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今天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這雙手,算糙麼?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算!

如果說這是一雙幹農活的手呢。

那……不算?

如果說,這是一個90後女孩的手呢。

那還是算吧……不是,飄飄你幹嘛問這麼無聊的問題啊!

別急,最近這問題,還真被全網討論得熱乎。

其實這雙手不是第一次惹人矚目,或者說,關於它主人的一切,都常引起紛爭。

說的是她,李子柒。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李子柒是誰?

一個全網粉絲3000萬,還在YouTube上擁有735萬訂閱者的視頻博主。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她的視頻,以傳統美食為主線,圍繞著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展開。

把儀式感和隨機性這兩個本身矛盾的點,融合得非常巧妙——

正值嚴冬,就做暖身的姜吃。

從種姜、拔姜、摘姜……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到洗姜、剁姜、磨姜水、準備主菜、摘揀配菜、炒菜、端上桌……

一步步都細細展現。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酷夏六月,就給自家的小院搭個鞦韆。

穿著千層底,從畫圖、搬木、彈墨、鋸木都慢慢琢磨。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玩不了榫卯,就上釘子。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也絕非極端的追求“古色古香”。

想要更舒適,就乾脆搬個沙發吊上去。

任誰看了不抱拳呼一聲——柒哥!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還有春花開了做胭脂、純露、鮮花餅。

夏果結了釀果蜜,用葡萄皮染布做裙子。

打磨翠竹給做些清涼感滿滿的小傢俱,曬些艾草做靠枕……

秋收之時,釀酒、採菊、做螃蟹。

冬天薅羊毛、支紡架、染線勾針,給自己做件羊毛披風。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種種奇思妙想,有生活情趣,又暗合時節,工序還都基本不離底色“傳統”二字。

引得網友紛紛感嘆——

“李子柒什麼都會,就是不會嫁給我。”

而事實上,李子柒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會”。

父母早亡的她,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

爺爺是個鄉廚,村裡人紅白大事,需要宴請賓客時,會請一些廚子幫忙做菜。

年幼的她跟著爺爺打下手,燒火、端碗碟什麼都幹......有時趁爺爺不注意偷吃一塊——

“那時候窮,沒吃過什麼好東西,記憶中它是很好吃的。”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後來爺爺也去世,14歲的李子柒,不得不輟學外出打工。

而這份味道,也成了鄉愁。

長達八年的打工期裡,她曾睡過公園的板凳。

也曾在飯店做做服務員,因為是童工,一個月300塊,有時打破一個杯子賠錢後,拿到手差不多也就200塊。

後來碰上一個愛音樂的師父,就跟著他學了打碟、做過DJ,但她直言其實不是因為喜歡音樂,只是覺得工資高一些。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本來以為生活就這樣過下去,但2012年奶奶的一場重病,讓她決定拋下所有,回到山裡,陪在養大自己的老人身邊。

再次陷入迷茫的她,開始想自己到底應該怎樣生存,以什麼為事業,養活自己和奶奶。

一次啟發,讓她開始想把自己夢想中“和奶奶一起,種種花種種菜”的生活拍出來。

也想讓很多不知道吃的米從哪裡來的年輕人,對此有了解。

2016年,在第一代全網網紅Papi醬橫空爆火時,她也開始發一些小視頻。

但第一年成績相當暗淡,視頻點擊寥寥無幾。

是2017年,一個用古法工序做蘭州拉麵的視頻,讓她有了關注度——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齊全。

和麵、撐面、打梭、揉團、醒面、扯麵也駕輕就熟。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但其實,她的視頻主題,也並非每一樣都是她很擅長的。

比如有一期,選擇展現傳統精粹——蜀繡。

她並不會這門手藝。

是專門去學了一段時間,將被老師指出問題的挫敗、更改、補救的學習過程都拍下來,最終給自己做了一件帶漢元素的衣裳,出席晚會。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對於自己會的,熟練大方去做。

對於自己不會的,耐心學習後展現給大家看。

這本是這個自媒體井噴時代,博主們很少有的一種精神。

但這份“展現感”,卻使她一次又一次陷入風波里。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關於李子柒的大爭議,飄飄數了數,才不過兩年,先後竟然就有四個。

最早,就是開頭那個問題——

這丫頭不像農民。

理由?

