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達里奧:疫情終將過去 經濟將出現反彈

針對當前全球最關注的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橋水基金創始人達里奧發表了自己的最新見解:

“我再次重申我的觀點――對於冠狀病毒,大多數人現在還充滿疑問,儘管我確實諮詢過一些專家,但在病毒方面我依舊不是專家,因此,我只會從市場的角度進行探討。”

達里奧認為,對於此次疫情我們需要關注三個維度:病毒本身、經濟影響以及市場反應。它們各不相同,又存在共同之處――三者都會受強烈的情緒衝擊,且情緒過於悲觀極有可能會引發經濟下滑。

“考慮到財富鴻溝擴大、債務規模激增、央行刺激無效,我一直擔心經濟下滑。”

關於疫情本身:阻止進一步擴散需要做到四點

達里奧認為,可以肯定疫情會過去,但給大眾帶來的心理影響不容易抹去。如何戰勝疫情以及疫情結束的時間因人而異,各國都有自身的難處。但總的來說,他認為要成功控制疫情需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決策者要快速、準確地做出決定;

二是民眾要聽從指揮、遵守命令;

三是政府機構要有力執行計劃;

四是醫療體系能夠迅速確定病毒基因、研製治療方法。

換言之,政府要做的是在病毒擴散之前迅速、有效地實行隔離,並在疫情減緩時逐步解除這些措施。達里奧表示,中國在這方面表現出色,主要發達經濟體表現要差一些但也還過得去,而在這方面表現糟糕的國家將要面臨危險。

“因為疫情正加快蔓延,確診病例可能迅速增加,人們的驚慌將更明顯。接下來幾周,美國也將面臨更多的挑戰,也許是急劇增加的感染病例,也許是更加嚴厲的社會隔離管控,總之醫院的壓力會加大,而且前面還有更多問題等待解決。”

關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當心出現這四大情形

達里奧認為,疫情衝擊之下,經濟可能會出現短期下滑,但隨後會出現反彈。他預計,疫情不會對經濟的長期發展產生影響。不過達里奧也指出,歷史經驗表明,以下四種情況極有可能對經濟造成長期損害:

當社會出現巨大的財富鴻溝和政治分化時,民粹主義可能會抬頭;

經濟不景氣時,經濟更有可能失調,從而破壞決策的有效性;

過度透支的貨幣政策失去功效,提振經濟的一大法寶失靈;

新興大國可能挑戰舊秩序,衝擊全球經濟金融體系。

當然了,在上述四大情形中,達里奧認為貧富差距和政治衝突威脅最大,需要額外關注。

關於市場反應:現金依舊為王?

關於如今的市場狀況,達里奧指出,投資者正持有大量現金並持觀望狀態度。除此之外,押注長期股票和其他風險資產的槓桿交易也越來越多,原因是相對於預期股票回報率,如今的利率水平要低得多。

按照達里奧的說法,從短期來看,公司減少業務活動收入肯定會下降,但疫情結束之後預計盈利會反彈。他還估計,大多數上市公司的財務會出現V型或U型走勢,不過在下跌期間,槓桿較大的公司所受影響可能是最大的。

“市場可能無法區分哪些市場主體可以承受住暫時衝擊,從而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收入損失上,而輕視了信貸影響。例如,相對於經濟損失較小但短期債務較多的公司來說,一家擁有大量現金的公司所受的暫時性影響反而會被誇大。”

此外,在達里奧看來,此次疫情百年一遇的突發性事件。迫於現金流壓力,許多市場參與者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尤其是缺乏基本面分析)就採取行動,這反過來又會對市場不利。

“一些現金收益率高的公司變得極具吸引力,但央行的降息和充裕流動性不會讓購買活動發生任何實質性的回升,儘管這些政策可能會使風險資產價格略微走高,政策利率接近於零可不是一件好事。美國是如此,而歐洲和日本更是如此,貨幣政策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大作用了。更糟糕的是,在歐洲複雜的政治環境下,財政刺激政策也不知能否如期出臺。”

同樣地,達里奧認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也不要期望降息會帶來多大作用,因為大多數降息是債券收益率下降導致的:

“在我看來,要遏制經濟衰退,就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而這種政策應更多地針對債務/流動性受限國家的具體情況,而不是大幅度削減利率和大量增加流動性。”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