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馬健:什麼水平的國內球員才能進NBA?他們需要克服什麼?

在開始探討具體需要什麼素質之前請您耐心先把我的一些經歷看完,然後您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國球員需要具備什麼的素質適合去美國發展,直至最後進入NBA!

馬健:什麼水平的國內球員才能進NBA?他們需要克服什麼?

愛心和激情

我13歲進入體校,那時候的身高還不到180cm,家庭的影響和體校教練的精心調教,讓我開始慢慢對這項運動執迷和瘋狂,每天基本上除了上文化課、吃飯和睡覺,其它的時間基本上都泡在了球場上,千萬次基本技術動作的重複,磨練讓籃球成為了我最好的伴侶。哪怕一天不摸籃球我的手都會癢,每天恨不得抱著籃球睡覺。所以從13-19歲期間,我從沒離開過球場,每天都基本上在球場上至少度過2-3個小時。

樹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1985年年近16歲的我已經身高接近196cm,並且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扣籃。前幾年的刻苦訓練讓我第一次參加全國青年聯賽就獲得了最佳大後衛獎。NBA從1985開始在中國直播NBA比賽,有一天回到家看完比賽我問父親什麼時候我也可以打NBA啊?父親認真的告訴我:“只要你努力就有機會”,從那一刻起我就給我未來的籃球未來定下了四個目標,首先進入中國青年隊,然後進入中國國家隊,去美國打大學生聯賽(NCAA),最後完成我的NBA夢想。

明確的目標會讓我變得更加專注,也讓我更加離目標越來越近

馬健:什麼水平的國內球員才能進NBA?他們需要克服什麼?

機會往往偏愛有準備的人

1988年的夏天,籃協準備CBA教練員培訓班,當時中國青年隊為培訓的教練們做示範課,籃協聘請了兩位美國大學教練來執教(UCLA和特拉華州立大學),示範課前教練告訴我們只需要80%的投入就可以,而我卻投入了100%甚至110%力氣在訓練中,可想而知第一堂訓練課後,美國教練就走到了我身邊問我是否有興趣去美國打大學籃球?答案得到的是我很爽快的“Yes”,但其實我那時根本不知道UCLA哪裡!但也就是這樣的一個機會讓UCLA為我保留了四年的全額獎學金,也終於經過不斷的努力在打完1992年奧運會後赴美留學。所以當你面對機會也許未必全部瞭解這個機會時,千萬不要輕易對“機會”說不,因為有時候機會需要等待同時也需要我們不斷創造,但機會肯定會更加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

堅持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很少有人會一帆風順,長途遠行一定會有風浪,特別是在國內,可能會有更多的變數和難關,例如從小我們的教練是否真的那麼專業?你自己的運動天賦是否真的具備進入美國籃球的世界競爭能力?你是否有足夠的機會參加高質量的聯賽和曝光,把你自己的天賦展現給球探和全世界?再遇到傷病時候你是否有不錯的醫生和運動康復師幫你保駕護航?你的家人是否全力的支持?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讓你不為基本的營養和學費而擔心?現在回憶起二十多年前的那種堅持我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馬健:什麼水平的國內球員才能進NBA?他們需要克服什麼?

美國的籃球夢

我的經驗告訴我對實現美國的籃球目標並不複雜,基本上是兩個大方向,首先您是想打美國大學生聯賽?或者你已經具備了進入NBA的所有準備?

因為如果你的方向是想打NCAA,那你首先就要把自己的籃球狀態完全的呈現在教練員視野中,因為你的籃球天賦會讓一個教練馬上就能決定是否給你一個獎學金(只限於D1大學),但你必須要通過SAT的文化課考試和入學的英語託福成績,雖然並不是太難但你也必須要Pass最低分數線。好的大學的選擇不僅讓你離NBA越來越近,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可以通過籃球特長獲得五年的讀書經歷,獲取文化知識的寶貴財富,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知識肯定會比籃球特長更重要!

此外,讓我們來看一看美國籃球歷史上的中國腳印。從1988年第一個通過選秀被NBA球隊選中的宋濤,到1992年,我作為第一個成功登陸美國籃壇的中國球員,再到1999年NBA常規賽第一次出現王治郅的身影,再到之後的02-03賽季,姚明成為NBA選秀狀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三十年來,中國球員的美國籃球夢從未間斷。不論是成功的被選秀還是作為自由人試訓,他們無疑都是中國最優秀的籃球運動員。成功肯定會有很多共性,但失敗也有很多共同的原因。但總體上我認為會有三個最大的差異需要跟大家分享,希望給那些未來有美國籃球夢想的年輕人儘量少走彎路。