她的手不夠糙、長得太漂亮、打扮很精緻,壓根不像幹農活的……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但其實,手夠不夠糙、怎樣才算糙,這個東西有衡量標準嗎?

留下多少痕跡,痕跡呈什麼樣,才算幹過什麼活,有圖文可參考嗎?

作為同齡女孩,飄飄自己是會定期美甲的。

身邊的姑娘就算不施蔻丹,手也都保養得嫩如蔥管。

李子柒這手是不是幹過活的,很明顯吧。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很多視頻也常有她幹活受傷、被砸到指甲淤血的手,這樣的痕跡,又是否符合一些人想要的“糙”?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至於根據長相打扮判斷會不會幹農活,更是充滿“城裡人的想象”。

這種東西,難道不是看手上功夫利不利索嗎?

看過她做玉米那期視頻後,飄飄毫不懷疑她可以把鍵盤俠扭成麻花——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第二大爭議,便是爆料她是個有團隊的農民

承認她會幹活,但不承認她的視頻都是她一個人拍的。

這也是李子柒唯一回應過的爭議。

因為那次,很多人直接罵到了她奶奶身上——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她寫了長文澄清自己沒有團隊,但既然被這樣說,乾脆以後組織個小團隊,至少拍攝不用自己來。

還放出很多未剪輯的花絮——

做蘭州拉麵時,開關機都得靠自己。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做鞦韆時,釘樁弄傷了手。

但為了減少相機損耗,硬著頭皮拍下去。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而實際上,看她那次風波前的視頻細節。

一些瓦罐的反射,她的對面,的確只有一架三角相機罷了。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更可笑的是,這樣堅強獨立的女孩,居然引來了另一種爭議——

她就是個女奴、賣的是“漢服版好嫁風”。

黑奴也沒她能幹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她的存在讓良家婦女的標準又提高了一檔

漢服版的好嫁風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李子柒好不好嫁?

很顯然,是的。

她的每一個視頻點進去,彈幕求嫁、喊女神、哀嘆想娶但是我不配的,都是滿屏刷。

而與此同時,也不乏一些女生為她傾倒、彎成蚊香。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李子柒引發的親密關係想象,並非單一的娶嫁。

而是強者崇拜

大家高喊的“娶我!嫁我!”本質與我們想跟學霸做同桌、想跟土豪做朋友是沒什麼兩樣的。

都是“我去!”之後,想蹭光對方的技能。

但,強者本身與俗謂的“好嫁風”就是矛盾的。

好嫁風表現的低眉順眼、溫柔賢惠,本身是為了“好嫁”這個目的。

而強者好嫁好娶,是因為ta強,且“好”的大前提是——

想嫁、想娶。

人家是有自主意願,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有了更廣選擇的空間。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至於所謂“升級版賢妻良母”,更是挨不上邊。

賢妻良母,大多是割讓自己的精神、物質需求給丈夫、孩子。

升級版也應該是讓得更多、割得更全面。

李子柒這樣的情趣女孩,碾花做胭脂、劈竹作口杯。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滿足的都是自己的精神需求,非但沒有“割讓”,簡直已是多餘的精緻。

真有這樣的“賢妻良母”,早被婆婆戳著腦袋罵浪費、出么蛾子了,謝謝。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而,屬於李子柒的這份多餘、又令人享受的精緻。

也引發了她最近最大的爭議——

#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比起一些流量明星的粉絲,砸大錢為愛豆在外網買一個“有被看到”的假象。

在YouTube上粉絲高達735萬,視頻最低播放量也有300萬的李子柒,顯然算是。

這粉絲量是什麼概念呢?

是CCTV軍事、CCTV紀錄片、CCTV財經、CCTV電視劇、CCTV科教5個頻道加起來粉絲總量的5倍。

而美國CNN的賬戶,在油管粉絲量也不過794萬。

所以你說,這怎能不算是一種“輸出”?

