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伯德小姐》:我們都曾是那個與母親劍拔弩張的孩子

《伯德小姐》:我們都曾是那個與母親劍拔弩張的孩子

在剛剛結束的第7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中,電影《伯德小姐》獲得了最佳音樂/喜劇片獎及最佳音樂/喜劇片女主角獎。

《伯德小姐》其實是音譯過來的名字,原名應該是“lady bird”。顧名思義,我們的女主人公稱自己為像鳥一樣的女子。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居住在加州北部城市,薩克拉門託的女孩Christine是一名高三的女孩子,一心想要離開加州去往東部讀書。然而本不寬裕的家庭又逢父親失業,更是雪上加霜。伯德小姐繼承了母親的強硬性格,和母親在生活的各方面發生衝突,但兩 人在內心深處卻又緊密相連。此時女主角參演學校音樂劇時對劇組的男主演暗生情愫......

簡而言之整部電影就是在描寫女主角Christine高三時期有關親情,友情與愛情的故事。

《伯德小姐》:我們都曾是那個與母親劍拔弩張的孩子

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感觸最深的地方則是女主角與母親的關係,因為女主與母親的鬥爭是貫穿電影的核心。

電影一開始母女倆在車內就有一番衝突。女主角非常嫌棄自己的家鄉,一心想去東海岸的大城市,彷彿去那些地方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

而母親則對女兒的想法表示不滿,不僅因為女兒想要離開自己,而且那些地方的學費非常高昂。然而女兒卻對此非常不理解。

正當此時,我們的“bird小姐”真的像鳥一樣解開安全帶,突然“跳車",這可把開車的母親嚇壞了。

隨著影片的進行,在各種細節處,隨處可以發現伯德小姐似乎就是曾經的那個我們,譬如晚上回家時間、早上誰做雞蛋、睡前衣服怎麼疊……一言不合就與母親各種爭吵。

伯德小姐討厭母親的各種管教與約束,但同時也渴望母親關注與肯定。

作為母親都帶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來教育孩子。所以伯德小姐的母親一直期望伯德小姐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可此時伯德小姐卻問母親:萬一我最好的樣子就是現在這樣,怎麼辦?

影片最後,伯德小姐孤身一人到了紐約,體會到了在大城市的孤獨與心酸,拿起了電話給家裡人留言......

看到伯德小姐,就彷彿看到青春期的你我。不止一次幻想著有一天離開家鄉這個小地方,去大城市闖蕩。厭惡母親沒完沒了的管教,有機會一定要離開,實現真正的自由。

在大城市奮鬥多年的我們,在經歷洗禮之後才能真正明白,我們的家才是真正的港灣,家人才是最大的倚靠。

我們都曾是那個與母親劍拔弩張的孩子。我們可以隨意向她發脾氣,抱怨,肆意揮灑母親對我們的愛。因為我們自私的認為,不管怎樣母親都會原諒我們一次又一次的任性,無限的包容我們。

但是,請不要以為這親情只是一張沒有限額的信用卡可以任你透支!

無論我們身處何方、處境好壞,母親總是深切地關注我們。當我們快樂時,她由衷地隨喜,絕不會有半點嫉妒;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她替我們著急,絕不會冷眼旁觀。母親對我們的這種關愛完全是天性的流露,不摻雜任何雜質。

因此,我們更應該多多理解母親,多多關心母親,多多侍奉母親。願每一位母親都能夠身體健康、老有所依!

《伯德小姐》:我們都曾是那個與母親劍拔弩張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