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釐清“都”“城”關係 北京佈局高質量發展

正在舉行的北京兩會上,北京市市長陳吉寧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明晰了北京“都”與“城”的關係:要圍繞“都”的功能謀劃“城”的發展,以“城”的更高水平發展服務“都”的功能。

在出席北京兩會的代表委員看來,“都”“城”關係既是北京作為超大城市治理的邏輯線,也是北京為高質量發展謀篇佈局的指揮棒。在這樣的指揮棒下,北京需要在繼續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時,更要選擇與北京作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相適應的發展路徑。

北京今年的GDP增速目標擬定為6%左右,在陳吉寧看來,科技創新、改革開放和消費升級都是托起北京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對北京經濟增長貢獻率近七成的金融、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行業保持較快增長,可繼續發揮壓艙石的作用。

不少代表委員都注意到,提交審議討論的北京市計劃報告中有這樣的表述:2019年,“副中心城市框架有序拉開”。

北京市人大代表、通州區委書記曾贊榮說,2019年1月,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後,副中心發展進入新階段。重點項目、教育、民生、醫療等工作進展明顯,副中心建設的紅利逐步顯現。

北京市人大代表、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副書記趙磊說,副中心的四大功能定位是行政辦公、文化旅遊、商務服務和科技創新。引入產業時,要精挑細選,源頭把關,未來將圍繞四個功能,打造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位於北京核心區的西城區,目前企業和經營戶的數量回到了10年前的水平,但不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經濟增速都保持了較高的水準。以金融業為例,全區金融收入2019年預計超過1萬億元,增長12%,實現利潤總額4000億元,增長25%。對北京來說,目前金融業已成為全市第一大支柱產業。

北京市人大代表、西城區區長孫碩說,這意味著,過去幾年間這裡進行的“騰籠換鳥”減量效果明顯。過去,北京西城區密集分佈著以動物園批發市場為標誌的批發市場群,幾年前,批發市場搬離,留下了多幢樓宇。2019年以來,這些大樓脫胎換骨,以國家級金融科技示範區姿態亮相。

孫碩說,2019年,西城區設立了北京金融科技產業投資基金,吸引了47家重點金融科技企業入駐,註冊資本金超過700億元,金融科技總數超過100家。今年,西城區計劃拿出1.5億元資金支持企業發展。

北京在提升經濟質量的同時尤其注重改善營商環境。在世界銀行發佈的最新一期全球營商環境的排名中,北京市的名次大幅度提升。支撐排名變化的是北京在過去一年打出的簡政放權組合拳,在企業開辦、辦理建築許可、不動產登記等6個領域壓縮審批時間349天,減少審批環節33個。

北京市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戴穎介紹,北京市已經推出了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的3.0版,今年將聚焦告知承諾制、區塊鏈技術、信用制及標準化四個重點。

戴穎說,告知承諾制是行政機關辦理審批事項時提出明確的辦理條件、標準和要求,申請人承諾符合這些條件、標準和要求的,行政機關就不再進行審批,直接予以辦理。北京還將藉助區塊鏈技術關注信息共享制度改革,今年計劃在不動產登記、電子民生卡、房屋租賃、公證等20餘個領域推進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提高政務服務效率。

陳吉寧在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北京要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同時也為老牌的科創基地、北京的海淀區和中關村科學城,以及新生代的懷柔科學城、昌平未來科學城等勾勒出了發展規劃。

在宏大的目標之下,北京市有微觀的改革,助力科創中心的建成。2019年年底,北京市出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北京市科委新聞發言人楊仁全說,條例的出臺,對於破解成果轉化難題、打通成果轉化路徑、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有了好政策,更重要的是落實。楊仁全介紹,條例於今年1月1日起實施,北京市科委正研究制定落實方案,確定條例落實的線路圖、時間表,並列出落實清單,明晰各主責單位,把條例落到實處。(記者 劉世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