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1995年青藏高原發現一個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巨型地下空間

青藏高原是空心的,在它的地表層下存在一個極為廣緲的地下世界。” 這一膽大而又離奇的學說發表後,引起了科學界的震驚。多國科學家探測發現,青藏高原下存在神秘地下空間。

  自1995年始,一個國際科學小組在喜馬拉雅山地區沿東西方向佈置了4條超寬頻帶大地電磁深探測剖面,對青藏高原的地殼結構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阿尼瑪卿山之下,存在一個面積約10-15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地下空間。


1995年青藏高原發現一個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巨型地下空間

根據主流觀點,在7000萬年前,歐亞大陸和印度次大陸的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關於這一演變過程,至今已有多種學說。魏文博介紹了其中主要的幾種。

  第一種假說認為,印度大陸俯衝到歐亞大陸下面,把青藏高原抬了起來,既為大陸俯衝說。在大陸俯衝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殼的厚度比一般的厚。青藏高原南部地殼厚度為70至80公里,而一般為30-40公里,科學家認為這種“超厚”完全是因為西藏地殼和印度地殼累加而成。延遲俯衝說與第一種假說類似,認為印度大陸衝到了雅魯藏布江後,到一定程度後就呈現下陡趨勢,一直深入到了地幔。第三種是大陸貫入說,認為印度大陸和歐亞大陸分屬剛、軟兩種特質。由於是軟物質,印度大陸貫入到歐亞大陸。


1995年青藏高原發現一個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巨型地下空間

關於青藏高原的隆升機制,有多種不同的假說。延遲俯衝假說(1987)又被稱為“千斤頂模型”。專家認為,印度板塊以每年50mm的速度插入到青藏高溫粘性的(牛頓體)下地殼中,產生的抬升力作用於脆性的上地殼底部,使青藏隆升。這一過程類似於液壓千斤頂,印度板塊相當於插入歐亞板塊的活塞,把力傳遞到整個青藏地區使其上升))。


  與假說一最大的不同是,大陸塊體並非俯衝於青藏地殼底部或上地幔軟流層內,而是插入到了青藏下地殼中。“這就像撐起的帳篷,俯衝地殼之下的剛性地幔很可能與俯衝地殼發生折離,並且構成了廣闊的地下空間。青藏高原東部表現出高導電性,即是地下空間內的海洋造成的。”

  

1995年青藏高原發現一個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巨型地下空間

“地下海洋沿青藏高原東側的地殼弧形構造分佈,位於青海的阿尼瑪卿山之下存在著一個廣闊的地下空間,初步估算面積約在10-15萬平方公里之間。”趙銘博士稱,“柴達木盆地原本是高原,其下也存在地下空間,後來坍塌就構成了柴達木盆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