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豆瓣9.1,《義海豪情》為何能夠打破抗日劇常規,最終“封神”?

“要生一起生,要死一起死”--劉醒

心血來潮,湯粉又再度重溫TVB抗日神劇,《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作為《巾幗梟雄》的第二輯,很多觀眾都非常高興表示,能夠看到原班人馬匯聚。畢竟,上一輯關於“四奶奶”與“柴九”的故事,仍歷歷在目。

豆瓣9.1,《義海豪情》為何能夠打破抗日劇常規,最終“封神”?


可當《義海豪情》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時候,整個故事、情緒、畫風等元素,都變得不一樣了。這一次,編劇、製作團隊很大膽地邁出了一大步,走抗日劇路線。

如此破格的劇情規劃,得到的結果並沒有讓觀眾失望。主演的黎耀祥、鄧萃雯、麥長青、陳法拉承包了2010年TVB頒獎禮的重要獎項。那一年,《義海豪情》收視、口碑、獎項三豐收。

《義海豪情》講的是什麼內容呢?

故事圍繞在三十年代的廣州,動盪大時代裡的人們,在困境中掙扎生存,同時也展現了豪情義氣正能量的一面。刑偵隊長劉醒與黑幫“大家姐”鄭九妹,因為偶然的見面,所延伸一系列蕩氣迴腸的故事。

豆瓣9.1,《義海豪情》為何能夠打破抗日劇常規,最終“封神”?


在第一次追《義海豪情》之前,湯粉年紀尚幼,不懂得故事裡的背景與人物劇情設定。可多年後再重溫,這部經典劇集被譽為神作,也不過分。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保持著TVB港劇一味“家長裡短”的風格,搭配了跌宕起伏的反轉式劇情,讓整部劇集保持了一定的緊湊,得到了昇華。

那麼,被封為“神劇”的《義海豪情》,它是如何打破抗日曆史劇常規的?

與平常抗日劇的不同

觀眾眼裡對抗日劇的認知,是基於以愛國為背景、真實的劇情為故事的抗日題材作品。但由於劇集多元化發展,以至於出現許多彙集各種元素的抗日雷劇,為博收視與觀眾眼球,製造出許多誇張、虛假、雷人的鏡頭。

“包子炸彈”、“手撕鬼子”等等。這些浮誇式劇情,加上抗日背景的渲染,難免會讓觀眾印象深刻,引發爭議。

豆瓣9.1,《義海豪情》為何能夠打破抗日劇常規,最終“封神”?


拋去抗日神劇不說,平常的抗日劇,其主心骨圍繞在諜戰、各種計謀等元素當中,萬變不離其宗,平常的抗日劇便是以打仗、與敵人的爭鬥為核心,背景有較強渲染,但劇情緊湊度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提升。

但《義海豪情》的出發點不一樣,故事最初的設定在三十年代,抗日戰爭前、淪陷以及勝利的時間敘述,來進行規劃。而這部劇的聚焦點,人物定位在刑偵隊長劉醒,和黑幫“大姐大”鄭九妹身上。

故事的開篇,是小人物劉醒的平民百姓生活,“豬籠裡”鄰居們的家庭式相處。對撞鄭九妹在“黑幫家庭”中,無止盡的鬥爭。前者是沒有血緣關係,卻勝似親人的鄰里。後者卻是一個靠毒物發家的家庭,有血緣關係的爾虞我詐。

豆瓣9.1,《義海豪情》為何能夠打破抗日劇常規,最終“封神”?


男主劉醒與女主鄭九妹的相遇,推動了劇情發展,但這個地方在“淪陷”來臨之前,所展現的故事內容,並非所謂的抗日神劇。

可讓觀眾沒有想到的是,所謂家長裡短、爾虞我詐,各種複雜情感交織的大網,都是為了鋪墊後續抗日劇情的發生,這是編劇設定的精彩巧妙之處。

在這段過程中,劉醒與鄭九妹從最初的陌生人,漸漸演變成一對患難知己。

打破常規的雙線劇情

《義海豪情》的故事發展是雙線的,劉醒與鄭九妹所處的不同環境,均是故事發展的兩條劇情線。

在這裡,就需要提到兩個關鍵點,“豬籠裡”“東泰三千門生”

豆瓣9.1,《義海豪情》為何能夠打破抗日劇常規,最終“封神”?


