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漁隱山房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的基本建設大體完成,剩下一些收尾完善細化的工作了。一個月大部分時間會呆在山中,除去讀書、研究器物的時間,其他閒暇時光會見縫插針地乾乾活,看看景、喝喝茶,生活既簡單又充實。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山中,如有朋友問及何時最美?換成以往,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春天。而現在,在山中呆久了,你會發現其實四季輪迴,各有各好!春的盎然、夏的熱烈、秋的色彩,以及冬的沉靜,在我以為各具特色!所謂再好的美景看久了,也有疲勞的時候。四季真好,交疊更替,輪番登場,你才會有總也看不夠的風景。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冬至剛過,山中的雨停了,今冬似乎沒有往年那麼寒冷。南院裡夏天才栽下的紅楓,現在已經是紅葉滿枝,彷彿是這肅穆山林中的一把火,給人生機和暖意!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雨後初晴,剛好空出一段閒暇時光,在池邊烹茶賞景。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收藏生活化一向是我主張的觀點,擇了一部分平日裡收的茶器,茶爐、茶壺、茶几、紫砂壺、宋代茶盞、宋代分茶器、老茶倉、茶則、貢盤、老紅木承盤......

煮茶的炭是買來的橄欖炭與果木炭。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白泥做的爐、陶製的壺、紫竹做的爐架。這套茶器,亦是古人的移動煮茶器皿。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茶席佈置開來,茶和茶器是必不可少的,再配少許茶點。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宋代葵口笠型青瓷盞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宋代黑釉茶盞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花箋茶事,新鮮美好,引得小貓小狗前來窺探。三隻小橘貓是野生的,沒人管就收留下來。小土狗“布丁”原本是跟著一位養蜂人,看它風餐雨宿,飢一餐飽一餐,起初腿部還有點殘疾,遂將它帶回來了。經過調養,不幾日小傢伙的腿好起來,和我們親近得很。再加上之前收留的拉布拉多犬“米果”和英國短毛貓“雪兒”(皆被原主人遺棄),漁隱山房現在一共有兩條狗、四隻貓。原本都是流浪兒,現在都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漁隱山房 | 花箋茶事

冬日裡寒風蕭瑟,池邊煮上一壺茶,熱氣悠生,聽壺內水沸如松濤,看茶葉在壺內上下翻騰。品茗間,有小貓小狗作伴,有大自然為景,好不愜意。時光越老,人心越淡。這樣的幽處,這樣的時刻,能夠讓我從城市的浮躁不安中抽離出來,得到此刻的安寧和沉澱,享受生命最本真的恬靜和樂趣。


茶事,於其高貴者,是文人「茶酒香花詩書畫」的風雅;於其平凡者,是世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


要了解更多文房類文章,可查詢微信公眾號“一鑑齋之文人生活”及“一鑑齋”新浪博客、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