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軍突襲上海,有個軍長冒死抗命,動用最強戰隊,否則歷史將改寫

日本侵略者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九一八事變”的關注,試圖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於1932年1月28日晚,派遣軍隊突襲上海國民黨軍隊,史稱“一二八事變”。當時上海守軍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率領官兵奮起抵抗,但當時的國民政府妥協退讓,不能及時派發援兵,守軍寡不敵眾,防線終被日軍突破而被迫撤退。

淞滬抗戰一直持續到3月3日(也就是88年前的今天),日軍司令官根據其參謀總長的電示,發表停戰聲明。


日軍突襲上海,有個軍長冒死抗命,動用最強戰隊,否則歷史將改寫


在這裡要說明,“一二八”淞滬抗戰和淞滬會戰事2個概念,淞滬會戰是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一場較大規模的保衛戰。這場戰爭純粹是日本侵略者在上海蓄謀已久的陰謀,無端挑釁所致,他們唆使日僧天崎啟升等5人向中國上海的工人義勇軍投石挑釁,併發生互毆。他們選擇中國最大的金融中心上海,另一個原因就是要給上海錯綜複雜的各國勢力“下馬威”,表明自己的“實力”可以臨時武裝,隨時尋釁。


日軍突襲上海,有個軍長冒死抗命,動用最強戰隊,否則歷史將改寫


此次抗戰使中日全面戰爭延遲了5年,為中國抗戰贏得了時間。期間駐守上海的第19路軍和駐滬的廣大愛國官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雖然武器裝備遠不如敵軍,但抗日衛國的正義豪情熱度不減,在廣大民眾的支援下,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在中國的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日軍突襲上海,有個軍長冒死抗命,動用最強戰隊,否則歷史將改寫


第十九路軍在北伐戰爭、中原大戰和一·二八淞滬抗戰時期戰鬥力極為強悍,被譽為當時中國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這次抗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清末以來外國人輕視中國軍隊的心理,提高了中國軍隊的形象,改變了中國的國際觀感。在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下,19路軍僅僅得到了“固守、加強戒備”的命令,卻遲遲不發兵增援,若不是官兵捨命相拼,也許第一次淞滬之戰就會是另外一個結局了。


日軍突襲上海,有個軍長冒死抗命,動用最強戰隊,否則歷史將改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一批批炎黃子孫挺身而出,他們不甘國破家碎,不懼日寇獠牙,不顧個人生死,與日寇殊死搏鬥,打出了血性,喚醒了國民,用行動向世界宣誓“中國人決不當亡國奴”,他們義勇千秋。我們怎能忘,怎敢忘!無數中華兒女,選擇用自己的明天,換來更多人的明天。


日軍突襲上海,有個軍長冒死抗命,動用最強戰隊,否則歷史將改寫


氣為兵神,勇為軍本;戰爭不僅是物質的對抗,更是精神的較量。回顧整個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總兵員約4萬餘人,日軍總兵員約7萬餘人,在戰爭準備、武器配上,日軍佔絕對優勢。然而,就是這個實力不對等的戰爭中,中國軍人捨身求死、無畏犧牲,孕育出視死如歸的虎狼勁旅。他們頑強殺敵,迫使日軍多次增兵,終因補給匱乏、援軍不至而撤退。中國將士用一腔熱血和堅強的意志書寫了中華兒女英勇不屈的壯麗篇章!


日軍突襲上海,有個軍長冒死抗命,動用最強戰隊,否則歷史將改寫


今日的和平來之不易,現在祖國的大好河山是先輩們用鮮血為我們開創的。我們深知: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當下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個呼喚擔當、需要擔當、鼓勵擔當的時代,只有擔當的人不斷湧現,我們的各項事業才能穩步推進,才能有逐夢的底氣和實力。


日軍突襲上海,有個軍長冒死抗命,動用最強戰隊,否則歷史將改寫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無論是海拔5280米的神仙灣還是西沙群島,中國軍人始終堅守著哨所,讓五星紅旗每天升起;無論是白山黑水還是沙漠邊陲,到處都留下中國軍人備戰練兵的足跡;無論是緊張的中印洞朗對峙還是激烈的南海紛爭,中國軍人毫不懼敵,充滿殺氣的眼神令敵人膽寒。中國軍人隨時有底氣喊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