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2018普通投資者理性選擇信託項目!

2018年註定將是中國金融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隨著一系列強監管政策的推行實施和金融市場的變化,普通投資者的理財投資生活或將發生改變。

特別是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的出臺,對整個資管行業將產生極大的影響。諸如限制券商資管、基金公司資管、期貨公司資管等的一對多非標業務備案,以及嚴控銀行委託貸款和信託通道、限制私募基金從事信貸類業務、嚴格限制銀行資金出表外投資非標業務等的規定,或將改寫未來五年整個資管行業的遊戲規則。

2018普通投資者理性選擇信託項目!

作為資管市場的主力,信託業也將在新的監管體系下承擔起更多的投資責任,尤其是對於那些符合信託合格投資者定義的投資者來說,重新選擇信託投資可能將成為未來固定收益品種的主流趨勢。

機遇與挑戰並存

2018年,信託業的生存環境發生了一系列改變,諸如打破剛性兌付、限制銀信合作、限制信託通道、取消資金池等的新規定,不僅對信託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投資者而言,也可謂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機遇:產品回報或有提升,行業風控管理嚴格

首先,資金面偏緊或將帶來市場利率的上漲,對以固定收益為主的信託產品而言,總的產品成本將有所上升(2017年12月底已經苗頭初現),相信在資金面更為緊張的2018年,資金成本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在2018年投資信託固定收益或將會有比較好的回報。目前標準的政府BT類政信,在2017年12月時年化收益率已經達到9%以上,估計2018年有可能會達到10%的水平。

其次,以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為代表的一系列新監管政策的出臺,極大地壓縮了包括證券資管、公募基金子公司資管、期貨資管,以及接受基金業協會監管的私募基金等在內的多個資管通道,限制了銀行委託和信託貸款的兩個主要貸款通道。所以,受影響的項目資源和理財客戶或將在2018年迴歸信託行業,這對於信託投資來說是比較有利的。

相信在2018年隨著監管的加強,市場上的劣質資管項目將因逐步暴露風險而被淘汰。而信託作為市場上監管嚴格、控制風險完善、管理能力較強的金融機構,將會獲得投資者的進一步認可。

打破剛兌是一大挑戰

首先,打破剛性兌付是一大挑戰。

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中明確定義了剛性兌付的認定、處罰以及舉報有獎等措施,2018年,或將成為真正意義上打破剛性兌付的一年。

2018年伊始,剛性兌付正經受一系列的嚴峻考驗。

因此,對於投資者而言,雖然信託產品一般都是優質資產,但在選擇信託產品時,資產安全性仍應成為首要考量因素。

其次,清理資金池對信託而言會有不小的影響。

一直以來,受歷史因素的影響,為了確保剛性兌付,部分信託公司會讓部分有毒資產或者說曝險資產以資金池形式存在,以期慢慢地進行消化和處理。之前,信託的資金池已先後遭遇過幾輪調控,總體規模已有所控制,而且主要集中在幾家老牌的信託公司裡。

但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要完全禁止資金池的存在,那麼,這部分有毒資產仍會被迫暴露在“陽光”下,很有可能會出現兌付風險問題。

最後,整體環境下,如何挑選優質資產成為難題。

資金面偏緊、監管趨嚴,再加上違約事件的頻繁曝光,信託行業的整體風險正在不斷加大,甚至之前一些常見的低風險資產項目的風險也出現了大幅上升。

例如,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借款、一些大型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等。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託產品可投資資產的範圍,而如何挑選安全的資產必將成為2018年各家信託公司面臨的一大難題。

現在看來,一些最為傳統的高質量資產,諸如以主體信用評級AA級以上的城投公司作為融資方的政信項目,或將成為各家信託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

信託投資應優中選優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2018年應如何進行信託投資呢?

一方面,投資者應樹立明確的風險意識,摒棄多年來養成的投資信託只看收益不看資產投向、更不考慮風險的問題。

之前由於信託的長期剛性兌付歷史,很多信託投資者都只認信託產品,不認產品具體內容;只認產品收益率,不認產品風險控制。

而以往行之有效的這些經驗,在2018年已然不復存在,如果產品資質不好,有可能會出現延期兌付的情況。

在打破剛性兌付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一定要樹立風險意識,秉持買者有責的理念。對於一些產品過於複雜、收益過高,或者資產質量上有一些瑕疵的品種,要堅決擯棄。

另一方面,選擇相對安全的資產尤為重要。

相比市面上的諸多資管品種來說,信託的投資是比較保守的,投資範圍和結構也會受到比較嚴格的控制。一般來說,信託產品目前的投向主要有三方面:政信、房地產和一般工商企業。

從這三類投向來看,目前風險事件較多地集中在工商企業類項目裡,此類投向的產品建議投資者理性規避。

房地產類項目,受政策調控的影響,從2017年開始,直接投資在地產領域的信託產品越來越少,但是相對的風控都比較嚴格和標準,交易對手或者說融資的房地產企業一般均為百強房企,實力相對比較強。

從目前的房地產市場來看,雖然狂熱期已經過去了,但是整體還是相對穩定的,所以對於房地產類信託產品來說,1-2年期限的還是可以買的,安全係數相對較高。

政信類產品,由於信託模式下基本都是傳統的BT類融資,這類融資目前還沒有違約記錄,是目前市場上風險最低、兌付記錄最好的品種之一,所以是值得投資的。

只是在2018年的市場環境下,投資BT類政信產品,建議採取優中選優的方式。例如,選擇地市級別政府,融資方和擔保方至少有一個是AA評級,最好是發債企業,還擁有足額的政府應收賬款質押。目前,此類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在9%左右,是不錯的投資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