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光山:“一座城”水韵留乡愁

一湾碧水洗云天,十里画廊秀两岸。

光山:“一座城”水韵留乡愁


光山:“一座城”水韵留乡愁

官渡河,光山县的“母亲河”,是淮河一条重要支流——潢河流经光山县境的另一个昵称,它在我县境内长度约48公里,流域面积约919平方公里。近几年,我县大力实施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促进沿岸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把这里建设成集生态、休闲、旅游、创业、宜居为一体,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滨水新城区。官渡河沿岸紧紧围绕“路、桥、坝、点、园”五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7座桥梁已有5座投入使用;新建的4座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的交通、仓储、物流、纺织制造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的“拥城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

光山:“一座城”水韵留乡愁

光山:“一座城”水韵留乡愁

一座城涌动令人瞩目的“光速”。2015年8月至今,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干部群众同心、同向、同力,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原计划10-15年完成的第一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一幅由“路、桥、坝、点、园”五个方面基础设施项目构成的壮美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官渡第一槌、第二槌的相继敲响,标志着沿河两岸一万三千多亩的城市建设用地,将持续为光山县下一步社会、民生、产业等项目的落地建设提供强大保障,官渡治理成功走向官渡经济,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引擎。把不可能变可能、把可能变现实、把现实变成更加美好现实的顽强拼搏精神,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干出了令人称奇的“光山速度”,为光山的又好又快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继续发扬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的成熟经验,大力实施“拥河发展”战略,再实干苦干3-5年,把潢河光山段48公里 “百里长廊、百里水乡”打造成光山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乡村振兴建设示范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带。


光山:“一座城”水韵留乡愁


光山:“一座城”水韵留乡愁

一座城带动乡村振兴“加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县城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深化城乡协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民生,推动潢河两岸区域快速发展。打造南王岗乡村会客厅、司马光小镇田园综合体,举办插秧节、采菱节等活动,带动沿河乡村振兴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深化区域互动发展,实现产城融合,形成潢河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富共美发展新格局。

光山:“一座城”水韵留乡愁

光山:“一座城”水韵留乡愁

一座城撬动新型城镇化“超速”。自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以来,按照“改造老城、建设南城”方案,统筹兼顾老城提质增效、南城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拆除了光马路违建,打通了多年影响群众出行的光明路南延、司马光西路、滨河南路、一环路等“卡脖子”路,“牌坊路排场了,西拐子不拐了”。“我为家乡点盏灯”、“我为家乡栽棵树”、“我们共同治水塘”得到光山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出出鱼水情深、水乳交融的动人场景不断呈现。目前,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一期规划10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通过南城建设,推动了城市扩容,拉大了城市框架,促进了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官渡河产业集聚区以羽绒纺织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现有四上企业70家,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8.4亿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同比增长372.7%,其中工业同比增长494.4%,位列全市第一。

光山:“一座城”水韵留乡愁

光山:“一座城”水韵留乡愁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这句话不仅能用于产业脱贫,在“拥河发展”工作中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拥河发展”是县委、县政府在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开展的过程中反复探索、研究、分析、总结,作出的又一项科学决策,从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成效来看,“拥河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利民的、富民的,是符合光山长远发展的,也是符合沿河绝大多数群众利益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这条路走好、走稳、走快。

光山:“一座城”水韵留乡愁

“拥河发展”蓝图已绘就,全域旅游的号角已经吹响,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开启,一座城将在新时代锦绣长河中写下最美的篇章。

原创: 光山融媒体中心 光山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