首先是語言差異

語言的溝通是直接進入美國籃球世界最簡單有效的工具。從最初到籃球場上的第一訓練到比賽,能聽懂教練和隊友的技戰術溝通和要求能讓你很快的融入到這個氛圍裡而沒有陌生感是最好的開始。在籃球場上,相互積極的溝通交流能讓全隊最少提高30%的戰鬥力。例如:遇到掩護的瞬間你是否能大聲的呼叫告訴你的隊友是掩護左還是右?讓他有個及時的選位判斷自己防守的位置。再比如當姚明如果繞前防守奧尼爾時候,他是否大聲呼喊Help(協防後側),提醒無球側隊友給予及時的協防以保護籃下?每場比賽上百回合的攻守轉換,無數次的機動變化很多時候都要靠這些專業術語來迅速完成,通常對大多數沒有英語基礎的國際球員來說至少都需要兩個賽季時間來適應語言的障礙。

馬健:什麼水平的國內球員才能進NBA?他們需要克服什麼?

其次是文化差異

文化的差異往往大於語言障礙,中國的文化習慣讓我們從小到大就不太喜歡真正的身體接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沒有很多的擁抱,擊掌,握手和各種身體上的交流。回顧一下以往我們參加的國際比賽對比NBA的比賽,可以明顯感覺到中國球員都缺少激情,性格顯得很內斂,這樣的差異從王治郅到易建聯似乎都非常突出,但真正我們缺的其實不是激情而是不同的文化習慣!

最後是籃球系統上的差異

巨大的良性籃球整體系統拉開了美國和全世界籃球的差距。從初中到高中,AAU再到NCAA最後到NBA,美國已經將這些良好的體育教育系統到業餘職業運動體系持續運營了70-100多年。真正讓美國變成了一個人人參與,全民健身的國家。強大的體育產業、良性的商業運營讓全社會都意識到只要你參與,你就是運動最大的受益者。每年僅美國青少年夏令營這一塊就可以創收40億美元。而NCAA在去年為46萬體育特長生提供了不同級別的大學獎學金,2016年僅獎學金的總額就已經達到了28億美元(200億人民幣)。也正是這些巨大的利益驅動,讓孩子們運動的天賦得到釋放,家長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參與到運動當中,每年依靠NCAA電視轉播拿到的贊助就達到12億美元,而這12億美元的60-70%是通過男子大學籃球比賽獲得的,所以360多個D1大學的男子籃球基本都保證了隊中每個球員都能拿到全額獎學金。難怪幾年前一個在美國讀書的孩子被父母送到我的訓練營,他們特別叮囑他好好練,如果能獲得美國大學的獎學金,他們就會獎勵他一輛奔馳車,(因為美國的一個全額體育獎學金已經達到18萬美金/5年左右)。

探討完制度的優勢我們也必須分享更多場上的細節。首先,美國有著成千上萬的高水平的籃球教練,他們分佈跨越全美甚至到整個北美地區。從今天大家看到NBA的教練代表波波維奇到杜克大學的老K,其實還有更多高水平的教練分別執教著中學到大學,這些高水平的教練走進球場指教的那一刻,他們帶來的不僅是他們的經驗,而更多是對球場上所有細節的精益求精,他們不喜歡看你漫無目標的投著三分,他們更喜歡看你在籃下投著空心先把自己的手型固定。他們的執教理念不是讓你無目的的跑快攻,而是更耐心的教你怎麼更好地利用場地的空間。擋拆不只是告訴你形式,而是先告訴你為什麼要把掩護打在三分線以內1.5米的距離,掩護為什麼都通常是大給小去掩護等等等等。這些正確的理念、細節天天都在球場上被演練。當你通過一定的時間積累和磨練,當我們國家隊走進球場比賽的那一刻,希望你能明白我們的籃球差距其實越拉越大而不是在縮小。

通過這些差異我們看到了我們的差距和差異,中國不缺運動天賦,我們缺的是那些細節和理念。我相信姚明高大的身材是成功的基礎,但他的專注,進取,和超強大的籃球智商閱讀比賽的能力是他成功的核心。也希望大家對這些差異有深刻的理解,因為球場上的勝利者永遠都是最會找到錯位的籃球智者,因為當你學會找到場上錯位時你才可能讓自己變成場上的勝利者!

我認為中國目前最少有5-10個球員具備了打NBA的身體天賦,但天賦是否可以變成場上表現我相信需要我們去認真思考,如果您具備了上面這些條件我建議您最好儘早去美國適應一下美國的籃球氛圍,因為我知道LBJ雖然偉大,但林書豪也有他讓我們熱愛的籃球高智商另一面,祝那些未來的明星們好運!

馬健:什麼水平的國內球員才能進NBA?他們需要克服什麼?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馬大爺的籃球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