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當你在看電影的時候你在看什麼

當你在看電影的時候你在看什麼

一、我眼中的電影:

我覺得看電影要始於娛樂,也要高於娛樂,但也別標籤化,別覺得看文藝片就很文藝,而看商業片就沒有意義。人好像很容易陷入這種怪圈,比如就像喜歡老羅的人往往會覺得自己也是有理想主義的。也許正如張小龍說的那樣,我們做很多事都只是為了追求一個人設而已。再則,我覺得電影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一方面它有著合理的賺錢模式,本質上是一種邊際成本遞減的邏輯;另一方面它用短短兩個小時就讓我們見證了生命的另一種可能,Roi真是太高了。

二、近期看的幾部電影:

#四個春天#

一部紀錄片。平凡的生活,在鏡頭下變得不平凡起來。片中那對老夫妻的生活基本和大多老人無異。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們對於藝術的喜愛和人生意義的追求。他們說,“沒有藝術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他們又說,“再怎麼有錢也好,也要考慮居安思危,不要失去了生活的能力”。看完莫名感動。現在,好像大家都在想著如何增長,如何變現,但增長的盡頭是什麼呢?也許就像人的慾望一樣,是個無底洞。也許真的是所得即所失吧 。

#波西米亞狂想曲#

並不是皇后樂隊的歌迷,但依然會被影片散發的音樂激情所感染。除了弗雷迪那個能把天空唱出窟窿的強大嗓音外,整部影片更打動我的其實是弗雷迪從逃避愛到最後感受愛的過程。當弗雷迪一路高歌猛進,最後獲得一切他想要的名利以後,才發現愛才是他真正缺失的東西。那一刻,他釋然了。其實我們都一樣,都在尋找一份愛,只是有時候方向錯了。

#你好,之華#

很平淡的一部電影,哀而不傷。片中,之南的女兒動情地對尹川說:如果你是我爸爸該有多好。也許真的那樣的話,之南就不會自殺。但我覺得其實很難講如果之南和尹川最後在一起會怎麼樣。現實中總是充滿了遺憾,所以我們總是渴望圓滿。但也許生活中壓根就沒有圓滿這一說,有的只是多大程度的不圓滿吧。

#菊次郎的夏天#

有愛的電影。正男是不幸的,同時也是幸運的。媽媽拋棄了他,他是不幸的,菊次郎和片尾的好心人給了他很多快樂的回憶,他又是幸運的。從來都是對大人充滿惡意,對孩子充滿善意,主人公菊次郎流氓透了,卻對正男溫柔以待。也許在我們內心深處都有一顆向善的心吧,我們都向往人性的光輝,只是有時候我們選擇以黑暗面保護自己罷了,感謝那些在黑暗中卻仍然散發光明的人。

#綠皮書#

偉大的電影。沒看電影之前我從沒想過種族歧視可以到這個地步,看完電影才知道尊重不同是多麼重要。就像電影所呈現的那樣,起初白人司機連黑人喝過的杯子也要扔掉,但在一同經歷磨難之後,朋友口中一句黑鬼使他感到憤怒。可見,很多事情,如果你沒有很深入地去研究過,你對它的瞭解也只是很表面的一層,也許只有親身經歷過,你才會真正明白別人的難處與痛苦。少一點自以為是,你以為的真的只是你以為的。

#江湖兒女#

這是一部女主光環的電影,女主的豪氣和義氣都令人佩服,相對應地,男主的狹隘和自私就顯得更加可憎。也許男主太過執著於自我才落得個這樣的下場。執著沒錯,但如果執著的事情是錯的,那就會錯上加錯。而現實的可悲之處恰恰在於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執著的東西是不是錯的。你以為心裡住著一個宇宙,其實你不過是宇宙的囚徒而已。

#小偷家族#

信息量很大的一部電影,是枝裕和試圖將六個沒有家庭關係的人,通過浮於表面的家庭關係構建一個愛的幻象。這一切宛如一個外邊看起來光鮮亮麗的蘋果,啃了一口,才發現裡面是空的,震撼極大。當你以為這一切已經夠慘的時候,原生家庭的痛又在傷口上撒了一把鹽。總之,不管是不是原生家庭,建立在虛假關係上的愛都不是個體幸福的歸宿。

Ps:

一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

本書以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經歷為背景,探討了工作的意義,愛的意義(性與愛的關係)以及苦難的意義(遭受痛苦不是尋找意義的必要方式)。看完後覺得,意義這件事,其實挺主觀的,每個人定義的都不太一樣。我覺得其實很多事都挺主觀的,而我們喜歡把它當成客觀的。比如悲傷和開心這件事,其實挺主觀的,挺私人的,我們應該努力學會和自己和解,而不是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