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桂林平樂103歲老人的精彩“獨居”生活,一個人能管兩畝地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睬鬨鬧的含笑,一種洗刷了過分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平樂103歲白叟不願意隨家人生活,生活自理,還蒔植蔬菜水果自給自足。

桂林平樂103歲老人的精彩“獨居”生活,一個人能管兩畝地

白叟自己壓泵取水

平樂縣同安鎮旺塘村的閉玉翠白叟今年有103歲了,除了耳朵不太好,思維仍異常清晰,自從老伴去世、子女成家或外出務工後,雖然孝順的子女都勸她跟隨一起生活,不過她決定了自己“煢居”;如今已是百歲高齡的她依然能洗衣、做飯、提水,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甚至還能管理好屋後的兩畝地,在地裡種滿了各類蔬菜水果自給自足,讓人嘖嘖稱奇。

桂林平樂103歲老人的精彩“獨居”生活,一個人能管兩畝地

白叟耳朵不好,女兒跟她說話時必須要靠近

走進白叟的家,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乾淨、舒服,百餘平方米的幾間房被白叟收拾得乾乾淨淨。見有客人來,白叟先是打了一個招呼,爾後馬上閃身進了房內。

“難道白叟不願見生人?”記者為自己的冒昧打擾有些不安。

“她要去換身更乾淨的衣服。”白叟的女兒、70歲的譚窈弟笑著告訴記者,母親很講禮數,有客人來一定要將自己整理乾淨。譚窈弟告訴記者,母親和父親是二婚,婚後育有她及一個已年過六旬的弟弟,父親已過世30年,自己和弟弟也早有自己的家,原來母親還跟隨弟弟生活,但20多年前,隨著弟弟的外出務工,家裡就留下了母親一人,她和其他親屬也多次哀求母親一起生活,但脾氣倔強的母親就是願意煢居。他們見母親身體不錯,家務活都能幹,也就不再說什麼,只是委託村裡的親友每天來看一下母親及幫母親補充一些生活必需品,同時自己每隔一週也會來看望,給母親帶點菜放在冰箱內。

桂林平樂103歲老人的精彩“獨居”生活,一個人能管兩畝地

白叟身份證上顯示她已103歲

由於閉玉翠白叟耳朵不太好使,因此跟我們也溝通不了太多,於是她乾脆自己忙碌了起來,見房內有些雜物就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自己從井裡提水到廚房、到屋後照顧蔬菜水果……白叟不絕忙個不絕。

“她一個人還能管理兩畝地呢。”譚窈弟驕傲地說,母親喜好蘇息,也喜好吃自己種的東西,屋後有約兩畝地,她在上面蒔植了玉米、青菜、辣椒等作物。記者跟隨白叟走到屋後看到一片綠油油的景象,玉米辣椒等作物生長得異常喜人,而且地裡也幾乎看不到垃圾和雜草。譚窈弟說,鋤地、播種、管理、收穫等都是母親一個人完成的,有一定的蘇息量,不過母親也異常會蘇息,每次勞作大約半個小時,爾後就在椅子上躺一會,等恢復體力再去勞作。因此,她的屋內擺有兩把躺椅,一把在堂屋,一把在臥室門口,想在哪躺就在哪躺,異常自由安逸。

桂林平樂103歲老人的精彩“獨居”生活,一個人能管兩畝地

白叟每天都會到地裡看她蒔植的作物

整個採訪過程中,白叟表情異常安然,不善言談。譚窈弟說,其母親一生脾氣溫和,不喝酒,對飲食沒有特別哀求,喜好早睡早起,這些能夠是她長命的緣故原由。為了不過多打擾,記者在久長採訪後決定告別。讓人意外的是,當我們發跡告別時,白叟不絕坐在門口,等我們的車經過門口後,白叟用力地揮動一隻手,“她是在等著和我們告別。”譚窈弟說,母親語言不多,耳朵不太好,但從不失禮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