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河北縣情概覽】邯鄲市肥鄉區

河北縣情概覽

—邯鄲市肥鄉區

河北,簡稱冀,被稱為燕趙之地。河北地處華北,漳河以北,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西為太行山地,北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其餘為河北平原,面積為18.88萬平方公里。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省為鄰,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東北部與遼寧接壤。河北省是中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濱的省份。河北地處中原地區,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

河北省下轄11個地級市,47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95個縣,6個自治縣,共有1970個鄉鎮,50201個村。

今天為大家介紹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

【河北县情概览】邯郸市肥乡区

肥義公園

邯鄲市肥鄉區總面積約503平方公里,位於河北省南部,邯鄲市轄區東部,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地處東經114°37′至115°01′、北緯36°29′至36°40′。東與廣平縣交界,南與成安縣相連,西與邯山區接壤,北與永年區、曲周縣毗鄰,總人口40.93萬。2016年9月30日,撤銷肥鄉縣建制,設立邯鄲市肥鄉區,以原肥鄉縣的行政區劃為肥鄉區行政區劃,肥鄉區人民政府駐地肥鄉鎮南關,位於廣安路東一號,轄五鎮四鄉:肥鄉鎮、天台山鎮、辛安鎮鎮、大寺上鎮、東漳堡鎮、毛演堡鄉、元固鄉、屯莊營鄉、舊店鄉。

建置沿革

【河北县情概览】邯郸市肥乡区

肥鄉區區位示意圖

今肥鄉境域,春秋屬晉,戰國屬趙,秦屬邯鄲郡。西漢屬廣平國,東漢屬鉅鹿郡。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分邯溝、列人兩縣地合而始置肥鄉縣,屬廣平郡。晉屬司州廣平郡。東魏天平初肥鄉併入臨漳縣。隋開皇十年(590)復置肥鄉縣,屬武安郡。唐武德初屬紫州,四年(621)屬磁州,六年(623)屬洛州;會昌三年(843),清漳縣併入肥鄉縣。宋、金均屬河北西路洺州。元屬中書省廣平路。明、清均屬廣平府。1914年屬直隸省大名道,1928年直屬河北省,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區。1938年5月,肥鄉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冀南區。1940年,肥鄉西部沿縣界邊沿部分村莊劃入邯永肥邊區,同年撤銷邯永肥邊區。將縣西部和北部部分村莊劃出,歸永肥縣。1943年,將永肥縣的一部分村莊劃歸磁肥辦事處。1944年,永肥縣撤銷併入肥鄉縣。而肥鄉縣二區20餘村劃歸廣平縣。1949年屬河北省邯鄲專區。1958年8月,廣平縣並人肥鄉縣;10月,肥鄉縣併入曲周縣。1960年6月,恢復肥鄉縣建制;1962年3月,肥鄉析出原廣平縣。1970年屬邯鄲地區行署,1993年屬邯鄲市。2016年9月30日,撤銷肥鄉縣建制,設立邯鄲市肥鄉區。

地方文化

【河北县情概览】邯郸市肥乡区

平原君趙勝墓

肥鄉歷史悠久,趙武靈王在此建造了供夫人遊玩的“夫人城”和防魏入侵的趙長城。東漢時期,曹操曾在此設置屯田官屯田,歷時67年,富庶一方百姓。肥鄉作為區域名稱,源於戰國時期趙惠文王四年。相國肥義為保全幼主而血染沙丘宮,為嘉許肥義以身殉國的壯舉,趙惠文王便將邯鄲東部作為肥義的封地,讓其子孫世襲享用,故此地稱肥鄉,意取肥義之鄉。三國魏黃初二年置縣(公元221年),迄今已近1800年曆史。肥鄉人傑地靈,古往今來,有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有北宋聖相李沆,有明代“一門兩尚書”戶部尚書張學顏和驃騎大將軍張懋忠等,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文物古蹟和遺存眾多。現存有平原君趙勝墓、聖井、竇默墓三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井堂寺、李沆碑等歷史文化古蹟,擁有東馬寨皮影、南營四股弦、張莊土織布三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底蘊深厚。

經濟總情

【河北县情概览】邯郸市肥乡区

河北肥鄉經濟開發區

2017年,肥鄉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完成110.0618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0.4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47.7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31.9億元,增長13.5%。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9819元,比上年增長7.7%。全部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為10.04%,比上年提高1.09%。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3.7%、40.6%、45.7%,分別拉動GDP增長1.16個、3.43個和3.89%。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31.7:40:28.3調整為27.7:43.3:29.0,非農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2.3%,比上年增長了4.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