牛股的另一個板塊為共用事業板塊,包括供水的中山共用,供電的國電電力,高速路的寧滬高速等這些票通過十年的分紅降成本股價普遍能回到07年高峰時的價格,需要強調的是共用事業板塊作為被市場認為成長性最差的板塊卻從長期看跑贏了絕大部分板塊高股息分紅這一點是絕對功不可沒的。

製造業中的分化極為明顯,總的來講是龍頭企業長期跑贏跟風的企業,而這批能跑出大牛股的龍頭企業的股息分紅率亦是明確更高的,平均分紅能達到市場無風險利率的程度(一般可以理解為年化3.65%)。房地產製造萬科跑贏了全部小盤區域性地產股,格力美的將美菱長虹拋了八條街,客車製造商宇通跑贏中通與金龍。

另外發現一個事情,業績導向型的企業更重視分紅,而企事業單位型企業長期來看錶現得並不好,軍工股拉長十年來看極少出現大牛股的。

總結:如果拉到十年的長時間看一個企業股價表現並不好的話(我們以是否超過07年高點為標準),事實上能帶給我們的複利增長是極為有限的,有時經常是負的狀態(這還是未扣通貨膨脹因素的負狀態),我們認為企業上市時才是行業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故而如果過去十年並不能表現好的話,未來十年就更別期待能有出色的表現了,故而通過過去十年的企業分紅股息率來評價企業好壞未必就肯定能為我們選到十倍大牛股,卻能以一種簡易的方式將註定會一輩子平庸的股票給分析出來並回避之。

事實上如果剔除資源型週期股,我們可以比較驚訝的發現當下的大牛股還是十年前的那一批大股牛,也是大家十多年常說的那幾只白馬股標的,包括茅臺格力伊利萬科招行海螺萬華這些,但如果我們細心的想一想一點也不會覺得驚訝,規模效應下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是自然選擇的定律。

免責聲明:以上舉例中涉及的股個只作舉例說明之用,並無推薦買入之意。

對於炒股,因為我們認真所以值得信任--淘股吧taoguba1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