關鍵點之一的“豬籠裡”

,是一群住在地點名叫“豬籠裡”的小人物們,和諧幸福相處。這個關鍵點充滿了正能量,幸福、美好、懂得滿足等等。這個關鍵點在劇集的角度來看,保留了TVB原有的味道,雖有爭吵,卻不傷感情,是TVB劇集慣用的手法。

在故事發展至中期時,劇集出現了警報拉響、躲進防空洞等設定。雖然在劇情特效方面有拙劣的地方,但勝在人物劇情過於真實,能給觀眾增加強烈的戲劇衝突。

關鍵點之二“東泰三千門生”,很多觀眾在追劇時,總能聽到“東泰三千門生”之類的字眼。這個關鍵點,劃分在鄭九妹所處的“黑幫家庭”。

豆瓣9.1,《義海豪情》為何能夠打破抗日劇常規,最終“封神”?


與“豬籠裡”的關鍵點截然不同,鄭九妹所在的家庭,充滿了攻心計、計謀以及打打殺殺,看起來是個負能量的存在。但這兩個關鍵點,卻是相輔相成的,與後期的劇情起著重要的聯繫。

雙線劇情的發展,再加上極大視覺差造成的碰撞,《義海豪情》的故事內容,打破了以往抗日劇原有的劇情設定常規。

戲劇張力

回到劇情裡,故事的主角始終還是圍繞在劉醒與鄭九妹身上。兩個角色在經歷風波後,面臨“抗戰打仗”。

劉醒成為了游擊隊,鄭九妹假意與日軍合作,實則要救出成百上千的孩子。故事的劇情由於每個人物的設定接地氣,沒有“外掛”,顯得特別真實。

豆瓣9.1,《義海豪情》為何能夠打破抗日劇常規,最終“封神”?


為了對付日軍,鄭九妹使出渾身解數,成功得手後露出驕傲的笑容。在得知自己或將要被抓時,劉醒說出了那句“要生一起生,要死一起死”的經典佳句。

無論是在豬籠裡、又或者黑幫家庭,在抗日反擊這個模塊上,故事內容詮釋了主角的愛恨情仇與經典細節,顯然是很有戲劇張力的。

什麼是戲劇張力?

所謂戲劇張力,便是帶動觀眾的情緒與想法、意識。簡單來說,便是讓觀眾融入到戲劇的世界裡去。

戲劇張力是在人物劇情、設定上進行有序的情節推動,讓觀眾從最開始的“不信任”到後來的“深陷其中”。

豆瓣9.1,《義海豪情》為何能夠打破抗日劇常規,最終“封神”?


以《義海豪情》兩位主人公的劇情鋪排為例。故事的開始,作為配角的“排骨”被誤解為罪犯,男主角劉醒為了保住排骨的性命,在這段過程中經歷了被懷疑、被揭穿、遭到嚴刑拷打,再到鄭九妹反轉性的套路,劉醒說出真相,直到最後排骨被抓,命懸一線。

在這段過程中,觀眾漸漸被人物的情緒、反應帶動,沉浸在主角的戲劇世界裡面去,並跟隨著主角的人物心理變化而變化。

這種扣人心絃,能夠給觀眾帶來感官上的刺激,便是戲劇張力。

而且,這戲劇張力,可不止一次在《義海豪情》中出現過一次。

結尾

值得一提的是,鄧萃雯與黎耀祥這對組合,兩位都是好戲之人,但拍攝《巾幗梟雄》卻是偶然,監製李添勝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遇上鄧萃雯。

鄧萃雯與黎耀祥合作,皆因鄧萃雯的提及。作為監製的李添勝,也想過以這兩個人為中心,締造出一個故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火花。

豆瓣9.1,《義海豪情》為何能夠打破抗日劇常規,最終“封神”?


於是,《巾幗梟雄》系列孕育而生。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之所以能夠被觀眾封為“神劇”,主要還是男主人公與女主人公跨越大半生的感情線。

故事中的劉醒,與“九姑娘”鄭九妹,經歷了最初的套路、淪陷的苦難時期,再到後期的分離。跨越三十年後再重逢,成了本劇最大的驚喜。

編劇的用意很明顯,這部劇的劇情是要刻畫劉醒與鄭九妹的戲劇感情與人生,末尾的結局成為點睛之筆,首尾呼應。

不同於以往的抗日劇,雙主線劇情發展的《義海豪情》,有著極強的戲劇張力。

豆瓣9.1,《義海豪情》為何能夠打破抗日劇常規,最終“封神”?


打破抗日劇常規,最終“封神”的它,用最跌宕起伏的劇情,展現了人物最真實的一面,沒有太多的花裡胡哨,只用一個“真”字去打動觀眾。

或許只有“真實”,才能讓劇集走上神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神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