需要糾結的,其實是——

李子柒的視頻,到底算不算文化、能不能代表中國文化?

有人說,是文化,但卻是文化示弱。

還拼命刷話題,批評李子柒的視頻,只能讓外國人以為中國直到現在,還在舊式耕作上打轉——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也有人說,是個屁文化。

完全是虛假!是粉飾!她那種擺拍的精緻,哪是中國農村的真實現狀?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發現沒?

兩撥人都振振有詞,其實卻是矛盾的。

完全可以互相抵消——

你認為李子柒給外國人展示了中國農村?她展示的是哪門子的中國農村,明明是小資生活!

你認為她給外國人展示了虛假的小資式農村?那難道真讓外國人看中國偏遠落後山村的真實困窘,就代表中國了?

其實,這二者都在開腦洞、想當然地去幻想——該讓外國人看什麼。

卻沒想過,人家到底為什麼愛看李子柒。

明明,人家說得很清楚了——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翻譯來自b站@嗶哩小彩旗

有趣的是,這些話,與國內喜歡李子柒的觀眾看法幾乎一致。

都是認為她的視頻令人放鬆、遠離都市喧囂,且有選擇地展現了中華之美。

而從國內外粉絲的評價,都不難讀出——

藝術、高品質、生活家這樣的字眼多頻出現。

他們從來沒有把李子柒的視頻內容,當成一個農民在從事農作勞動去理解。

他們也絕非原始農作生產活動的熱心觀眾,如果真是那樣,他們應該直接點擊農業頻道。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他們眼中的李子柒,與其說是農民。

倒不如說,更貼近一個隱士。

這顯然也更像煮酒烹茶、紡繡織錦、種菜蒔花的李子柒,給自己的定位。

畢竟,她從來推廣的就不只是農作。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如她向馬來西亞老國王送上自己做的、僅代表中華文化一角的筆墨紙硯一樣。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她的田園生活,肯定也有“摘取”。

但這正如寫日記總會挑些有趣的、有意義的美好事件記敘一般,是善意且有良好目的的。

流水賬式的日子,你要看嗎?

有多少傳播價值?

包括她的隱士範兒。

也不能說非中國文化、只是是其中一樣。

中國的墨客仕族,自古就有歸隱田園的意願。

田園詩也是中國古詩一個很龐大重要的分類。

但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它們大多隻是摘取田園之趣、之美去描寫。

當然,也有專寫農作之苦、民生之艱的“汗滴禾下土”“農夫猶餓死”……

但,那就完全是另一個分類了。

李子柒每次裝扮一新,才出鏡做些新奇的玩意兒,想表達的,顯然也是告別都市、在鄉村可以怎樣美好地生活,而非中國廣大農村人是怎樣生活的。

是藝術性視頻而非鄉村紀錄片。

否則她大可以多放一些她蓬頭垢面、穿著棉襖秋褲、鋤地施肥的花絮,去回應罵她“假”的人。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不那麼做,只不過因為,你所勒令她必須展現的“絕對的真”,本身就不是人家的追求。

平衡而美,才是。

不是PPT式擺拍、不是不懂裝會;也不是背頂日頭、面朝黃土的普通農作日常。

如同《嚮往的生活》等慢綜藝一般,她所展現的,也是高於生活的嚮往。

所吸引的,也是喜歡、需要這樣的“美夢”放鬆寄託情懷的人。

她憑“中華之美”圈粉海外,卻被國內網民罵成篩子


李子柒式田園生活,是大觀園裡的稻香村。

雖然被摘花蒸露做胭脂的富貴閒人賈寶玉,嘲作“穿鑿扭捏”。

但還是能勾起忙忙碌碌的人的“歸農之意”。

至於海外影響,雖然絕非我國農村女孩的普遍日常,但也是積極影響。

作為中國基本實現“盛世無飢餒”的一剪縮影,還是沒毛病的。

畢竟,且不論可不可能。

真有“絕對的真實”,真有七百萬外國人在追捧中國偏遠農村人生活、並認為這就是中國。

這群人怕又有另一層急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