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上半年180家公司申請險企核名 僅工銀安盛一家獲批

■本報記者蘇向杲

今年以來各路資本對保險公司的投資熱情不減。據《證券日報》記者對國家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准公告”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02家保險公司(不含代理、經紀、公估公司)通過了名稱預核准。但引人注意的是,僅有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家獲得籌建批覆。此外,今年還有7家險企獲批開業(2018年以前獲得牌照,經過一段時間籌建後開業)。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壽險業與財險業哪個更賺錢?從去年各險企公佈的年報數據來看,投資壽險業的淨資產收益率要高於財險業約4個百分點。

180家保險機構預核名

保險業依舊是各路資本投資的熱門行業。據《證券日報》記者對國家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准公告”不完全統計顯示,年內共有180家保險機構的名稱通過了預核准。

其中人身險公司、財產險公司、保險資管公司、再保險公司等保險公司合計達102家,保險代理、經紀、公估公司等代理公司合計78家。

雖然各路資本進入保險業的熱情高昂,但從獲牌照的保險公司(不含代理、經紀、公估)來看,今年僅有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獲得牌照。對比來看,獲得牌照的險企佔預核名險企的比例不到1%。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獲得牌照的保險公司不多,但今年依然“消化”了7家此前已經獲得牌照的保險公司。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先後有太平科技保險、黃河財險、北京人壽、國寶人壽、瑞華健康、海保人壽、國富人壽拿到開業批文。

實際上,去年以來銀保監會不斷強化對資本進入保險業的監管。

2017年以來,銀保監會通過加大信息披露的方式來對申籌公司進行監管,銀保監會要求,所有申請籌建的保險公司均需在保監會指定網站上公開預披露籌建方案、投資人資金來源聲明、關聯關係聲明等重要信息,並對披露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在去年9月21日至9月24日舉行的原保監會局級主要領導幹部研修班上,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強調,對於市場主體,要堅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今後保險業絕不允許再出現所謂的“特殊公司”。

申請牌照不妨“劍走偏鋒”

去年以來獲得牌照及開業的公司,主業或聚焦經濟欠發達地區,或以專業性業務為主,這類公司能成功獲得牌照或多或少有些“劍走偏鋒”。

6月19日,銀保監會批覆同意國富人壽開業,這也標誌著廣西迎來了首家法人壽險公司。實際上,在近半年獲批開業的保險公司中,黃河財險、國寶人壽、海保人壽、國富人壽均填補了地區空白,是甘肅、四川、海南和廣西的首家全國性壽(財)險法人公司。

同時,在新開業的保險公司中,業務的專業性得到了凸顯。例如,黃河財險重點聚焦工程保險、通用航空保險及物業保險。提出依託“一帶一路”,通過資源整合和合理配置,在工程保險、貨運保險、信用保證保險等方面形成競爭優勢。

同樣,瑞華健康保險是一家定位於從事專業健康保險和提供健康管理服務的全國性公司。作為國內首家專業的科技保險公司,太平科技保險提出以“做科技的保險,用保險助科技”為經營理念。

從監管導向來看,原保監會下發的《關於加快貧困地區保險市場體系建設提升保險業保障服務能力的指導意見》提出,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優先支持中西部省份設立財產保險公司和人身保險公司,填補保險法人機構空白,持續優化區域佈局,有效提高貧困地區保險供給,主動服務國家扶貧攻堅戰略。

當然,資本市場的嗅覺也很靈敏。從《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的數據來看,今年以來專注於健康、養老、物流、信用等細分領域的預核名險企超過10家。

壽險與財險哪個更賺錢?

由於保險公司牌照申請較難,因此有不少機構開始轉道投資保險代理、經紀、公估等牌照,但從目前市場整體來看,壽險公司最賺錢、財險公司次之。

今年年初,保監會統計信息部調研員、副處長段海洲表示,2017年,保險業預計利潤總額2567.19億元,同比增長29.72%,其中產險公司639.57億元,壽險公司1390.77億元。預計利潤大幅增長主要是資金運用取得較好收益。

銀保監會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保險行業淨資產18845.05億元。由此,可以粗略估算,去年保險行業淨資產收益率約為13.6%。

無論是壽險公司還是財險公司,龍頭險企由於成立時間長、體量大,“拿走”了行業的絕大多數保費與利潤,因此非上市險企的淨資產收益率對擬投資於保險業的機構更具參考價值。

從壽險公司來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太平人壽、新華保險5家上市人身險公司合計貢獻了高達871.1億元的淨利潤。而納入統計的64家非上市壽險公司去年淨利潤僅為229億元,是64家非上市人身險企合計利潤的3.8倍。此外,有29家險企出現不同程度虧損,從數量上看佔比約45%。

從單位淨資產的盈利水平來看,64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整體的ROE約為6%。在62傢俱有可比性的人身險公司中(中法人壽、新光海航人壽的淨資產、淨利潤均為負值不具備可比性),ROE高於20%的有5家,10%-20%之間的有6家,0-10%之間的最多,有25家。

從財險公司來看,相關數據統計顯示,73家非上市險企,去年共實現淨利潤39億元,其中保險業務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公司6家,合計盈利49億元。2017年73家非上市財險公司年報數據顯示,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只有1.9%。

與壽險公司盈利分佈情況類似,依然大批財險公司虧損。數據顯示,73家財險公司中,42家實現盈利,佔比為57.5%。從分佈角度看,盈利中樞整體下移,七成公司盈利金額在1億元以下。

整體來看,投資壽險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要高於財險公司,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近年來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均熱衷於投資壽險,其次為財險公司,而代理、經紀公司投資熱情頗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